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精打采身體疲憊,想要做事總覺得體力不支;
焦慮沮喪情緒低落,還沒行動就已經內耗嚴重;
目標模糊思維混亂,行事沒有章法且無法專注;
意義感低意志薄弱,總是半途而廢缺乏持久性。
疲憊、低落、混亂、薄弱,我們感覺自己的能量被「掏空」,做什么事都沒有動力。
我們渴望給自己持續注入「燃料」,使自己保持一種高能量狀態,來更好地應對隨著年紀增長而來的身體機能下降和與日俱增的責任與壓力。
什么是高能量狀態
手機有了電才能通訊,汽車加了油才能飛馳,人也需要能量才能完成既定目標。
能量就是驅動我們搞定任務的燃料,說白了就是我們做事情的綜合能力。
當一個人處于高能量狀態時,我們會覺得他精力充沛、活力滿滿,常常表現為:
- 充沛的體能
- 積極的情緒
- 專注的思維
- 堅定的意志
總之,在高能量狀態下,我們能夠持續管理自己的精力并高效完成要做的事情。
高能量狀態的要素
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構成我們能量狀態的要素主要有四種,從生理到精神,從基礎到高維,類似一座個人能量金字塔。
體能,能量的儲量
金字塔的基座是體能,是我們狹義上最直觀能感受到能量的維度。體能是我們敏銳度和生命力的核心,還影響著我們管理情緒、保持專注、創新思考甚至投入工作的能力。
基座的大小決定了金字塔的宏偉程度,同樣地,體能的充沛與否決定了我們能量狀態總體的高低。
情緒,能量的質量
體能之上是情緒。當情緒積極正面,我們會感覺自信、有活力、樂于挑戰、朝氣蓬勃,做事效率很高。相反地,當情緒消極負面,我們則感覺內耗嚴重、無精打采、毫無希望,沒有能量完成任務。
情緒是我們應對外界刺激時首當其沖的反應,它決定了接下來行動的好壞,是我們能量狀態質量的保障。
思維,能量的方向
有了體能和情緒能量,如果無法在思維上保持專注,注意力渙散、過于悲觀,思維固化、眼光狹窄,能量也會迅速耗竭。有多少次,我們像無頭蒼蠅一樣東張西望被各種信息包圍,到頭來覺得身心疲憊、無聊空虛。
思維本就是高耗能的,如果思維混亂,熵很高,體能和情緒能量也會入不敷出。專注而樂觀,用思維控制好能量的流向很重要。
意志,能量的強度
金字塔尖,引領下部能量聚焦的其實就是我們的價值觀、意義感。一個人如果有堅定的人生目標,就會幻化成勇氣和信念,即使面對艱難困苦和個人犧牲也會在所不惜。意志能量由激情、奉獻、正直與誠實支撐著。
尼采說,知曉生命的意義,方能忍耐一切。當我們意志堅定,就會展現出無堅不摧的能量強度。
保持高能量的原則
保持高能量狀態,可以從以下三條原則著手。
調動四種獨立但關聯的能量源
流過我們身體的所有能量,同時由體能、情緒、思維、意志四個要素驅動。每一個都很重要,又對其他三個有著深刻影響,而每一個都無法構成完整的能量狀態。
我們要用系統的眼光看待高能量狀態,注重各能量要素的關系與互動,不能只修煉其中一個。高能量狀態是一個系統大于元素之和的體系。
要時常更新儲能用來平衡消耗
每一種能量要素,都會因為過度使用或使用不足而削弱,我們的能量并非隨取隨用,這一點在年紀漸長之后體現得更明顯。豐盈、快樂和高效的人生,是以高能量狀態全情應對眼前的挑戰,但同時能夠間歇地放松,因為能量的恢復和再生也需要時間和空間。
就像林業需要養林期,漁業需要養漁期,保持高能量狀態,我們要學會有節奏地消耗和更新自己的能量。
提高能量水平需要突破舒適區
要解決的問題總會越來越多,我們當然也想將自己的能量狀態從「高」提升到「更高」。提升情緒、思維和意志能量的方法和提升體能能量的方法是類似的,都是通過給它們「施壓」,使其爆發出超常水平,發生「撕裂」,然后休整、恢復,進而變得更強。
這其實是「刻意練習」的核心訓練方法,在「舒適區」邊緣拉伸,不斷練習,當舒適區邊緣擴大,也證明能量水平又變高了。
保持高能量的清單
保持高能量狀態,可以建立一個習慣清單,讓大多數的能量管理都處于「自動駕駛」的狀態。因為自動狀態下耗能是最少的,我們便有了更富余的能量做更多事情。
以下是一份從體能、情緒、思維和意志四個方面著手的行為習慣清單,可以幫助你保持高能量狀態。
體能方面
-
規律運動。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或騎自行車。
規律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體內的能量水平,并釋放內啡肽,改善情緒和減輕壓力。
-
充足睡眠。每天盡量保證 7-9 小時的高質量睡眠。
睡眠是恢復身體和大腦能量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增加抵抗疲勞和壓力的能力。
-
健康飲食。均衡攝入蛋白質、健康脂肪和復合碳水化合物,如魚肉、堅果、全麥面包和蔬果。
合理均衡的飲食可以提供持久的能量源,維持高能量狀態。
情緒方面
-
積極心態。每天記錄三件讓你感到感恩的事情。
感恩練習,寫感恩日記可以提升幸福感和情緒穩定性,減少負面情緒。
-
情緒管理。學習進行冥想或深呼吸練習,每天 10 分鐘。
冥想和深呼吸可以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降低壓力激素水平,提升情緒穩定性。
-
社交互動。每周至少與朋友或家人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積極的社交互動可以釋放催產素,提升情緒和幸福感,讓我們感受與這個世界的健康連接。
思維方面
-
持續學習。每天花 30 分鐘閱讀或學習新知識。
持續學習可以刺激大腦的神經連接,促進認知功能,并保持思維的活躍性和創新性。
-
設定目標。每天早上設定 3 個當天的目標,晚上反思是否完成,并考慮如何改進。
目標設定可以增強自我效能感,推動積極的自我調控行為,提高自我滿足感。
-
思維訓練。每天進行 10 分鐘的思維訓練,如解謎或邏輯游戲。
思維訓練可以增強大腦的靈活性和綜合問題解決能力。
意志方面
-
自律練習。每天堅持完成一項自律任務,如早起或按時鍛煉。
自律練習可以增強意志力,提升自我掌控感。
-
意志練習。面對任何不想開始的困難任務,先開始做 5 分鐘,之后可以根據狀態決定是否繼續。
這種方法利用了「行動激活動機」的原理,促使大腦在行動中逐漸進入狀態,克服拖延。
-
探尋意義。做任何事前先反復問自己,「什么更重要」。
不斷追問「什么更重要」,長久迭代之后,就會明白「什么最重要」,這就是我們的價值觀。
參考與擴展閱讀
精力管理,吉姆·洛爾,托尼·施瓦茨,中國青年出版社
高能量狀態,蘇·瓦爾瑪,中信出版集團
歡迎您點贊、收藏、轉發、評論
如果覺得文章有用,請不吝點個關注
這將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