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閱讀能力的過程可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快速閱讀學習期。
第二個階段:體系化。
第三個階段:融合。
二、學習的四種途徑
人就是人脈,要學會利用你的人脈。
第二個是“網”,就是網絡——碎片化知識。
第三個是“事”,就是做事情——邊做事邊學習。
最后,“書”就是閱讀。
實際上,閱讀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時間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學習。
人、讀物、輸出,這三個是構成閱讀最核心也是最基礎的要素。
三、閱讀的七個前提
1.要時刻關注你的大腦。
2.控制好你的精力
3.利用好你的注意力
4.提升你的專注力
5.鍛煉你的記憶力,反復熟悉就好。
6.面對你的壓力
7.養成閱讀習慣
四、碎片時代的閱讀
碎片閱讀不是說什么都學,而是有目的性地學習更多。
“碎片閱讀”實際上就是在碎片化的時間里,以自己碎片化理解的方式去學習碎片化的內容。時間是碎片化的,碎片化時間內對內容的理解也是碎片化的,學習的內容也是碎片化的。
碎片閱讀的核心是概念?,學會收集概念
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夠多且清晰準確的概念;第二是對于這些概念之間的關聯他是不是有足夠的了解;第三是看他有沒有系統的方法論;第四是看他有沒有成功的經驗。
碎片閱讀的工具:印象筆記。
?五、構建你的知識體系,知識體系的由來其實有兩個途徑:
1.來自課程?
2.來自圖書?
六、碎片閱讀的方法
碎片化閱讀的方法可以概括為三個步驟,分別是:提煉、鏈接和融合。
1.提煉
提煉的概念,就是在練習的時候,選擇對我們自己來說覺得重要、有趣、有價值的部分,把它們提煉出來。
工具推薦:蘿卜書摘,概念卡片
2.第二個步驟就是鏈接,所謂的鏈接就是要跟自己的經驗相關聯。
3.第三個步驟就是融合——通過拆解提煉后的內容,創造屬于自己的內容。
碎片閱讀的方式,實際上就是找到內容之后,去拆解、提煉出核心內容和知識體系,然后再經過加工、組合、創新變成我們自己的這樣一個過程。
七、快速閱讀的步驟
?“因概少切復”。這五個字分別代表快速閱讀的五個關鍵步驟:提問、預習、掃讀、切重點、復習。這五個步驟再配合九宮格筆記法能讓我們快速地搞定一本書。
1.因——提問
為什么要讀這本書??我有讀過同類的書嗎??所以快速閱讀的第一步是要學會提問。看書的封面,你能提出幾個問題?
提問的技巧:
提問有兩種方式:
①開放式提問,通常使用“什么”“如何”“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詞來發問,讓求助者就有關問題、思想、情感給予詳細的說明。
②封閉式提問,通常使用“是不是”“有沒有”“可不可以”等詞來讓對方選擇性回答。
2.概——預習
起到指路的作用 ,閱讀序言和目錄 ,留意關鍵詞、關鍵章節
預習的3種結果:
★這本書簡單易懂,值得讀;
★這本書值得讀,但是有很多障礙;
★這本書不值得讀。
3.少——掃讀,秋風掃落葉 ,標記:段落的開頭、結尾、圖表、粗體字、關鍵詞 ,掃讀的時候,用熒光筆標記重要的圖
?掃讀:關鍵詞位置可以用便利貼突出 ,折頁——特別重要的內容用折頁方式重點突出
4.切——切重點,九宮格筆記 ,RIA便簽讀書法 ,概念卡片
一本書里核心的概念不多,如果一個章節講述一個概念,大概33個概念就可以成書。
概念卡
九宮格筆記,圍繞著你的問題最多可以選擇9個概念填入,你會怎么選擇?
對于九宮格筆記來說,只需要把9個關鍵詞寫進去,通過抄句子、抄片段、抄例子等方式,對每個關鍵詞進行解釋。做完這個工作之后,整本書提的3個問題,用這9個概念都能回答,同時也找到了讓自己“啊哈”的點,也找到了一些延伸的書,列出了書單。一本書看上去重點就已經被找出來了,這是第一個工具。
還有一個很有用的方法——RIA便簽讀書法
5.復——復習
工具:印象筆記
①還有哪些問題要搞清?
②還有哪些書要深度研究?
③還要讀幾遍?
最后一步是復習。我們試著用一些工具,如印象筆記,幫助我們把九宮格圖、知識卡片、RIA便簽全部收集起來,讓這些為我們所用。
在復習的階段,九宮格筆記中有兩個區域需要填寫:
一個是“啊哈(AHA)”區,另一個是“接下來要做(TODO)”區。
AHA區是記錄那些讀書時感受到快樂、欣喜的地方,這些地方就是我們大腦感興趣的內容。讀完某本書之后突然明白,為什么要做一些事情,如聯機學習、在群里面寫卡片等。閱讀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行為。
TODO區,是用來寫接下來可以怎么做。
既然是接下來要做的事,說明是一些行動目標,所以不能含糊其詞,而是要具體化,SMART化。
TODO區還可以寫下接下來可以讀哪些延伸出來的書籍。
①還有哪些問題要搞清?
②還有哪些書要深度研究?
③還要讀幾遍?
?“因概少切復”,雖然聽上去很陌生,但這五個步驟簡單且實用。提問——預習——掃讀——切重點——復習,就完成了整個流程。即使是一個讀書新手按照這個流程來做,兩個小時或者三個小時,也能讀完一本書。如果按這個進度推算,一天讀完一本書也不是什么難事。
八、為什么要做讀書筆記
★提醒自己留意
★關鍵概念理解
★關鍵概念的應用
?閱讀的三大能力
閱讀的能力從最開始的只需要記、讀得多,變成了需要會搜索、有好奇心、獨立思考。
讀書筆記的本質
讀書筆記的本質,就是從三大能力——學會獨立思考、擁有好奇心、擁有檢索能力——延伸出來的,即在獲得大量信息的過程中,提取其中的精華,并且理解這些內容,之后,這些內容能夠被我們更方便地應用。
九、如何制作讀書筆記
1.標記
標記,我們前面的內容中講過,就是我們要在書中做一些標記,這些標記是貼便利貼、用熒光筆標記、折頁等,也就是說,要在書上做很多記號。
2.收集
(1)為什么要收集
(2)收集什么
在收集的時候,我們要明確,哪些是鮮活證據,哪些會讓你眼前一亮,哪些會突然打破你的認知,讓你明白“原來這個世界是這樣的”“原來還可以這樣理解”。這些就是鮮活證據,特別值得我們注意和收集。
整理自己的信息渠道?
知乎日報、得到知識新聞、公眾號、雜志里去獲取和關注新信息,通過讀書、參加課程、做項目去重新了解這些信息。
(3)如何收集
有一種收集方式叫康奈爾筆記??的螤柟P記把一張紙分成了四個區域,第一個是標題區橫放在最上面,用來記錄要解決的問題。另外三個區域分別是:現狀區,寫下目前的狀況;問題區,羅列出現狀中出現的問題;策略區是針對現狀
和問題,在書上找出應對策略。
使用“印象筆記”??可用來保存公眾號文章或/資訊等
3.整理
整理有很多方法,如讀書卡片(把很多文字濃縮到一張卡片上),在國外很早就開始流行,就是把從書本中提煉出的碎片化重點變成系統的知識內容。
還有一種整理的方式是制作讀書PPT。在微博上搜索話題“讀書筆記PPT”
4.建立個人“圖書館”
把讀書卡片、讀書PPT收集到筆記類應用里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處理這些內容。按這樣的分類方法,當我們想找某些資料的時候,就能快速地進行檢索。
印象筆記最多可以創建兩級目錄,可以細分很多正在收集的信息,基本上是夠用的。建立個人圖書館的真正目的在于快速記錄和檢索,讓我們之前收集的內容顯得條理清晰。建立了體系化的目錄結構之后,我們能很快找到任何想要的東西。
5.輸出
標記、收集、整理了一些信息,但是如果不輸出,這些信息還只是存在硬盤里,或在書里而已。
輸出有很多種方式,輸出自己的分享課?
6.應用
十、主題閱讀的方式
主題閱讀是圍繞著某個主題,在一定時間內快速閱讀多本書的方法。講主題閱讀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快速閱讀”的方法——“因概少切復”,即提問——預習——掃讀——切重點——復習。我們還學習了碎片閱讀、快速閱讀等。
1.碎片化主題閱讀
碎片化主題閱讀的方式就是在一個時間段內,圍繞某個主題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然后進行集中式的閱讀。
2.書籍式主題閱讀
“爆破彈”指的是對書籍進行主題式閱讀。在用書本進行主題閱讀的時候,第一個步驟是獲取基礎的認知,也就是說知道想要了解的某個事物的基礎概念。
十一、主題閱讀的步驟
1.建立感性認知,感性認知就是泛泛的了解。當我們想閱讀一個新領域的內容之前,可以先花兩個小時做泛閱讀。
2.建立書單
如何建立書單可以通過以下這幾個途徑:
①通過豆瓣讀書閱讀一些書評
②百度。
③還有很多大神擁有自己的平臺,如門戶網站、公眾號和微博等。
④書的內部鏈接。
3.進行快速閱讀的“掃讀”部分,之前我們講解過,掃讀的第一步是看目錄,之后需要做標記。在主題閱讀時,最好借助便利貼來做標記。注意,這時主題閱讀的掃讀不再是去提問,而是根據整個主題閱讀的內容進行相關性掃讀。
4.確定框架
建立框架是確定對于某個主題有哪些最想了解的問題。
回到我們的主題上來,整個主題閱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確定框架。
什么主題都適用的簡單框架呢?
有,就是2W1H——“黃金圈法則”,即“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這三個問題,它可以精簡地來解釋任何一個主題。
5.尋找答案
接下來基于框架去剛才剩下的那一堆書里尋找答案??纯催@些書是不是每本都能夠回答我們的問題。
用框架或者問題 去書單中尋找答案,基于框架把書單里剩下的書再讀一次,從之前標記過的地方找答案。整理框架下的答案,進行篩選和甄別,標記適用范圍
這時可以用到快速閱讀的九宮格筆記,在一張紙上畫一個九宮格,把之前的問題都列出來,假如只問了五個問題,那就只填五個格子。針對這五個問題,把每本書的答案都寫上去(或者是已經采用的答案),基本上一張紙就能夠把一次主題閱讀的問題框架以及每個問題框架下面得到的答案全部整理出來。當然用Excel表格也可以,表頭輸入問題,下面列出所有問題的答案,然后再進行篩選整合。還有的讀者朋友會采用在墻上直接貼便利貼的方式,來確定一個主題閱讀最終的成果。
十二、深度閱讀
某個知識點被我們不斷地應用,不斷地掌握,不斷地去做分享,這種反復的過程就會讓我們對這個知識理解得越來越透徹,掌握得越來越牢固。
深度閱讀就是升級我們的視角。專業的內容、自己需要的內容、需要了解底層規律的內容、核心的知識、延伸性強的內容、感興趣的內容、讀一遍之后不明白的內容……這些都屬于需要深度閱讀的內容。
十三、深度閱讀的三個步驟,深度閱讀口訣 “練兵場”
?“練”指的是尋找聯系,“兵”指的是發現冰山,“場”指的是多場景練習應用。尋找聯系、探索冰山、多場景應用——“練兵場”,把步驟口訣化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記憶,與之前的“因概少切復”的概念類似,都是很簡單有效的概念。
1.尋找聯系
尋找聯系的意思是當看到某句話或者某個概念的時候,要下意識地嘗試分析該內容是否能夠通過其他的現象解釋。
交叉聯系(不同的書都在講同一個主題)?
總結一下,尋找關聯是看到重要概念時讓你覺得很重要,要立刻聯想到哪些現象能夠被該理論解釋,同時至少要找出五個可解釋的例子,才能加深對該理論的印象。然后,要活學活用視覺化的表達,豐富自己的描述方式。
2.探索“冰山”
很多概念背后,都有龐大的知識體系支撐,一個概念往往后面可能會有理論、原理等。概念是可以看到的,不能輕易看到的往往是背后的體系知識,而這些知識通常龐大且系統化。
3.多場景應用——知道概念后如何使用。這時需要進行多場景的應用,嘗試在不同的場景下自如地運行該理論。
十四、深度閱讀的前提
深度閱讀的前提是至少對某個知識有足夠的了解。以下的這些前提步驟能夠幫助我們在深度閱讀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即使沒有打算深度閱讀,做了這些準備后也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入門級的深度閱讀,比快速閱讀和其他形式的泛讀更加有深度。
初級理解
?初級理解
★寫摘要
★標注重點
★關鍵詞關聯記憶
★文本材料圖像化
★重讀(3遍)
?
十五、深度閱讀的方法
1.可以通過一些圖形化的標記來做標識,把重要的、有問題的、未來可能用到的內容逐一標注。這些圖形可以自己定義,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標記。
2.練習性測試
練習性的測試,舉個例子說明,有一本書叫作《劇本創作與營銷策略》,這本書是“夢想早讀會”拆解過的,主要內容是如何寫劇本、講故事等。知道了這些概念之后,如英雄之旅和故事模型,如果不去嘗試使用,這些知識很難完全掌握。很多時候可以嘗試概念的應用,把書里的套路用于實踐,檢驗一下是否產生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3.分散性練習
分散性練習指的是不需要持續地執行“練兵場”的任務,不需要持續地深度閱讀。例如《窮查理寶典》,這本書里講的東西需要長期反復的思考才能吃透,所以不需要集中一段時間把它讀完,可以一年內偶爾翻一翻,在家里放一本,公司桌上放一本,有空了就翻開看幾頁,這種反復的分散性的學習,有時比集中學習更加的高效。
4.詳盡地審問
《如何閱讀一本書》里就講了一個概念:分析閱讀。分析閱讀指的是要把讀過的書的內容,具體有什么逐一羅列清楚,也就是要用結構化的形式,繪制一張思維導圖,分析清楚整本書講了哪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有什么樣的概念。梳理清楚了結構,才能知道作者提出某一個觀點的上下文邊界,才能清楚知道他的這個觀點的前因后果和適用邊界。
5.用自己的話總結
如果沒辦法用自己的話總結出書里表達的核心概念,就無法執行前文所述的“練兵場”的練習。所以,我們要嘗試用自己的話、用自己的片段來把圖書內容整理出來。
十六、閱讀高手的進階之路
把一本書變成一節微課的步驟比較簡單明確,就是把所有的閱讀方法串聯起來。但是串聯這個工作還是需要有很強的功力。如果想要成為閱讀高手,需要做什么練習呢?
1.養成閱讀習慣
成為閱讀高手首先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如前文所述,要把一本書放到包里,每天閱讀一點點,讓自己慢慢對閱讀這
件事情不再抗拒,從這個微習慣開始養成閱讀的習慣。
上圖是一張甘特圖,就是用Excel做的一張表格,左側是書名,表頭是日期,如果哪天讀了半個小時,就在格子里涂上顏色。
2. 制訂你的100天閱讀計劃
?(確定主題和書單)
R?(?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