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期奇葩大會,樊登和高曉松、趙又廷尬聊讀書,我認為他們爭論的話題非常有意思,一起來看看。
樊登:(前面說了一大堆關于讀書如何幫助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養狗、育兒之類的)如果你生活中有任何困難,一定有一本書等著你。
高曉松:如果讀書能這么三段論地、線性地解決了問題,那這個世界未免也太容易了點。
樊登:這種論調我聽得特別多。人家韓寒不都說了嗎,聽了這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問題是,有的人聽了這些道理,就過好了這一生啊!況且,你聽了這些道理,沒有過好這一生,那還怪道理羅?核心的問題是,有沒有做。所以我特別欣賞馬云的“三力”,心力,腦力,體力……所謂體力,就是要去做,一遍不成,再來一遍。
高曉松:馬云這“三力”就沒有任何書教他啊,可不是馬云讀了什么書然后按照書上的去做,就把阿里巴巴做起來了。
樊登: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我們(樊登讀書會)倡導的是,你去努力學習,就總能得到改善。我們提供的就是一個機會,一個可能性。你要自己去判斷,找到自己的力量,才能改變人生,而讀書是最好的藥引子。有一個90后會員,每天酗酒,不跟父母說話。聽了樊登讀書會《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發現原來一個人是可以跟父母相處得很好的,從此開始跟父母說話,改善跟父母的關系,現在跟父母相處得挺好,還開始創業。讓我驚嘆的不是這本書,而是這個人。他有這么一個機會,了解到這樣一種可能性,然后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大家仔細看,這一段討論的其實是一個老話題,讀書究竟能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
樊登的立場當然是倡導通過讀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高曉松的質疑有兩點,第一點是,讀書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如果讀點書就能把人生的問題都解決了,這世界未免太容易了;第二點是,很多問題不靠讀書也能解決:馬云做阿里巴巴,就不是靠讀書。
高曉松的兩點質疑,其實就是很多持“讀書無用論”的人所主張的觀點。樊登對高曉松的質疑給出的回應是,解決問題得靠做,但讀書能夠提供一種可能性,能讓你做得更好。
我個人認為,除了樊登說對這個做的問題,還可以提兩點反駁意見:第一,讀書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能解決一部分問題,甚至是大部分問題,你讀不讀?第二,很多問題不靠讀書也能解決,但是靠讀書解決得更快,更好,你讀不讀?我相信,如果馬云從不讀書,絕不可能把阿里巴巴做到今天這樣。
在我看來,讀書之于人生問題,就像殺豬刀之于豬。殺豬刀能不能殺豬?能,也不能。關鍵還在屠夫。
高曉松尬聊完之后,趙又廷也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更有意思。
趙又廷:我非常同意樊老師說的,讀書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不喜歡帶著目的去讀書。我喜歡在一堆書里面隨便選一兩本,帶回去讀,可能好,可能不好,隨性。
樊登:我也看過很多您這種觀點,認為讀書是很私人的事。您個人有這個習慣沒問題。我們(樊登讀書會)是希望大家能夠認識到,原來讀書也可以是直接解決問題的。有新知,了解一下,也不吃虧,是吧?我們希望大家不要這么快就拒絕,說不定某本書就能給你的生活帶來改變。我們強調的是機會,是給生活帶來改變的機會。
這一段爭論的核心問題是: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去讀書是不是一種正確的態度?
有的人認為讀書沒用,有的人認為讀書不需要有用,趙又廷顯然屬于后者。趙又廷表面上是在談他個人的習慣,實際上暗含了一個意思:讀書不應該這么功利。這種觀點其實也很普遍。
對于樊登的回答,我個人是很贊賞的。樊登認為,對讀書這件事要抱有更加開放的態度。你可以隨性而讀,為讀書而讀,但你不需要急于拒絕其他的方式,帶著目的去讀,為解決問題而讀,和你隨性而讀,二者不存在矛盾。
我個人認為,讀書最好還是”功利“一點,帶著問題去讀,抱著目的去讀,這樣學得更快。你可能要說,讀書就一定要學點什么嗎?就不能單純地享受讀書的樂趣嗎?我當然不否認享受讀書的樂趣,不過我認為,能夠從書中學到東西,這本身就是讀書的樂趣。如果能學以致用,就是更大的樂趣。
作為希望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年輕人“,在讀書這件事情上,最好是不要過于“清高”,為了顯得自己很高雅而回避一些實用的學問,這樣做的結果,只是讓自己錯過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并不能讓自己變得更“高雅”。
另外我想特別說的一點是,我不太相信高曉松在這個節目里面表達的是他自己完全真實的觀點(別忘了咱們的矮大緊可是辯論高手,擅長把一些自己完全不認同的觀點包裝起來推銷給別人),我想他拋出這些問題更有可能是為了制造矛盾和沖突,也是為樊登老師反駁一些常見的錯誤觀念提供機會,以增加節目的看點和趣味性。
哈哈,機智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