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某天,和朋友在聊天過程中,他問我:
你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嗎?
還好,偶爾有些焦慮。
你焦慮什么呢?
接觸到的新知識越多,就越發會覺得焦慮。
只是對知識焦慮,也還好。
沒有再繼續深聊下去。
因為我知道,我不僅僅是對知識焦慮…
公司需要學習的課件很多;拆書打怪升級需要付出很多心血;運營訓練營面對各種咨詢,時間被大量瑣事占用;完不成的事越來越多,晚上加班加點熬,早上又遲遲不想起床,時間進入惡性循環,焦慮引發各種負面情緒接踵而至…
身邊的“老人”告訴我們:不能有那么多負能量,學會用正能量生活。
身邊“同頻人”告訴我們,學著接納情緒,并盡快從負面的情緒中走出來。
TA們說的都有道理,可是當情緒來臨的時候,道理并沒有用。那我能怎么辦呢?在焦慮不安的時候,巧遇寫作打卡營的作業:寫下你的焦慮,給焦慮開瓶藥。
用寫作的方法梳理,很快就發現是時間管理出了問題。找到病因嘗試開藥——切割時間
調整時間,平均分配,平衡需求。
但這種調整本身也需要時間適應,不僅讓自己也要讓別人適應。因為時間管理的問題,一部分來自自己,一部分來自他人。這就像是調整我們的飲食習慣,不僅要自律,花時間花精力;還要能抵抗外界的誘惑。
調整飲食習慣,身體會出現的很多反應,你需要及時的進行一些處理,比如起疹子時要馬上擦藥。處理焦慮也一樣,當時間管理無法做到及時見效,存在的問題就會引發負面情緒,不停造成困擾。
所以,這時要開另一種藥——及時處理情緒
當負面情緒出現時,我們試著問自己幾個問題:
1.我可不可以歡迎它?
不能!當你這樣問自己的時候,你就在自己和情緒間創造了一個空間,這時你會平靜一些,不能歡迎它,也沒關系。
2.那可不可以允許它存在?
你會看見,允不允許,它都存在了。可是當你回答“我可以允許它存在”時,你的內在就有了一股力量升起,就不會再那么害怕,排斥讓你痛苦的情緒了。
3.允許存在后要怎么辦?
臣服已經發生的事情,看見并授受自己的抗拒,再嘗試改變。
如何運用:
爬山時遇到下雨,利用避雨間隙完成打卡營的作業。停雨時趕著下山,于是提交作業,可能山上信號不好,無法成功提交。微信又不斷在響,因為訓練營還在招生中,我只能選擇返回微信。但返回后所有的資料就都沒了,心里好難過…
于是我在心里問自己:
1.你歡迎這種難過的情緒嗎?
不歡迎!
2.那你可不可以允許它存在?
已經這樣了,不允許又能怎么辦呢?
3.事情已經發生了,你只能重新寫啦~
我那有時間重新寫?一會和朋友約好了要聊事情的。
4.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嘗試告訴朋友:剛剛發生了一些小狀況,我現在需要先寫作業,因為要在規定時間前提交。現在不能陪你聊天了。朋友回復:沒事,你先寫作業吧,等你寫完我們再聊。
心情立馬變輕松了,迅速進入狀態,完成的效果比第一次還要好。
最近在不斷嘗試用這兩種解藥應對焦慮:
1.把時間進行分割;
2.遇到情緒時及時處理。
雙效其下,發現不容易被情緒左右后,焦慮感也開始回落。
焦慮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
焦慮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給自己開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