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遵紀守法的公民,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但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生活中的談話方式,并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定會發現,有些話是非常傷人的。而話語間給人帶來的精神上的創傷,遠遠比肉體上的創傷更為痛苦。
對此,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神奇而平和的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
什么是“非暴力溝通”呢?它是一種在聆聽與觀察的基礎上,體會雙方的感受、需要,從而達到與對方平和溝通的溝通方式。
而“非暴力溝通”的目的在于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
非暴力溝通包含四大要素,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具體的操作會在后續給出詳細的解釋,先來看一下有哪些暴力的溝通方式,也稱之為“異化的溝通方式”:
1.道德評判 。道德評判是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他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他就被我們看作是不道德的或者是壞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等。
2.比較評判。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這樣對孩子說:“你看看隔壁家的誰誰誰,每天看書到22點,你呢?成天就知道玩。”殊不知,這也是一種暴力的溝通方式。
3.回避責任。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可是,我們經常會聽到或使用這樣的回答:”這是誰誰要求的,我不得不做。“其實這就是對自己的行動不負責任的表現。
4.強人所難。關于這一類溝通方式,經常會出現”應當“這個詞,”他應當對這件事負責“,我想說”憑什么你就覺得應當是這樣“?
以上這些”異化的溝通方式“不僅蒙蔽了對己對人的愛意,還淡化了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責任意識,甚至會造成彼此心靈的隔閡。
所以我們堅決要對這種”異化的溝通方式“說不!相反,我們更需要堅持觀察、感受、需要與請求這四大非暴力夠容的基本要素。
首先是觀察。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慣性思維卻導致我們總是不斷地去表達評論。那么如何區分評論和觀察呢?舉個例子:往往用“每次”、“曾”這類詞匯表述的都是觀察結果,而“總是”、“從不”、“經常”等這類過于絕對或夾雜著意思模糊的詞語都屬于評論。
其次是感受。說到感受,這里要分享一些技巧給大家。
1.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馬歇爾博士在給一群學生做非暴力溝通講座的時候,剛開始,座下的學生們都不當回事,修指甲的、發呆的等等干啥的都有,隨后,馬歇爾博士說“我很緊張,因為我和大家初次見面,我希望得到肯定。”示弱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學生們開始了解馬歇爾博士,介紹他們自己,并詢問有關非暴力溝通的問題。
2.區分感受與想法。舉例:如果你說:“我覺得我吉他彈得不好。”那么這只是自己的想法,而表達感受是“作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郁悶/煩躁。“因為吉他彈得不好,我們會產生失落/郁悶/煩躁的情緒。還有對于”被拋棄、被誤解、不受重視、無人理睬“等等這類的被動詞匯都是表達想法,而不是感受。
3.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比如表達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感受:興奮、欣喜、感動、幸福等;表達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感受:害怕、灰心、生氣、煩躁等。
第三要素是需要。“非暴力溝通”強調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一般當我們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會有四種選擇:責備自己、指責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而非暴力溝通更崇尚后兩者。舉例:甲:“你昨晚沒來令我很失望。”乙:“昨晚你沒來,我很失望,因為我想和你說一些煩心事。”比較一下,甲的表述意味著他的失望感受是來自于對方沒有來。而乙的表述意味著他的失望是因為他想找對方說一些煩心事的需要沒有被滿足。當然我更愿意相信真正讓你失望的是你想說一些煩心事,卻沒有被滿足。這里教給大家一個小技巧,我們可以通過“我感到······因為我······”這樣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對于上述第一種選擇會讓來自于自己的壓力驟增,從而影響彼此的關系。而對于第二種選擇則更容易引起沖突。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方應往往是申辯或反擊。
最后一個要素是請求。該要素的第一條宗旨就是提出具體的請求,對此也有兩個溝通小技巧:
1.先明確自己想要什么,提出請求時不要要求別人不做什么,而是清楚告訴對方需要做什么。
2:表達式先說出感受和需要,再提出具體的請求,一定要具體,具體,具體,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此外,我們還要清楚請求與命令的區別。這里馬歇爾博士給出這樣的區分:如果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職責,那就是命令;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而請求則是在對方沒有滿足我們的愿望時,體會是什么使對方無法滿足我們。當我們體會到之后,就不會試圖強迫他們了。
我們還要確認對方對于自己的請求是否完全理解,有時我們需要請求對方進行反饋,但在請求反饋之前要注意體會對方的感受,并表達對對方的尊重。最后在確認對方明白我們的請求后,我們需要關注對方此時此刻的感受、對方在想什么以及對方是否愿意接受我們的請求。可以通過類似“我想請你談談我的建議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那根據你的判斷,會有哪些因素影響到具體建議的實施”、“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將會議推遲一周”的溝通方式進行確認。
“非暴力溝通”是讓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減少相互之間不必要的矛盾,讓我們用“非暴力溝通”與他人增進聯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