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類
創業就像走在一條長長的道路上,你看不見盡頭,望不到邊。偶人忍受不了孤獨而走上眾人的通途,有人受不了困苦沿著腳印一步步退后,只有一種人可以看到豁然開朗的景色:他們從不為孤獨,險途,他們始終與夢想相伴,他們記得為什么出發,所以他們始終都能到達。
我今年20多歲,沒房沒車,有一份自己不是太喜歡的工作。想自己創業來改善生活,但現在我們沒團隊,沒產品,沒啟動資金,只有一腔創業的熱情。
創業,就是一個更為積極、更為明確的工作態度。“我不在創業,就在去創業的路上”
好好的辦公室坐著不舒服嗎?非的話3個小時的路程只為見客戶5分鐘,而且一路上又是地鐵、公交、步行,又不熟悉見面地點,空氣也不好。這是為什么?
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不舒服嗎?非得冒著付出遠大于回報,甚至是沒有回報還倒貼的風險去做事情。這是為什么?
輕松的工作不舒服嗎?非得出去苦口婆心地介紹自己及自己的產品,既充當開發者、又當美工、編輯、時長、銷售,還要充當財務。這是為什么?
朝九晚五的工作不舒服嗎?非得比別人起得早、干得晚,周末毫無怨言的加班,沒時間陪家人,沒有假期這是為什么?
若非軟弱,怎會連觸手可及的幸福也放棄?縱力量綿薄,也要筑起通往夢想的橋梁
一個不成熟男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人的標志是他原以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麥田守望者》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創業對生活的改變不在于它更多地擠占了你的時間,而在于它完全占據了你的心靈
不要那么多地去聽周圍的聲音,什么職業是好的,你該成為什么樣的人,而要更多地去思考我擅長做什么,我愛做什么。
我不止一次看到創業者“拍腦袋”,凡是都是“我覺得吧”,而不是“用戶覺得吧”
你的創業方向離不開你決定創業那一刻之前的人生積累,尤其是你的職業生涯的積累。
世界上不需要第二個MySpace,但是需要第一個Facebook。世界上不需要第二個Facebook,但是需要第一個Twitter。
如何修筑壁壘——論一個“磚瓦匠”的自我修養。這里的“自我修養”,包括你了解自身的缺陷,知道如何發揮自我優勢,熟知敵我關系,知己知彼。技術是基礎,那這種“自我修養”就該是上層建筑。基礎決定壁壘能否建立起來,上層建筑決定你能否發展壯大。
不是一定要做沒人做過的東西,借鑒已有的應用和模式做增量創新貨整合式成創新其實也是一條好的路子。
創新的本質問題是要容忍失敗
大家不應該討論什么是創新,如何去創新,而是應該討論為什么創新這么稀缺
大家談創新談的太多了,把創新談得很高尚,也把創新談得很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