如果一個人的名字在很短的時間內反復出現在你的生活里,并且出現的方式彼此沒有任何關聯(lián)性,你一定不會把這些現象當作偶然隨機事件吧,至少對我來說,我會對這些反復闖進我視線中的線索多加關注。
近段時間,我從三個不同的地方分別獲得了一些線索,它們指向了一個我原本不太關注的音樂家和他的作品。有人把它稱作同步性或共時性,但是我完全不知道宇宙為何要向我展示這種同步與共時,盡管如此,我仍然接受了這些線索和指引。
線索01
第一個線索來自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里面有一章以披頭士樂隊的解散作為背景刻畫了一個關鍵人物。小說通過一個以披頭士為主題的居酒屋提到了很多The Beatles的經典作品和專輯。
單曲:
《A hard day's night》
《Help》
《Let it be》
《get back》
《don't let me down》
《I've got a feeling》
《I feel fine》
《yesterday》
《paperback writer》
專輯: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abbey road》
《Magical mystery tour》
由于我成長的時代和環(huán)境,我對披頭士這個上世紀60年代的英國搖滾樂團和它的成員并不熟悉,可能最早接觸到的就是孫燕姿翻唱的那首《Hey Jude》,還有廣為流傳的《Yesterday》。
而我第一次知道披頭士核心人物的名字,恐怕就是在前幾天讀的小說《解憂雜貨店》里,而且還知道了他是死于槍殺。
然而這并沒有讓我對這個經典的樂隊產生更多的好奇心。
線索02
第二個線索,一本占星書籍《內在的天空》,作者用一個英國公眾人物的星盤作為示范向讀者展示如何解讀一個人出生星盤里的信息。首先從這個人的星盤上可以得出一個大致基調,他是一個藝術家,有著天才的靈魂,戴著戰(zhàn)士的面具。這是一個有著非常多矛盾體的人物,既熱愛美與和平,又帶著憤怒的表達方式,他喜歡挑戰(zhàn)權威因此總得罪人,不僅如此,他的親密關系還與他的事業(yè)和工作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最后作者揭曉謎底的時候到了,這個人竟然又是約翰·列儂。
線索03
這下我有點坐不住了,我對這個人的人格、天賦、靈魂和業(yè)力都有了較深的了解,可是卻對他的作品尤其是解散后的作品知之甚少。我好奇地打開手機上的音樂app,接下來的事情實在是嚇到我了,軟件打開時會出現幾張海報,第一個海報盡然是……我想你已經猜到了,沒錯,就是約翰·列儂。
我用Kindle看的《解憂雜貨店》,《內在的天空》則是紙質書,音樂app是手機上的,這三者之間沒有任何物理或數據上的連接,可為什么會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接連收到三次關于這位音樂家的信息呢?
我?guī)е闷嫘脑诰W上搜索這個名字與他相關的故事:
約翰·列儂是披頭士樂隊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披頭士的靈魂人物,是樂壇少有的真正敢于推翻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人,有著非凡的才華。樂隊解散后,他與妻子小野洋子投身當時的發(fā)展與反文化運動中,用音樂反對戰(zhàn)爭,呼吁和平。1980年,約翰·列儂被一位精神失常的歌迷開槍刺殺,年僅40歲,一代樂壇傳奇就此隕落。
早上我一直在聽著約翰·列儂和披頭士樂隊的音樂,這些從未聽過卻像早已熟悉的旋律深深地打動著我。或許是因為對創(chuàng)作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都了解到靈魂層面了),所以他的作品給我?guī)淼恼鸷骋彩怯|及靈魂的,純凈、透徹,帶著批判與發(fā)泄卻又充滿生機。
我不知道為何會在這個時候被披頭士和約翰·列儂深深吸引,但我深信在廣闊的宇宙中,一定有我們無法想象的超級數據庫(我現在認為大數據就是根據宇宙的運行法則孕育而生的),它會將我們心智所需要的信息(哪怕只是一個念頭)通過一切方法推送到我們面前,這個數據庫的算法可是要比我們目前的大數據要精確得多。
我看到網絡上有這樣一段話,“盡管一顆瘋狂的子彈過早結束了他短暫的生命,列儂強大的精神力量卻仿佛從未離開。”是的,他從未離開,就像一個老朋友一樣將他自己的生命藍圖展現在我面前,他似乎想透過他的經歷和體驗,傳遞給我一些信息和力量,同時帶給我最深切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