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論在什么行業或領域,提高技能與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就是刻意練習。成為任何領域高手的關鍵因素不是文化,不是藝術,不是哲學,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練習。
2. 關于刻意練習,被誤讀最久的一個概念是“一萬小時定律”。事實上,想把自己變成高手,光知道“一萬小時”毫無意義,因為真正的關鍵根本不在訓練時間,而是訓練的方法。
3. 功夫就在功夫上,“功夫在詩外”就是一句謊言。技能是人腦中的一種硬件結構,是“長”在人腦中的。要高度針對性地重復練習基本功,想要學什么功夫,就應該練什么功夫。
4.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層層嵌套的三個圓形區域:最內一層是“舒適區”,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最外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二者中間則是“學習區”。
5. 在“舒適區”做事,叫生活;在“學習區”做事,才叫練習。有效的練習必須發生在“學習區”,一旦你學會了某個東西,就不該在上面繼續花時間,要立即轉入下一個難度。凡是達到“我閉著眼睛都能……”這個程度的人都廢了,高手不會閉著眼睛做事。
6. 7. 把要訓練的內容分成有針對性的小塊,對每一個小塊進行重復練習。藝術家要采風,棋手要打譜,律師要學案例,政客要讀歷史,科學家要看論文。寧可定期堅持發幾篇灌水小文章,也比苦讀10年期待一鳴驚人強。
8. 刻意練習的關鍵是隨時獲得有效的反饋。你需要一個旁觀者,他不見得水平比你高,不需要經常跟你談心,不用激發你的戰斗熱情,但他必須給你提供三步反饋:演示一遍正確動作,表現一遍錯誤動作,再演示一遍正確動作。
9. 有效的反饋,應該滿足三個條件: 及時,一旦不對馬上就有人給你指出來;超脫,對事不對人,反饋者不把你的錯誤上升到“你這個人行不行”的層面;試錯,你犯錯誤的代價很小。
10. 考試是最好的反饋。熟悉并不等于理解,想要真正理解,唯一的辦法是考試和測驗。沒有經過測驗,你的知識只是幻覺。
11. 學習時間長不等于用功,決定性因素不是學習時間,而是學習環境。刻意練習不好玩,如果你在打打鬧鬧中享受練習的過程,那就不是刻意練習。你必須在一個不受打擾的環境中單獨學習,調動大量的身體和精神資源,全力投入。特別專注地干一件事才是最酷的。
12. 刻意練習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敢于邁出從舒適區往外走的那一步。你不但應該在“學習區”刻意練習,你的研究、工作和娛樂都應該在“學習區”。
刻意練習可以使幾乎任何人在大多數領域成為高手,如果能更早知道這一點,你在奮斗路上也許可以節省更多時間和精力。
刻意練習帶給我最大的收獲:讓我的晨跑有了很大的突破,讓我明白想在任何方面取得成就,就必須通過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前必須找到好的教練,這樣才能讓你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