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一到,春回大地,處處生機,正是九九歌中的“七九河開、八九雁來”時節(jié)。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雨從來不像沒有夏雨那樣猛烈,也沒有秋雨那般惱人,有的只是悱惻纏綿,總是在不聲不張中,潤物無聲地使萬物復(fù)蘇、百花齊放。
春天來了,想必再冷漠無情的人,也會為一朵花開,一縷東風怦然心動。
在灰蒙蒙的天氣里呆了太久,一個霧霾天氣連著一個,日子磕磕絆絆走過來,苦也好,甜也罷,不都一樣過去了嗎?
菜市場的邊上,一堆堆綠色的蔬菜青翠欲滴,煙火氣息的生活讓日子安穩(wěn)妥帖。已經(jīng)有人在路邊買野菜了,但買來的野菜哪里有什么味道?
城里不知季節(jié)變換。
或許也不是不知,城里有太多四季常青的樹木,讓人分不清季節(jié),老家的鄉(xiāng)村間卻是四季分明。桃樹,槐樹,桐樹,棗樹,每一種花開,都代表著一個節(jié)氣的到來。
給老家的大姐打去電話,她說:回來吧,竹籃和鏟子都是現(xiàn)成的,晚上給你們包薺菜餃子!
孩子們當然是興奮到雀躍。
綠油油的麥田里,俯身可以聞到灌溉小麥時泥土的清香。田里的麥苗,已經(jīng)伸開懶腰,那剛剛分蘗出的新葉片,正接受著陽光的洗禮。
踏著田野松軟的細土,說著笑著,唱著鬧著,滿地的薺菜已隨著蔥郁蔓延的春天,蓬勃生長。薺菜是報春的野菜,春風輕輕拂過,最早醒來的是薺菜,在春風、春雨的滋潤下,鮮嫩的薺菜從土壤里探出頭來,迎著春風生長。
薺菜是這春日里的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個小小的饋贈。
不出幾天,薺菜葉便長成了翠綠的一片,田間地頭哪兒都有薺菜散落其間,用鏟子挖出來,還帶著泥巴的清香,滿手的泥土味道和青青的薺菜味道直入鼻中,這才是純正的春天氣息,沒多大功夫,便可滿載而歸了。
薺菜采回后,捋去干葉,將薺菜根部的泥土去除,細細地擇凈,然后放在水盆里來回的淘洗,原本蔫巴的薺菜立刻恢復(fù)了水靈翠綠。放入開水中輕輕一淖,然后涼水再沖上兩遍,擠干水分,便可以涼拌或做餡兒了。
民諺說:“三月三,薺菜似靈丹”,又有“吃了薺菜,百蔬不鮮?!北还枢l(xiāng)人稱為“野菜之王”。早春的薺菜是其一生中最肥嫩多汁的時候,既保留了為越冬而儲備的濃郁醇香,又吸收了為開花結(jié)果而準備的新春雨露。
《詩 經(jīng)·邶風·谷風》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在野菜中,薺菜的味道是最好的,一來無腥苦,二來無怪味,摘些葉子用手一搓還有些淡淡的甜香,這種不偏不怪的味道,與其他食材擱在一起,淡者出味,濃者提鮮。
我們都愛吃用薺菜包的餃子。大家說笑著,有人和面,有人搟餃子皮,其他人包餃子,一會兒功夫,熱氣騰騰的餃子就端上了桌子。
輕輕咬破餃子皮,頓時一股淡淡的薺菜清香隨著熱氣發(fā)散開來,叫人忍不住大快朵頤。
十里春風,讓我們一起奔向田間,重溫幼年的那份溫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