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歲,離開家鄉 】
關鍵詞:不安
如果你是一個女生,從小到大,被灌輸的價值觀是,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樣子,不要像男孩子一樣爭強好勝,要會做家務,不然嫁不出去,不需要多能干,只求安安穩穩,嫁一個好老公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你逃離了。面對著被家長安排的人生,人生沒有波瀾也沒有驚喜,空洞洞地一眼望到底,人生有無數種可能性,憑什么你就只能接受這一種?
來到北上廣的女生,內心里應該都埋藏著一顆不安的種子,它驅動著你離開家鄉,去往充滿未知的大城市。
《東京女子圖鑒》中,女主角綾就是一個不安的人,當老師問她想考什么大學時,她說東京大學,老師覺得她太不切實際了,于是幫她填報了當地的大學——秋田大學。
在畢業典禮那天,她看著周圍的同學們一臉幸福滿足的樣子,想象著以后的人生,不過是在小地方工作,然后省吃儉用攢錢,結婚生子,為孩子的成長四處奔波……這樣的人生多無,更可怕的是,它吞噬掉了一個人未來無限的可能性,用安穩的日子來埋葬。
所以綾離開了家鄉,來到了東京。
可是來到東京的綾發現一個事實:自己其實很平凡。
或許你在家鄉算得上很優秀了,習慣了周圍的大人和老師對你的夸贊,然而,來到大城市,你會發現,這里不僅有像石子一樣多的機會,也有,像石子一樣多的優秀的人。
在家鄉的優秀的你來到北上廣,成為平凡無奇的一員。街上到處都是比你好看,比你身材更好,比你打扮得時尚的女生。巨大的落差和無力感向你襲來,這會讓你適應好一會兒。
【 25歲,搬了更好的住處,買了更貴的衣服,換了更合適的戀人 】
關鍵詞:提升
綾在工作上很努力,所以得到了晉升。
綾剛來到東京覺得很滿意的住處,開始覺得有點小、有點雜亂。
或許是看見內褲上粘著的球絮,或許是看見街道邊互相分享食物的老伴,突然意識到,雖然這樣的日子很幸福,但是如果她想要的是這種隨處可見的幸福,那她就不會來到東京了。
于是和換鞋子包包一樣,不合適的戀人也該換掉了。
比起剛剛來到東京時候的樣子,綾開始蛻變了,畫了精致的妝容,買了更貴的衣服,住在一處不錯的公寓。
當你在工作上有了一定成績后,會有意無意提升自己的品味、生活水平,換一個更好的住所,以前在淘寶上買的衣服也該扔掉了,還有雖然感情很好,但是不思進取、滿足于自己的小日子的戀人,好像已經不再合適。
兩個人好像都沒有錯。只不過是價值觀、方向不一樣了。一個想要更好的生活,一個覺得這樣的小日子就很幸福,一個在人生的道路上竭力奔跑,一個還在原地覺得歲月靜好。
后悔嗎?也許日后想起來因為錯過了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錯過了平凡而溫暖的幸福而后悔,但是如果不這么做,自己也許會更后悔。
【28歲,如果還沒有結婚會開始焦慮】
關鍵詞:焦慮
到了30多歲,綾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中發現,大家都不點啤酒而是改成了果汁,不是懷孕就是在哺乳期,于是只好自己點了一杯啤酒。
本來綾想告訴朋友自己上雜志封面的事,然而朋友們卻開始在手機上翻到自己孩子的照片,互相夸贊對方的孩子“好可愛,跟你長得好像”,綾突然覺得自己被排斥在另外一個世界。插不上她們的話題。這種被孤立的感覺,讓她覺得不知所措。
好像是時候開始考慮結婚了。
于是她開始參加相親會,身邊的女生們都沒她好看,也沒她有品位有氣質,然而,當男士可以紛紛選擇女士自由交流的時候,只有她和一名胖胖的女生被剩下了,像是超市里,晚上7點以后連賣帶送的不再新鮮的蔬菜。
她和另外一個女生面面相覷,說不出的尷尬。直到,身邊的女生被邀請而走。
綾不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30多歲的綾,優雅富有品味,身材好保養得當,還有在奢侈品牌公司做項目經理的光鮮工作。
婚介所的人告訴綾,男人是非常現實的,他們來相親,不是找長得漂亮或者工作能力強的女人,而是年輕一點,最適合生育的女人。
而且希望綾穿得樸素一點,那么多名牌堆砌在身上,男人會覺得你這個女人肯定很會花錢。
最后,覺得綾需要降低一點要求。綾覺得自己的要求并不高啊,不過是希望不抽煙不喝酒,年薪在1000萬日元以上(綾年薪是800萬日元),身高在1.75以上而已。
婚介所的人說,能夠達到你這種標準的男人,通常都會找剛畢業的女大學生,而不是你。
成年后的女性,在漫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會在對年齡的焦慮中度過。20歲沒有男朋友會開始焦慮,25歲沒有結婚會覺得焦慮,30歲不生小孩又是一陣焦慮。
不管再優秀的女人,一旦過了適婚年齡,在婚戀市場上就不再有競爭力,只能降低自己的標準,找一個不如自己的男人?
【35歲,接受平凡的事實】
關鍵詞:妥協
綾找了一個老公,他并不像她幻想中的帥氣、體貼,他長得有點猥瑣,還有點懶,甚至有點大男子主義,希望每天下班都能吃到綾做的飯菜(暗示綾辭職)。
和綾少女時期的夢想相差得太遠了。綾終于意識到,所謂的白馬王子其實并不存在。
也許我們都以為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主角,直到命運的舞臺光照在別人身上,我們才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個跑龍套。
當綾挽著老公散步時,看著身邊一個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女人,湊在一起談論著孩子老公,抱怨物價房價太高。以為這應該就是幸福了吧?
年齡增長,意味著資產的豐厚和可能性的消亡。
到了中年,雖然有了資產和家庭,有足夠的底氣和話語權,可以在奢侈品牌店里隨意挑選,而不用看衣服后面的標簽縮手縮腳。比起一無所有的年輕人,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眼前的路越走越窄,承認自己只能走到這一步了,不會有奇跡,也不再相信奇跡。
然而綾離婚了,老公和另外一個女孩在一起了,對方有了他的孩子。
綾來到了剛來到東京時住的地方,看到了以前的男朋友,他好像沒有什么變化,笑起來也很爽朗,當綾正準備走過去和他打招呼時發現,他已經有了女兒,他牽著女兒,摟著妻子,消失在他們曾經走過無數遍的街頭。
那時覺得這樣的幸福太渺小而感到悲哀
于是放手了
現在已經懂得這樣的小幸福多么得來不易
至今為止所發生的每件事
大概都是為了重新知道這個道理而繞的遠路吧
那個時候的綾應該比現在幸福。可是,如果那時候綾真的和直樹在一起了,也會感到后悔的吧。看著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女性,穿著名牌衣服,優雅的從車里出來,覺得那才是幸福。
幸福從不在自己這里,它總是停靠在彼處。
【40歲,思考什么才是女人的幸福?】
關鍵詞:感悟
究竟什么才是女人的幸福?找一份好工作?嫁一個會賺錢的老公?買得起奢侈品,能夠出入高檔餐廳?
我們不停和別人比較,以為幸福就是被其他女人羨慕著。
為了成為被別的女人羨慕的女人,綾孜孜不倦地追求著世俗所認為的幸福。
可一旦把幸福放在和別人的比較之上,你就永遠不可能得到幸福。因為不管你再努力,依然有人比你過得好。不管是出身優越的富家女,還是嫁入豪門的闊太太,亦或者掌握多國語言的商界精英。
我們一樣都比不過。
難道結婚生子才是女人的終極幸福?不管年輕時如何折騰,不認命,最終我們也不得不走向這一條路?
40歲的綾,離異過,在東京買了一套房,有一個戀人,走在路上還是會不知不覺和擦肩而過的女人相互比較。
“未婚時被人說結婚才是女人的幸福,
結了婚以后又被生小孩才是女人的幸福,
這種無言的壓力脅迫著女人被幸福的定義無止地逼迫著。”
我們長期被世俗定義的幸福所裹挾,如同打游戲通關一樣,來到北上廣生活的女孩們,一個個不知疲倦地參與到這場游戲中,追求著一個叫做“幸福”的通關獎勵。
來到北上廣的你,追求著什么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