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核酸,三天兩檢,居家辦公。生活,在酷熱與如何安排好放暑假的孩子的焦灼中,突然又被疫情按下了暫停鍵。喜的是可以在陀螺般的連軸轉中略略喘一口氣,憂的是這樣的影響下就業形式更加嚴峻,收入也又要被結結實實打個折扣。
這個時候放在書桌上的這本《于是生活像極了生活》映入眼簾,我感覺自己就像封面上那個掛在竹竿上發呆貓,兩眼迷茫而呆滯。于是伸出手,在暫時睡不著的夜晚讓書籍給自己些許安慰。越來越覺得生活已經不像生活了。
詼諧而深邃的梁先生
《讓座的慘劇》中梁先生及其細致的刻畫了自己讓座卻被他人搶座、所讓非人、讓后尷尬等幾個不同的“慘劇”場景,尷尬的紳士和千奇百怪的市井眾生相,讓人忍俊不禁;在《病》中梁先生對醫院、對探病的吐槽,雖然時代不同,但也大為感同身受;隨后的《門鈴》、《推銷術》、《偏方》、《汰侈》等小短文,一方面看到了那泛黃老照片中的舊日生活,又感受到梁先生的博學、對生活的樂觀和溫文爾雅的儒學氣質,很多地方還有顯得特別的可愛俏皮。
金句!金句!全是金句!
這個自己原有印象極為不同,記憶中,梁實秋先生是名氣極大的,學生時代的很多課文中都有他的影子,翻譯了很多國外名著名篇,是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但卻因為和魯迅的筆戰、自己的一些貴族化的文學觀點有一些政治上的陰影。
他翻譯的莎士比亞著作唯美大氣,語言極富美感,同時又詩意盎然。他的散文感覺總是著眼在一些家長里短的小小細節和場景中,用著朋友閑聊的態度卻折射出很多對生活的獨到見解,幾乎每篇散文都有金句閃現。
“多少人棲棲惶惶地尋找飯碗,多少人蠅營狗茍地謀求飯碗,又有多少人戰戰兢兢地唯恐打破飯碗!”——用這句話形容今日的生活,最為恰當不過。
“神也有時候吃硬不吃軟。只有紅蘿卜而不用棍子是不行的?!薄?/b>對于求雨這一傳統行為中的迷信和錯亂一句一擊即中。
“在“度周末”的美名之下把時間大量消耗的人,那就更不必論了。他是在“殺時間”,實在也是在殺他自己”。——這豈不就是現如今流行的時間管理的核心理念。
“我想鬼還是在活人的心里。疑心生暗鬼?!薄?/b>一句道破人性。
愛美食的“生活家”
專門為廚房里的這些食材、小吃和財米油鹽寫散文的名家不多,梁先生是其中最具美食家氣質的。從炸丸子這樣的小吃到海參這樣的高級食材,從鍋巴到白肉,從咖喱雞到味精,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吃食都能讓他從南到北,從中到西,從古至今聊上一遍,配上那細膩的文字,讓人巴不得讀完就趕快自己依葫蘆畫瓢操作一番,好大快朵頤。文字也充滿了鮮香的味道。
看梁先生的散文集子,就像在看梁先生的生活慢鏡頭,在很多片段中,依稀能窺見自己生活的鏡像,雖然時代不同、環境不同,生活的脈絡卻始終是大體一致的。而先生面對現實,樂觀、積極、睿智、坦誠、幽默、真實的狀態,透過文字徐徐緩緩地撫慰著我的焦慮。
撥開焦慮的迷霧,于是生活真的像極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