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image
2019.12.21-12.22
2020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已經結束,總覺得應該寫點什么。
關于考研的初衷
記得之前在 GitHub
上找資料的時候偶然發(fā)現了一篇 2019 NJU CS 考研上岸
的經驗貼,對這位學長關于考研初衷的想法非常有感觸。
大部分人都是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到了這個年紀,突然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么,于是開始不顧一切地去追求。
的確,大學已經三年半了,我還是會想起高考。但也沒有剛開始那么在意了,畢竟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沒考好就是沒考好,路還很長,怎么走還是要靠自己。
大二的時候六級口語是來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考的,當時就是在 擇善樓
考的。當天的午飯是高中同學請我吃的。差不多是那個時候,就對南大有了很深的向往。加上身邊也有考南大計算機研究生的學長,可以說冥冥中自有天意吧。記得大三第二學期的時候,每周都會騎著自行車去南大 仙Ⅰ-107
蹭 機器學習導論
這門課。講臺上是 LAMDA
實驗室的老師在講著一個個模型、算法和數學公式。走過不知道多少遍的 九鄉(xiāng)河西路
,從春天到夏天,早已熟記于心。那一學期的蹭課更加堅定了自己想去南大讀研的想法。
其實自己不選擇保研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菜,拿不到學校的保研名額,另外一部分原因是我了解到南大計算機學碩是不收雙非的保研的,15級的 ACM亞洲金牌
學長都沒進夏令營。既然心中已經有了夢想學校,那么其實保不保研對我來說也已經不重要了,還不如沖一沖考研,至少我想試試自己的水平到底在哪里。
關于2020考研的記憶,是熟悉的4-400
2018年的末尾,我來到了 教4-400
這間教室,當時 2019考研初試
剛剛結束。當時只是為了找間自習教室復習期末,正好有幾個認識的考研的學長學姐就是在這間教室復習考研的,然后我也就過來了。
沒想到一待就是一年。
大三第二學期剛開學的時候就開始常駐400了。開學也就只開始了復習高數,因為轉專業(yè)大三第二學期還要補修好多課程,抽不出多余的時間準備其他科目了。差不多四月份打完 ACM
的退役賽,就正式告別本科階段的競賽之路了,開始一面復習考研數學,一面準備期末十幾門的考試。五月份有一次復習得心態(tài)崩了,崩得特別嚴重,復習什么都看不進去,那段時候真的很難熬,開始思考未來。所以大三第二學期的結束,也就只復習了高數一輪,題目沒怎么刷,其他都沒來得及復習。
暑假也是在400度過的。外面是 39°C 的天氣,里面是刷不完寫不出來的高數題和看不完的 845
專業(yè)課。其實最享受的就是暑假這兩個月了,早上七點不到就起了,晚上12點多睡,每天都能保持差不多10-11h的復習,最多的一次是一天復習了13個小時。
在400也待了一年了,里面的同學基本也都很熟了,雖然基本都不知道名字,但是路上看到會打個招呼。
坐教室第一排的跨考 北航法碩
的小妹妹,每天都是七點就到教室了,晚上也是學到很晚才回去,真的非常認真。
還有大三第二學期開學坐我后面,后來經歷了教室清理重新占座,變成坐我前面的,考 北理工
的研友,12.20去考場那邊訂的酒店的時候,手機都落在了桌上,我看到趕緊跑下樓給她送了過去。
還有考 天大計算機
的物聯(lián)網學院的研友,考研期間和他聊過很多次關于感情上的事情,互相安慰著對方。
還有前面考 南航自動化
的小哥哥,前幾天在圖書館也看到他了,雖然不知道對方姓名,但還是互相微笑著打了招呼。
還有二戰(zhàn) 天大控制科學與工程
的自動化學長,之前因為機緣巧合位置坐在了一排,就意外認識了,復習期間去打水上洗手間經常會碰到他,會互相打招呼。
當然還有和我一起考 南京大學計算機
的高中同學兼研友,經常一起討論復習進度和數學、專業(yè)課上不會的問題。
考研能夠堅持下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有這些并肩作戰(zhàn)的研友們。
關于2020考研的記憶,是不時會給我鼓勵投喂我的學弟學妹們
考研能夠堅持下來的另外一部分原因,是時不時給我鼓勵的學弟學妹們。會給我送來小零食,給我加油打氣。我真的不想辜負他們,想做一個成功上岸的學長,這樣還可以繼續(xù)帶帶他們,畢竟之前轉專業(yè)也在帶著他們。學弟學妹們都很優(yōu)秀,我也不能拖后腿。
關于2020考研的記憶,是和研友不止一次地聊過未來
記得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考研沒有你想象中那么簡單,也沒你想象中那么難。
當初看到的時候覺得這就是句廢話。真正經歷過,其實發(fā)現真的就那樣。
說不難,是因為和高考比起來,確實容易很多。你說高考考南京大學難還是考研考南京大學難,拿我自己來說,我江蘇人,參加的江蘇高考,我覺得高考考南京大學更難,畢竟我高三模考最好的一次也就東南大學的水平。但是考研不一樣,考研是可以真的沖一沖的。
說不簡單,是因為全程都是自己復習,沒有老師,得靠自律。你得自己制定復習計劃,自己找復習方法,自己上網搜索信息和資源。好在我有個好研友,數學和專業(yè)課不會的問題,我都問他,基本都能解答。
記得政治和英語考完的那一晚,我和研友在400復習數學和專業(yè)課到十點回宿舍,外面在下大雨,沒有共享單車,和研友一起走路回宿舍的。路上兩人都感概到,真的有點后悔選擇南大了。南大的計算機考研專業(yè)課絕對是全國計算機考試科目最多的,沒有之一,初試五門,復試兩門+機試。其實我數學沒有復習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專業(yè)課太多花了太多的時間,導致數學進度慢了,基礎沒打扎實。一門數據結構暑假從頭開始看C++版的(推薦教材是C++版),差不多看了一個多月,一門計算機系統(tǒng)基礎(ICS)把計算機組成原理和微機原理的知識都結合到了一起,還加了些數字電路的東西,這門課是從頭開始跟著慕課學的,斷斷續(xù)續(xù)一直學到了十一月。操作系統(tǒng)和計網看的時間不多,因為實在沒時間了,算法選擇性放棄了,拿學長的話來說,看了也不會,就沒復習。后面專業(yè)課也就十二月二輪復習了一下,說是二輪復習,其實也就是把我和研友自己認為的重點看了看,二刷了點王道上的題目,就開始做真題了。
[圖片上傳失敗...(image-307d2c-1580973693269)]
沒有提綱,意味著什么都會考,又考這么多科目的專業(yè)課,真題也就只有近三年的資料,還沒有標準答案,真的太難頂了。
如果不是對南大有執(zhí)念,我真的會在九月報名的時候換學校。
關于2020考研的記憶,是從教四經過南二、南操、轉盤再到南三的那條路
我曾騎車路過無數次的圖書館、南二、南操,那條從教四到南三的路,已經不知道騎了多少遍了??粗]了館的圖書館和偶爾亮著燈的南二食堂,有時我會想很多東西。
晚上聽著搖滾樂騎車回宿舍路過南操經常會看到那些在玩滑板的學生,有時候想想他們這樣認真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樣子真的很可愛。要知道那時候已經是十一月底了,溫度也逐漸降為個位數。但是他們還在那條路上練著滑板,我真的感嘆年輕真好。
關于2020考研的記憶,是兩天的仙Ⅰ-317考場
12.20那天來南大看考場,提前熟悉了一下考場去食堂的路。
12.21:早上6:30起床,在南三吃了早飯,然后和研友一起騎車去羊山公園地鐵站,坐一站地鐵到南大仙林校區(qū)站,再走去擇善樓,差不多還能背半小時肖四,8:15進考場,然后開始考政治。中午一起騎車去九食堂,吃的煲仔飯。吃完又騎車回擇善樓,找了間教室趴著午睡了半小時,起來又背了幾遍自己的作文模板,13:45就進考場考英語了。考完走去地鐵站,坐2號線回羊山公園,再騎車回學校,在南二吃的晚飯,就繼續(xù)回400復習數學和專業(yè)課了。
12.22:依然是早上6:30起床,一樣的行程。這里有個小插曲,我和研友從擇善樓靠近操場的一面進去的教學樓,然后去上了個洗手間,出來被保安看到,然后指著我們叫我們出來,剛出來就到8:00,然后外面的考生就都進去了。在此不對保安的行為作任何評價。我到現在還沒能理解,為什么教學樓一面不準考生進,一面又不攔。可能這個小插曲對我和我研友上午的數學發(fā)揮都有一定的影響,反正我們兩個考完都覺得炸了。見都沒見過的題型,還不止一道。中午沒怎么睡著,又復習了點專業(yè)課。下午考專業(yè)課的時候,其實心情釋然了很多。把會寫的都寫了,不會寫的也憑感覺寫了??纪赀€是坐2號線回羊山公園再騎車直接回的南三吃的飯。
關于2020考研的記憶,是數不清的失眠的夜晚
其實我已經一年多沒睡到什么好覺了。我睡眠質量一直都很差,經常做夢。還記得復習考研的這半年里,經常做奇奇怪怪的夢。
一部分是壓力大,的確,復習考研數學把我虐到懷疑自己本科均分90左右的數學課是不是白學了。845專業(yè)課虐到我根本看不完,時常感嘆自己真的適合學計算機嗎。壓力大的主要原因其實來自于自己選擇的目標院校確實過于難了一點,經常復習到懷疑自己的智商。但是考研對于我來說就是想去夢想學校,如果只是為了一個研究生學歷而選了個很容易就考上的學校,那樣的研究生不是我想要的。
另一部分是因為感情上的事情。
還有一部分是家人那邊的事情。十一月的時候復習狀態(tài)很差,有一次晚上失眠到凌晨四點,第二天晚上本來想和爸媽聊聊天,談談最近的事情。但是發(fā)現和我爸媽的三觀方面真的很不一致。他們只想我回老家考個公務員,那種一眼就可以望到未來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段時間真的很難熬,學不動了我就回宿舍看看電影,就當放松了。
關于2020考研的記憶,是陪我度過艱難時光的搖滾樂以及認識的滾圈的朋友們
很感謝在2019年的暑假靠著網易云的日推接觸到了 國搖
,然后真正地愛上了這種音樂。搖滾樂給過我無數的動力,記得每次復習壓力大復習不動的時候,我都會聽野合,聽的最多的是 明天
和 復活
。我舉得 復活
的英文名翻譯的很好,叫 Back To Life
,一定要熱愛生活,即使身處黑暗,也要相信未來。
這是我一位研友臨近考研的朋友圈動態(tài),經過同意截圖放到了這里。我那研友最后壓力真的挺大的,晚上一兩點都沒睡著,早上起的特別早。
很感謝在最近的半年,認識了很多滾圈的朋友,他們都很可愛,人都很好,我在他們身上感受到最多的東西是 自由
。他們會在朋友圈表現最真實的自己,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做最真實的自己,真的很棒。
寫在最后
其實前陣子還有很多感慨的,沒有及時寫下來,現在已經沒有之前的那些感覺了,就寫到這吧。
最后就還是用 GitHub
上看到的那篇經驗貼的節(jié)選來結束著這篇考研回憶吧。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