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背一本書前,首先弄清楚你的目的。
究竟是為了考試?為了獲取專業知識?目的不同,背誦時候所選擇的重難點也會有所不同。
若為了考試,可以根據真題整理重難點;若為了獲取專業知識,可以根據知識的實用性,也就是使用效率整理。目的不同,標準也會有所不同。
02
在弄清楚背書的目的后,就需要整理你要背書的內容。把書變薄。
一本書那么厚,究竟要如何整理比較有效率?這時候思維導圖尤其重要。
思維導圖就像一棵樹,把整本書的內容給撐起來。
書中的每一章就是它的樹枝。每一節就是它的分枝。每一個知識點就是它的葉子。每片葉子固然也會有所區別,這就是每個知識點下的若干關鍵詞。
就像上圖,你要背誦我家,要首先知道我家有哪些人,然后分析每個人有何區別。
有人就問,書的知識點都是一整段一整段的內容,如何把區別給篩選出來?
這就要靠你個人對知識點的理解了。每一段話總會有關鍵句,關鍵句子中始終會存在關鍵詞。其實,如何選擇關鍵詞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用關鍵詞你能把整段話的意思給講出來。關鍵詞只是線索。根據線索提取出來的句子才是關鍵。
03
當你把書變薄之后,你現在對書的理解就是一個框架。這時候就要把書給變厚,同時不斷重復。
如何把書變厚呢?這里面就涉及了很多的記憶方法。可以編碼,把部分關鍵字詞組成短語;可以視覺化,將關鍵詞字創造成一幅幅動態的畫面;也可以使用身體樁、數字樁、地點樁等等的記憶方法。這里就不再敘述了。
把書變厚,其實就是把思維導圖內的關鍵字詞加以聯系,把知識點的整體給勾勒出來。到時候答題,也可以根據關鍵字詞進行展開,把知識要點給敘述完整。
04
這時候,才叫做把前期工作給完成,進入到了最痛苦的環節——重復背誦。
很多人就是在這個環節中熬不下去,選擇放棄。剛背完的內容,一個小時后就忘了;今天剛背完這個知識點,發現前幾天的突然忘記了。背書時候不是最痛苦的,發現自己一直遺忘才是最崩潰的。就這么反復的背誦遺忘,背誦遺忘,無止境的重復。
那有沒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減少遺忘呢?
這就要說到艾賓浩斯,這位偉大的心理學家。他做了一個實驗,發現了人類記憶遺忘的規律,也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由上圖可以看出,人的記憶量從發生就開始遺忘,第一個小時就已經剩下44%。隨后,遺忘速度會逐漸減緩。由此可見,遺忘是正常的,人人都一樣。
但是由此產生的背誦規律表,就是我們背誦時候的利器。
網上版本有很多,原理都是一樣的,可以根據各自需求進行選擇。上圖這個版本是我用過的比較好的。具體操作原理上面也有寫,可以自己在excel上設置。其實也就是在前幾天不斷的重復重復。當然,也不是說按照這個表背完就好,如果想要記憶牢固,關鍵也還是不斷重復。
05
最后說說一些小技巧吧。
#?過度學習比恰能成誦更好。恰能成誦,就是對內容能無誤背誦。所以無誤背誦后,還有重復幾遍。
#?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覺前背誦,效果更好。因為早上沒有前面學習的知識對背誦造成影響。睡覺前也是,之后沒有材料造成影響。具體參照前攝抑制和后攝抑制。
# 分散學習比集中學習更好。背累了,可以緩緩。
# 多補充蛋白質和保證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