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小露?
《李叫獸精選集:文案不是文字》是一本教人如何寫出優秀廣告文案的書,對于廣告業內人士,這本書可能意味著將日常工作的流程進行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歸納,而對于不從事廣告和營銷工作的人來說,這本書卻是腦洞大開,趣味橫生,簡直可以當成推理小說來讀。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本書向我們詳細的展示了優秀文案的創作過程所依賴的—邏輯。作為消費者,出色的文案我們都見過不少,它們有的走心,有的討巧,有的甚至相當惡俗,但是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吸引眼球”,使人無法忽略,因此也難于忘記,從而成為話題,促成購買,實現其作為廣告的營銷價值。但是,如果你認為這是“創意”的功勞,那就錯了。事實上,那些所謂的“靈光一閃”和“神來之筆”都是次要的,甚至在很多時候并不存在。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邏輯和理性才是創意文案的雙親。
首先什么是好的文案,它的目標又是什么?
文案是關于用戶感受的設計,而不是創造這些感受的文字的設計。它的目的固然是促使用戶掏錢。
失敗的文案是用華麗的語言來掩蓋內容的空洞和思考的缺失,缺乏畫面感,讓讀者無所適從,所以看了等于沒看。三星最愛用此類無聊文案,比如“用創意捕捉永恒”,“樂享生活,極致體驗”等等,說人話不好嗎?
李叫獸認為這些自嗨型文案,要么沒有包含商品屬性,在所有商品上都適用,如:“為愛制造,閃耀登場”,“智能伴侶,極致經典”,根本不知道在賣什么;要么和用戶沒有關系,如樂視超級手機的“移動生態”,明顯只是商家關心的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總是高估了別人對我們的了解,以為自己知道的,別人也知道。
要想避免這些尷尬無用的東西就要站在用戶立場,做到用戶視角,但這很難,因為用戶視角是反直覺的,好比我們總是說“日出了”,而不是更加客觀的說“地球轉了”。
那么如何減少文案的自嗨呢?
首先要明白,文案不是為了賣弄文采,而是為了有效影響用戶的感受。比如:恐懼感,培訓班“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眾心理,加多寶涼茶“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擔心失去,證券投資公司“這支股票已觸底,本周或大漲,抓緊布局”;渴望核心功能,第一代Ipod“把1000首歌放在口袋里”;價值認同,NIKE“Just Do It”。
然后就是不斷問自己,當目標用戶看到文案時,可能在大腦里調用什么記憶,從認知、情緒、欲望三方面考慮。認知方面,電動平衡車“四倍行走速度”比“16km/h”顯得更快;情緒方面,老羅英語文案“人民幣一塊錢在今天還能買什么?”比“一塊錢很少,但可以聽8次課”更容易獲得認同;欲望方面,手機垃圾清理軟件可以致力于喚起用戶對信息的控制感。
廣告的目標是改變用戶的行為。在整個營銷過程中,文案要始終服從戰略,它是對明確的產品戰略和營銷戰略的具體表達。所謂“小孩才看文字表達,大人只看策略性”。賣東西要從戰略層出發,確定商品特色,從而決定給用戶傳達怎樣的感受,然后決定文案表達什么內容,最后決定寫什么上去。
無論是策略層還是表達層,都要極力避免企圖無所不包的心態。有效的文案是揚長避短,懂得放棄,把有限的資源集中攻其一處,并且準確定位關鍵競爭對手,比如商場里懸掛的影院廣告,其競爭者就不是其他電影院,而是該商場的其他商家。
文案視角 ?
?這個圖片看完你能想到什么?我反正是一頭霧水,什么鬼?自拍APP?
百度一下才知道,用微信遙控的相片打印機。
這個案例中設計者的視角A是用戶已經了解了這個是什么產品,接著設計文案去觸發用戶的購買欲;但實際上我們用戶根本不知道這個是什么鬼。
文案設計者經常把用戶假設成了自己,以為用戶跟自己有著相同的背景知識。大部分文案的設計者都高估了用戶對他們的理解,認同,興趣和情感。
?例,恒大冰泉
不是所有大自然的水都是好水,我們搬運的不是地表水,是3000萬年長白山的原始森林深層火山礦泉。
這個文案想說的是--我們的礦泉水質量好。?B點非常明確,賣水;那么A點呢,想喝好水不知道哪家好。這個文案的推出時間是2014年的中國,那時候用戶真正的A點會是什么呢?我想不是想喝好水不知道哪家好,而是沒有覺得喝好水是重要的,所以文案的思路應該是告訴用戶為什么喝好水很重要。
例,滴滴專車
如果現實是場戲
至少車上演自己
全力以赴的你
今天坐好一點?
如果每天總拼命
至少車上靜一靜
全力以赴的你
今天坐好一點?
?這個2014年的文案出發的A點是用戶沒有覺得自己應該花更多的錢坐專車,這在當時的中國是對的。而換到現在的中國,A點應該是想要坐專車,但是不知道哪家好。
文案策略有了,具體怎么寫?李叫獸介紹了“促使轉發的5類社交幣文章”,“提升內容價值8技巧”,“創意6模板”和“耐讀的3奧秘”如下。
創造用戶主會動分享的內容,也就是提高轉發率,常用5類社交幣文章。
1尋找談資:有違常理的戲劇性沖突;
2表達想法:替人們說出他們想說的話;
3幫助別人:人們喜歡分享信息是因為他們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
4塑造形象:滿足自我標榜的欲望;
5社會比較:人人都有比較心,所以越來越多的商家用“帳單”、“贊數榜”和各種排名取悅用戶。
提升文案內容價值的8個技巧。
1.制造反差:美麗說的app文案“為什么有的人每個月花5萬買衣服,仍然看起來土?”;
2.樹立共同的敵人:《大圣歸來》樹立了反爛片的旗幟;
3.尋找極端情景:耳機“聽到歌手的呼吸聲”;
4.與你相關:使用“你”字開頭的句式;
5.幫別人表達:NIKE“Just Do It”;
6.尋找附著物:小米盒子“用手機的工藝做盒子”;
7.提供有用的知識:美麗說的app“買一條腰線高的裙子,顯得腿長”;
8.不要沉默:在買家秀的照片前加一句“買到的人都喜歡”。
常用的6個創意模板。
1.形象化類比:杜雷斯“薄如氣泡”;
2.極端情景:導航軟件“如果你有這么大的圖釘插在路上也行”;
3.呈現后果:美白產品“簽證官認不出你”;
4.制造競爭:NIKE跑鞋“C羅和布加迪賽跑”;
5.互動試驗:海飛絲“黑卡紙貼頭屑”;
6.改變緯度:飲料品牌“用易拉罐拼成變形金剛”。
讓文章流暢耐讀的3個奧秘。
1.創造疑問:違背知覺,指出錯誤,先說出結果;
2.順應疑問:讀者期待什么,你就給他什么;
3.制造啟發:給尋常的東西帶來不同的解釋,讓讀者眼前一亮。
最后,李叫獸以糖果色南孚電池為例,詳細演示了在了解商品特點和目標人群的基礎上,通過列明文案需要達到的目標,對文案進行大量創作,再通過分析加以取舍的過程,該部分十分精彩,正是我文章開頭所說的那種環環相扣的邏輯過程。他大體是這樣操作的:明確南孚的主打信號:持久;歸納目標人群的使用場景:年輕人婚戀、吐槽、憶童年等;羅列使用電池的場合:體重秤、收音機、震動棒、鼠標等。然后三個緯度進行疊加、比較和取舍。如果我們只看文案的結果,會驚訝于作者的創意,但是當我們目睹了他創作的過程,就能明白這其實是環環相扣的邏輯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