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過幾天要放假了,本想邀請老師朋友周末來家做客,一來敘舊二來輔導一下孩子功課,一舉兩得。
急忙電話過去,沒接通,微信留言好半天才回信兒,朋友旅游去了日本,我的計劃落空。
“你可以呀,說走就走,我還得苦呵呵的上班”我羨慕的說。
她答道“我的暑假全貢獻出去了,只能現在休假散散心”。
“教師職業真讓人羨慕,將來讓我家娃也當老師”
“可以呀,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努力學表達”
“對的”
“不過,現在教師也很累,雙減政策出臺后,我們要提升教學質量,工作壓力也很大”
是呀,全國雙減政策的出臺,得到了學校、家長、學生的一致贊同,但是效果怎樣,政策好還是不好呢?不能一概而論。
我感覺這項政策喜憂參半。喜的是學生作業負擔有效減輕。據統計,88%以上教師自覺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75.3%的學生感受到作業量比上學期減少,83.4%的學生基本能在學校完成書面作業或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
憂的是學校老師教學能力、憂的是校外還有培訓機構、憂的是家庭教育投資問題出現了兩級分化。家庭條件差一般的,完成響應雙減號召。但凡有點條件的家庭,教育投資額不降反增,以前上大班輔導班即可,但目前只能一對一,輔導費翻倍增長。多數家庭在教育投資上是不理智的,所以商家才會總結出“現階段,孩子的錢最好掙”。
雖然為了孩子,家長都會盡力去做,但還是建議有所選擇,量力而行。
02
“算了,不說這個了,我們只是無名小卒,說了不算”
“聊一下我們說了算的吧,說說你對日本的感觸,我家娃一直抵制日貨”
“對待任何事情、任何人的評價都不能一概而論,要有選擇性”
朋友說,她去RB10天了,她的印象有7點:
1.RB小,這個小不是說國土面積小,而是街道狹窄,城市內街道就像我們南方古鎮的道路一樣窄,幾人上街只能前后走,不能并排。房子小,居民住房一般都是幾十平米,幾乎都不配置沙發。自家住的多數是小二層,沒有院子,停車庫僅僅能容納一輛小汽車,停車技術稍微差一點都停不進去。
2.RB人保守、死板、缺乏幽默感,多數不茍言笑,談話也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意圖與觀點,而是試探性把握對方。
3.RB民眾不關心政治和國際形勢,很少有人討論這些話題,即使地方報刊和電視,都不涉及這方面的內容。我每天瀏覽大阪日報,從沒有國際事件報道,也沒有政論性文章,不報道政府動態,不闡述意識形態方面的觀點。與政治相關的,僅僅是地方議員的競選海報,海報上一般是頭像、姓名、所屬黨派,綱領性競選口號也只有幾個字,內容都是諸如“減少稅收”、“提高醫保”之類的與民生相關的。這些競選海報千篇一律,幾乎沒有標新立異的。
4.RB干凈,見不到環衛工人,自掃門前雪;街道任何時候都干干凈凈,沒有人隨手扔東西;街道上沒有也根本放不下垃圾桶,垃圾都帶回家分類處理,周二扔塑料瓶(盒),周三扔紙制品(必須打捆),周四扔廚余垃圾,周六日是不能扔垃圾。所謂扔垃圾,也是自己打好包,送到自家樓下的小屋子里等車收走。公共場所(室外街道亦然)絕對沒人吸煙,吸煙有固定的地方,一般是服務場所劃定的房間(吸煙室)或在室外設置一個能供人彈煙灰的立柱式煙筒。
5.RB人很講秩序,主動排隊,沒有人喧嘩,很少有閑人壓馬路逛大街,更不見扎堆聊天、跳廣場舞等,日本人如果不是刻意邀請幾乎沒有串門訪友的。
6.RB人很禮貌,服務態度更好。
7.在RB從不見家長接送孩子上學,包括幼兒園。學生多數是自己騎自行車上學,幼兒園的孩子放學后都是排著隊在老師帶領下自己回家。到日本學習是可以的,因為日本辦學規范,不必擔心受騙,更沒有野雞學校,即使只招百人的普通培訓學校,也得經過文部省辦正規手續,老師和教務主任都必須有國家認可的資歷。
看到朋友眼中的RB普通人,文明、禮貌、守秩序、嚴謹、保守、無趣是她的印象。雖不喜日本人不喜他們的生活,但比較敬重普通的日本人,他們的文明禮貌不亂扔垃圾值得借鑒,他們的教育值得借鑒。
在人生長河中,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事,我們會評價,會判斷,會比較,最終的結論大多數都是不要一概而論,而要選擇性的取舍。如同RB,與我們有著復雜的情感印象,但他們確實有些領域是值得借鑒的; 如同身邊的某些同事,斤斤計較、眼高手低、勢力跪舔、阿諛奉承,但她也是有優點的,我們應該有選擇性的去學習、去欣賞、去理解,把握好度取長補短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