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jié)期間,外甥從安徽回來,懷著迫切的心情直接去北京見女朋友,見到女友還沒踏實下來直接提了有關結婚的話題,女友立即不高興了,并直接告訴他:要見我的父母,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北京戶口,二是北京有房子,三是回北京工作,能時常陪伴我。結果兩人不歡而散(這兩個條件目前是無法滿足的),為此,外甥的年過的很郁悶。并且找到我,希望我能幫助他,教練過程摘要如下:
我:能簡單描述你與她交流過程嗎?
外甥:我媽說讓我向她提結婚的事情,前提是得先見她的父母,于是,在車站我們剛見面的時候就提出來了,她就生氣了,并提出必須具備北京戶口、北京買房子以及回北京工作等三個條件,我聽到她這樣說我很無奈,就回來了。這兩天她微信總說我不理解她,甚至說我們不合適,分手也可以,但是她和我分手后就不會再結婚了。。。。。。
我:你愛她嗎?
外甥:我不知道什么什么是愛,只是覺得很對不起她,上學時她對我很好,我們現在兩地,我不能很好的陪伴她,我不能負很好的責任。
我:假如她和你真的分手,你在乎嗎?或者說在乎程度如何?
外甥:我不在乎,因為她對我曾經好過,畢竟我一無所有的時候她陪過我,她可以去找其他人,不成回來找我也可以,我對她像對女兒一樣。
我:除了這些,你做過其它什么對不起她的事情么?
外甥:沒有,只是覺得該對她負責,我已經很努力了,在外邊打拼也是為了以后能給她好的生活,但是現在做不到,我很累(皺著眉頭,無力感)。
我:你在她面前有自卑感嗎?
外甥:(愣了一下)有,總覺得現在錢掙得不夠多,不能給她很好的生活。
我:你相信自己能給她想要的生活嗎?
外甥:我相信,但是現在不行,我沒錢就沒資格談婚論嫁,現在還不適合結婚(情緒有些焦躁)
我:當你在外邊打拼遇到挫折,需要找人傾訴時,第一個想到的人是誰?
外甥:我媽
我:怎么不是女朋友呢?
外甥:我向她說的時候,她從來沒有支持過我,總是打擊我,看不起我,說的很難聽(情緒無奈、惱怒)
我:你認為什么樣的女人適合做你的妻子?
外甥:我媽那樣的(他的媽媽正6自保),現在誰也代替不了我媽在我心目中的位置。
我:對婚姻有憧憬嗎?
外甥:沒有,覺得和誰結婚都行,但是現在不想談論這個話題,這次矛盾,也是我媽導致的,她讓我說我才說的,實際不是我本人的意思,我很乏力。
??? 談到這里,感覺他的情感部分還停留在小孩子狀態(tài),戀母情結比較嚴重(媽媽的話從來是言聽計從,不加思索,絕對信任),價值觀以及婚姻觀呈現了不成熟狀態(tài)。在他的能量部分,無力感比較明顯。所以,覺得他和女朋友之間的牽連糾葛再教練先去當下沒有意義。僅僅通過語言溝通效果不是很好,接下來運用了“生命成長旅程”(不知道名稱,自己命的)。
1、環(huán)境
問:能說出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嗎?
答:站在路邊,和女朋友說分手,我們兩個向反向而行
問:情緒感受?
答:沒什么感覺,只想離開。
問:能描述目前工作的環(huán)境嗎?
答:不清晰,混沌的。
問:身體有什么反應?
答:感覺沉重,尤其上半身,心口發(fā)堵。
2、行為
問:現在有什么感覺?
答:我看到遠處有燈光,周圍都是黑暗的,我想快速走過去,但是走不動。
問:燈有多亮,能描述嗎?
答:不太亮,比較昏暗,我感覺那是我自己
問:身體什么感覺?
答:很沉重,尤其上身,肩膀疼,但是,我就想去接近那盞燈。
3、能力
問:現在感覺怎么樣?
答:還是看到那盞燈,距離我很遙遠,出現了十字路口
問:你選擇哪個方向?
答:直著走,向著燈光走。
問:身體感覺?
答:很沉重,肩膀更疼了,上半身比下半身更沉重。
4、信念、價值觀
問:現在感覺怎么樣?
答:周圍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到了(站不穩(wěn))
問:能描述此刻的情緒感受嗎?
答:我覺得自己的信念崩塌了,沒有信心了。
問:身體什么感覺?
答:渾身無力
5、身份
問:現在感覺如何?
答:累
問:你是誰?
答:我是###(學名),我是###(乳名)
問:身體感覺怎樣?
答:還是沉重,無力
問:看得見自己嗎?
答:看不見,也感覺不到
6、系統
問:感覺如何?
答:我陷入沼澤里,想跳出去,游出去。
問:那就用全力去跳或游吧。
答:好(開始雙手游動,但是非常緩慢,軟弱無力),腿動不了。
支持:用力、用力、拼盡全力,如果想喊就喊出來。。。。。。
外甥:游動越來越快,喊聲也越來越大,開始嘔吐。。。。。,然后慢慢停了下來。
問:現在的感受?
答:很舒服,肩膀不疼了。
5、身份
問:現在的感覺?
答:我坐在青青的草地上,有河水流動的聲音,空氣清新,很舒服。
問:看得見自己嗎?
答:感覺得到自己身在其中。
問:身體感受?
答:身體有力量了
4、信念、價值觀
問:現在感覺如何?
答:信心很足,覺得自己很有力量
3、能力
問:感受如何?
答:覺得無所不能
2、行為
。。。。。。(記不清了)
1、環(huán)境
問:感受如何
答:感覺自己在非常廣闊的大地上,一望無際
問:看得見你自己嗎?
答:我背著一個雙肩背包,里面裝著我要闖天下的東西,我已經做好準備出發(fā)。
問:情緒如何?
答:很高興,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 最后,慢慢睜開眼睛后,我問他感覺如何,他說:我的眼睛更亮了,有點兒活過來的感覺。我讓他安靜且慢慢的坐在椅子上休息一會兒,接下來向他簡單介紹了生命的6各層次,個案就結束了。
總結:做此個案,用的時間比較長,過程中的清晰度不夠。起初沒有在覺知狀態(tài)下做,僅是簡單的聊天,過程中慢慢進入覺知狀態(tài),由于忘記了學過的技法,僅憑感覺,所以在教練的過程中繞了很大彎路。主要原因,感覺自己學藝不精,修煉不勤奮,杭州回來后雖然做了不少教練方面的體驗,仍然不夠嚴謹,后來又漸漸懈怠,遇到需要支持的人,不能立刻以專業(yè)的狀態(tài)處之。
(備注:外甥人格模式為8w7,其女友為反6一對一)
自身覺察:一月份的教練案例報告沒有寫,恰恰一月份做的體驗較多,開始想寫,但是覺得不夠完整,等遇到完整的在寫,就這樣明日復明日,直到現在。為此,覺察到自己還是求認同的,頭腦一直認為自己不再在乎別人怎么看我,實際是頭腦一直在做掩蓋,我不接受我認為的不完美,恐懼他人的評判,實際是我自己在評判自己的不夠好,沒有勇敢的面對,而是以轉移注意力和放在明天再做的借口來逃避。不看共修群,是因為群中同修們做的好,我會有壓力、有內疚。不是恐懼被約束,而是恐懼被比較、在比較中被拋棄。記起小的時候,因為兄弟姊妹多,因為我從小力氣小體力活做不過妹妹,母親總說我偷懶,其實,我很努力,我和姐姐妹妹一起去挖野菜,我總是先動手做,當時我的口頭禪就是“慢牛早套車”、“笨鳥先飛”。即便如此,也不如她們短時間內做的多,所以母親從來都認為我懶惰,看不上我,直到上大學放暑假回家,我每天獨自一個人在一塊田里清理玉米地里雜草(壟間種了香菜,我很喜歡聞那種味道),玉米很高,里面空氣不好,除了聽到玉米隨風搖動的聲音,外面的聲音是聽不到的,所以也很危險(一般人家不會讓女孩子一個人在玉米地做活的),就這樣,我在里面一做就是一天,后來母親注意到我了,才和其他人說:五閨女變得勤快了。我當時聽了,不知道是什么心情,好像有失落,也有感覺自己還是做的不夠好。為此,我只是努力做事,不再解釋,盡力做到最好,甚至有一次我農藥中毒回家,渾身無力,自己到屋子里躺著,都沒有和母親說(覺得她不會相信我是因為沒有力氣,加了農藥的水全部灌倒了我的身上,那時是中午,出了很多汗,最容易中毒),幸運的是中毒不深,睡了半天就沒事了。其實當時,我的脖子也有傷(血淋淋的,被一種野菜的藤子勒的,至今還有印記),母親并沒有注意到我,只知道我沒完成任務就又去睡覺了(從小我總是睡不夠,這也是母親認為是我偷懶的方式)。后來的經歷中,只要大家都做得,我不想做,只開先河,不持續(xù)堅持做的更好,比如:上學時,學習過程中我會學的很快,但是考試成績總是不太好。工作中,只要沒有競賽,我總能做的比別人好,有競賽,我就放棄。。。。。。其實,生活的衣食住行也是差不多如此,并不是為了特立獨行,只是不希望被比較。
接下來要做的:努力保持覺察狀態(tài),每天堅持兌現承諾,積極爭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