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遷》共讀活動已快接近尾聲,繼續努力。永澄老師第三章領讀腦圖如下。
一、最大的三點收獲
1. 通過對價值的思考把握整個個人成長過程
個人成長的本質是:自身價值質和量的變化過程。也就是說,個人成長考慮的就是價值,判斷標準也是價值。
對價值變化三種視角的思考:
價值變化的三個關鍵詞:價值積累、價值交換(兩大任務)、價值變現(核心目的)
關于價值積累:什么時候該積累?如何積累?如何高效積累?
關于價值交換:什么時候該交換?在什么樣的體系下交換?你和世界耦合的程度如何?
關于價值變現:什么時候該變現?是關注即時變現還是延期變現?是漸進收益還是非線性收益?如何才能更好地變現?
根據永澄老師的講解,結合人生發展階段(探索、建立、發展、維持期)的劃分,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價值變化的三種視角(見下圖)。
2.“價值積累“和“能力提升”正相關,能力提升的關鍵在于“解決問題+輸出方法”
為了能達到價值變現,我們必須先完成兩大任務價值積累和價值交換。而要想有價值交換,在我看來你必須先有一定的價值積累,當然到了后期,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因此,對于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先要學會高效地進行價值積累。
那么,價值積累的思路是什么呢?
“價值積累“和“能力提升”正相關。
能力提升的關鍵在于“解決問題+輸出方法”。
永澄老師的這兩句話實在是句妙筆,第一句話有升維,第二句話有降維,先升后降讓價值積累這個點變得十分清晰。這兩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那就是我們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學習,如何不能與能力聯系起來,幾乎是毫無用處的!一定不能將知識與能力割裂,一定要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將知識與能力聯系起來!
那么能力提升的關鍵是什么?解決問題、輸出方法。后者是成果策略,比較好理解,不展開分析。在我看來,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在于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提升能力的目的。
那么,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解決問題的關鍵杠桿,往往來自于新的思考方式。在這里給出兩個方法:
1. 利用系統思維,通過掌握規律規則去駕馭復雜性。
2. 擯棄慣性思維,開啟”從結果到方法“的思考方式,即先制定目標,然后根據目標來選擇達成的方法,而不是根據常用做法直接去干。
3.用系統思維思考能力
《躍遷》領讀中,永澄老師反復強調系統思維。系統三大要素:元素、關系、功能。系統思考的模式:輸入、系統、輸出。這些要點很簡單,難在實際情況中的運用。比如當我們談論能力的時候,你能想到把能力當做系統來對待嗎?
永澄老師在本章領讀中已經把第三章內容用系統思考的方式呈現在了ppt中,這些顯性知識不再討論。還有一些重要內容,老大并沒有在ppt中寫出來,但我覺得同樣十分重要,可能也可以用系統思維來串起來,如下:
1.輸入:在積累端,要把所有的新知識整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去,如果不能很好地整合進去,這個知識一定還是別人的。多投入一點時間,存在邊際成本遞減。
2.系統:1)刻意訓練系統思維,要想辦法把所有的東西都系統掉。2)在已有的知識框架中填充新知識,同時將知識與知識之間、知識與問題之間進行關聯。
3.輸出:從知識框架體系中抽提出解答問題的思路(邊際成本遞減),用思路應對問題。
刻意訓練系統思維,要想辦法把所有的東西都系統掉
二、《躍遷》共讀結束后,你準備啟動一個什么樣的聯機學習活動?你準備怎么做?
1.什么是聯機學習?
為了回答好第二部分的問題,我們需要先弄清楚到底什么是聯機學習。讓我們來看看古典老師是怎么寫的。在《躍遷》這本書的第三章第二節中,古典老師重點講述了這部分內容,用一個故事(”學五渣“向上美國名校,應該怎么辦?)引出了一個技術:聯機學習——成為知識的路由器。
”學五渣“之所以能在中美導師的思想交鋒中獲得自我躍遷,不是自己找答案,而是聯機學習,”用答案換答案“。相比于過去”學習——思考“的單機學習,這是一種鑲嵌在社會網絡之中的學習方式:
1.先打磨第一個知識模塊;
2.拋出去,換回別人的知識模塊;
3.重復前兩步,積累足夠多的知識模塊;
4.整合出自己的體系,實現知識的躍遷。
過去自己學自己悟,才是真本事。信息爆炸時代,”調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顯然更加重要。
這是三種學習思路:
— 自學:自己找答案
— 聯機學習: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 跨界聯機學習:跨行學習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你是哪一種思路?可以看看自己遇到問題時的第一反應:
— 遇到問題,苦思:“這可怎么辦?”想一晚上不得;
— 遇到問題,找書:“哪里有答案?”開始通過網絡、書來找資料;
— 遇到問題,找人:“誰最有可能知道這個答案?在這之前我要準備些什么?”然后準備溝通,提出高質量問題。
古典老師把這部分內容也發表在了自己的公眾號上,有意思的是:這篇公眾號文章下面的置頂留言是這樣的:“有一些套路,但不誠實,不會有大作為”。古典老師對此認真給出了回復:“統一回復下大家討論這人不誠實、不是做學術的人的事兒:1.他已經美國化學博士畢業,美國大學博士學位很嚴格的,現在一家化工公司做研究工作。2.其實學術不意味著死讀書,整合和提問非常重要。
2.聯機學習,先要拆掉思維里的墻。
我不知道大家在閱讀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時是什么感受,其實最初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面對”學五渣“的故事,我也覺得很別扭。這種學習方式之所以讓人一開始不舒服,或許還不僅僅是像古典老師所寫的那樣,”是因為它超越了我們原來的學習方式“,而是因為它和我們的傳統價值觀相沖突。
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體系都在向我們傳遞著這樣一種價值觀:做人要誠實,一定要有真才實學,扎扎實實自己學自己悟,才是真本事。尤其是在做學問方面,來不得半點的投機取巧。那些靠小聰明得到好機會的人,是被大家所看不上的。在這里,古典老師講的”學五渣“的故事,的確看上去和我們的傳統價值觀不太和諧。
但作為一個獨立思考者,一遇到和自己價值觀相悖的觀點就感情用事妄加批判也是不正確的。反復閱讀古典老師這部分的內容,我覺得古典老師并不是在號召我們偷奸耍滑,而是聰明地勤奮。注意,這不是文字游戲。所謂聰明地勤奮,就是要合理利用杠桿。萬物互聯的時代,學習的杠桿就是找書、找人+自己思考。也就是說,我們一樣需要自己學自己悟,只不過可以再加上與其他人聯機。我們傳統價值觀所珍視的學習品質并沒變,只不過應該鑲嵌在社會網絡中。
聯機學習可以被視為一種價值交換,而在價值交換前,我們需要先有價值積累。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用答案換答案“的前提是我們自己得先有一個答案(打磨第一個知識模塊),我們遇到問題,找那個“最有可能知道答案”的人之前需要準備溝通,能提出高質量問題。開始聯機之前,我們必須先確保自己有使用價值,否則無異于占便宜,一定會被唾棄的。在有一定價值積累的基礎上,聯機學習者會在聯機后以答案換答案,通過提問、調用他人的知識,對知識進行整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這種學習方式的效率秒殺單機學習,這才是聯機學習者的高級能力,也是古典老師所真正提倡的。
3.一起玩幕布—— 我參與的聯機學習活動
跟著永澄老師有肉吃,只要你努力。昨天老大的公眾號文章,就推出了“一起玩幕布的”的聯機學習活動。幕布是我聽說了很久,卻一直沒有用過的小工具,這次通過這個活動,正好可以促使我開始學習使用幕布,還能和很多有幕布使用經驗的小伙伴一起學習交流,這比自己一個人待在家悶頭學要高效得多!更厲害的是,永澄老師昨天接到幕布官方通知成為幕布布道師!太厲害了有木有!永澄老師用了幕布很久了,他覺得幕布非常符合結構化思維的要求,作為一個獨立思考者,我一定要自己親自驗證一下。
能有機會參與到這個聯機活動中來,我很開心,但聯機學習者一定要先打磨第一個知識模塊,所以我不能偷懶,得趕緊學起來啦!活動負責人夜光巴比已經無私地分享出了她認真總結的新手帖,我還等什么呢?幕布是一個思維工具,想把它用好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挑戰,我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