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生不是標準的賽道,但價值觀卻在總體指導著我們每一步的選擇。如果每一個小目標都符合“我認為最重要的”標準,那么一步步走去,十年并不遙遠,總會走到我想要的那天~~
——本文為《做出好決定》讀書有感,兼夢想賦能班第三周作業
在確定目標時,越清晰、越具體,你就越容易評估正在做的決定是否能讓你實現這些目標。同樣,剔除那些使你原理這些目標的選項也會更容易。最后,定期檢查你的選擇與目標是否一致。
賦能班課堂上,Anson引導我們去看自己十年后的目標。對于那樣久遠的事,我似乎還不是特別清晰。但我已經真切的感受到了目標的力量——整個九月,我都在圍繞自己8月中旬做出的一個決定行動和調整:重啟三級拆書家升級——這是我8月參加“力量之源”課程時的一個A2。
當時我的目標是:九月要完成拆書家過級練習,通過三級。
為什么要完成這個目標呢?這個目標對我來說有多重要呢?從前我一直把過級這件事兒當作一個“證明自己”的方式,并沒有很清楚的去想過級的背后,我對自己有怎樣的期待、肩負著怎樣的使命。這次“發愿”,我從更高的層面認識到“成為三級拆書家,我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習者提升學習的效率”。作為“愿景”,我在腦海中仿佛已經可以看到“拿到三級證書時,熟悉和不熟悉的小伙伴們都在群里、甚至是當面向我祝賀、為我感到高興,笑臉洋溢”的畫面,那種溫暖、愉快、有歸屬和有價值的感覺讓我感到好舒服、好期待。
記住這樣的畫面和感覺,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就是“清晰的、有畫面感”的目標。因為喜歡這樣的感覺,讓我堅定了“我一定要達成目標”的愿望,也決定了我接下來的行動:
1、將目標分解到每周做什么:確定參與拆書活動的時間、倒推準備需要的時間,確定什么時候開始修改準備表,(這里我還給自己預留了“如果一次無法通過,再來2-3次的時間”,避免因為出現意外情況導致措手不及的情況)
2、盤點資源:我幾乎是立刻就跟教育長老溝通,了解目前合適的堂口安排,約時間安排;同時整理了之前卡住的幾個技能點,向教育長老要到了其他拆書家過級的“模板”去看看差別在哪里;和師父聯系,溝通自己的理解和不解之處,并修改好準備表請師父幫忙指導
3、每次拆書完成后第二天立刻整理資料
在接下去一個月的執行中,3-1和3-2兩次練習大部分按照預想實現了,但在3-3我遇到了很緊迫的時間問題:第一次3-3拆解,因為對A3微行動學習的理解不清晰,在意料之中的沒有通過;此時已經是9月18日,由于3-3用時較長,當時又恰逢分舵換屆,離我最近的一個堂口暫停活動,沒辦法再約時間練習。我在得知這個消息的當下就立刻聯系申展分舵的小伙伴,看平時參與的堂口是否有時間空余,很順利的在約到了21日的海倫路場;然而因為種種愿意,這一次依然沒有通過——這意味著離我的目標截止日期剩下不到10天的時間。于是我繼續約接下去一周的君咖啡場。中間由于跟兩位伙伴分別溝通、信息交流不暢,當月最后一場28號的場次已經排滿了三位拆書家。但憑著“我一定要想辦法達成目標”的信念,我沒有因此放棄,而是積極跟堂主協調,看是否有可能多排一個練習空檔進去。最后我參與了28日的練習,剛好當天另一位拆書家小伙伴有事沒有過來,而我當天技能點基本合格,雖然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但也算完成了我“九月過完三級”的預定目標。
回頭再看這個目標完成的過程:因為有清晰的畫面感的愿景,我堅定了內心“這是我想要的,我一定要想辦法達成”的信念。當我真的“想明白了”這個過程,我就不會再去質疑這個目標,而將它默認為“必須達成”的真理(定在那里,不會挪動或推翻)。因此,在行動的過程中,每一步離目標還有多遠,就變成了一個“定值”,我在選擇每一個行動的時候,只需要看這個行動是否有助于我向目標推進——這通常是很清楚很容易看到的。一次3-3不過,不必去糾結觀察家的判斷是否合乎情理,如果按照他給出的意見做出調整,有助于我最終通過,那就去調整;如果這個場次約不到時間,那就換其他場次去爭取(在約海倫路場的同時我已經做好的打算,如果這里沒有空余時間,我就馬上去練習喜樂分舵的伙伴)——這就是目標的力量。
確定目標的過程,我給了自己很多解釋、理由、原因,暢想愿景。這都是為了讓目標足夠“確定”。而一旦確定,就不再去考慮其他可能,“無數種可能”就變成了“向著特定的目標前進”,從發散變成了直線向前,每一步都向著方向更靠近一點。
我的三級拆書家練習的一個月,不僅僅是完成了三個級別的練習,理解和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技能點,更重要的是,這是我第一次如此明確的用目標來指引我的前進。從前期的天馬行空,到選定一個點后的一門深入,再到心無旁騖目不轉睛的往前走。遇到的所有問題,都不會成為動搖我的原因,一旦發現偏離,立刻調整軌道繼續前進——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愛上了這種“功利”的目標感,因為“想清楚了”,所以執行就變得簡單,不用再費腦子。
這讓我想到一位日本選手跑馬拉松的經歷:從前他都將目標定在終點,卻在漫長的賽程中耗盡了精力,目標仿佛遙不可及,讓人心生疲倦;再一次參賽時,他先觀察了賽道,記下每隔一段距離道路上的標志物,當作自己階段性的目標,一旦實現了一個目標,就把它丟到腦后,再向著下一個階段可見的的目標前進……這樣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最后就走到了終點。
雖然人生不是標準的賽道,但價值觀卻在總體指導著我們每一步的選擇。如果每一個小目標都符合“我認為最重要的”標準,那么一步步走去,十年并不遙遠,總會走到我想要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