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zhèn)風景舊曾諳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是醉吟詩人白居易晚年追憶江南的美景。我不知詩人有沒有去過烏鎮(zhèn),但我固執(zhí)地以為江南的魂和魄,早就悄悄地駐守在了烏鎮(zhèn)的煙雨舊夢里。

一、烏鎮(zhèn)~我江南的情結(jié)

二伯說,我們祖輩曾生活在江南某地。因著我們這一支吳姓“退思堂”的堂號,因了“退思園”的聞名遐邇,四哥和我都曾抱著殘存的期翼,先后去同里尋過,尋找祖先曾可能憩息的那方水土,叫做“根”的脈絡(luò)。

我不知道我們?yōu)槭裁磿ふ遥炕蛟S是對這方水土的傾慕?或許是某種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情愫驅(qū)使?或許是冥冥之中的前世今生輪回的牽引?或許是……我,也不知道。只是一直惦記著。

江南,謎樣的江南,謎樣的令人心生親近。或許從知道的那天起,那根隱匿于血脈里的符號便若隱若現(xiàn)地開始召喚。盡管那些散落在歲月長河里的江南舊埃,早已蕩然無存。

江南,我只去過蘇州、南通、紹興和同里。杭州,失之交臂。但我固執(zhí)地以為它們都不是我心里的江南。

江南,究竟是個什么模樣呢?

在我的夢里,江南,是深深淺淺綠意盎然的小城;是濕漉漉的青石板路和滴答滴答的屋檐;是水墨淡彩勾勒的白墻烏瓦和柳岸人家;是穿藍印花布的姑娘,撐著油紙傘裊裊走過幽長幽長的雨巷;是小橋河畔大爺挑著擔子,五毛一碗騰騰熱氣的豆?jié){;是秋風搖落一地桂花香的慢時光……

有時候不得不相信一眼萬年,不是神話。一個人、一件物品,或者是一個地方,你從沒有見過,但就是那么一眼,便無法移開,像是上輩子就認識的人,擁有過的東西,來過的地方。

《似水年華》緩慢流淌的音樂里,一個水墨小鎮(zhèn),一個雨霧朦朧的寧靜小鎮(zhèn),一個可以自由奔跑的小鎮(zhèn),映入眼簾,悸動并深植我心。烏鎮(zhèn),與我心里的江南不由契合。江南,就該是這樣古老而鮮活著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不為世事浮華改變,而依然烏青毓秀。

烏鎮(zhèn),只合與所愛的人在此,看云卷云舒,任歲月靜好。烏鎮(zhèn),只宜與友攜手走過這里的一座又一座石拱橋。共老。這是無數(shù)喜愛《似水年華》的男男女女心底的聲音。也是我的。

“奇跡是一些相信奇跡的人,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每一個瞬間。我們的奇跡就是我走向你,你向我走來?!?/p>

“我希望地球是平坦的,我就可以望向你,沒有任何阻礙?!?/p>

“那座塔為什么沒有塔頂?”

“如果我望不到你,我就一直蓋上去,像天一樣高。”

“所以,我這次來,就是為了蓋一個塔頂,讓你永遠不再想起我?!?/p>

“生命中不會有什么奇跡。曾停留在我眼光中的一個注視,只是一個偶然。生命里是沒有奇跡的,那片滑落在無風世界的枯葉,也只是一個偶然?!?/p>

……

再次溫習這部電視劇,片子已經(jīng)模糊,但味道穿越二十多年的光陰,仍然像閃電。

林徽因?qū)懙溃赫l的年少枝頭,沒有一兩朵娉婷呢。

誰能說年少短暫的愛情就不是愛情呢?盡管它早已遺失在時光里,盡管它只是夢境里的一枚枯葉,它也是有生命的,也該是有根的。江南的烏鎮(zhèn),最適宜這樣的背景。

浙北的水鄉(xiāng)~烏鎮(zhèn),不僅是英小姐和文的烏鎮(zhèn),還是一代文豪茅盾的烏鎮(zhèn),是木心《從前慢》的烏鎮(zhèn),這是怎樣一片神奇富饒的土地呢?

夢境是不真實的。生活卻是可以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的真實。我也要為自己蓋一個塔頂。

二、烏鎮(zhèn)向晚

2016年的金秋時節(jié),我和剛考上大學的女兒溦一路尋尋覓覓,下午三四點鐘的光景才到達烏鎮(zhèn)大橋。太陽羞澀地躲在云層里,始終不肯出來。

烏鎮(zhèn)大橋,橫跨在烏鎮(zhèn)南北向的市河上。烏鎮(zhèn)大橋和國內(nèi)大多數(shù)的橋梁不同,它的橋梁欄桿是全木制成,木雕版畫相連,欄桿扶手上也雕刻著花紋圖案。木雕內(nèi)容是關(guān)乎禮義孝悌廉恥的儒家教義。清晰些的,我只看得清“敦頤教子”,“竹姑逐樂”,其他的字跡太過模糊。

市河,在烏鎮(zhèn)的老人口中也稱做“車溪”或“苕溪”。我偏愛“車溪”這個稱謂。念來清麗婉約,有一種人情味。

在烏鎮(zhèn)大橋上極目遠眺,這盈盈的一帶之水、兩岸東西柵。橋東的老烏鎮(zhèn)-東柵,鱗片似的烏瓦重疊著粉墻屋脊和翹檐,投下大片大片暗色的影子。烏青烏青的影子。

河邊、屋后不知名的大樹,冠蓋茂盛蔥蘢,它們手拉著手,肩挨著肩,勾勒著車溪柔和的線條。翠綠色的線條,到了目之極處,被遠處的橋截為兩段線條優(yōu)美的弧。濃密的樹蔭灑落岸沿,一眼看去,像是給這車溪上了重彩,勾勒了邊。烏青烏青的邊。

中間明亮的河水,恰似一汪清泓,凝碧流翠透亮。碧泓的中央有一塊很小很小的圓形綠洲,偶有小船繞著綠洲劃過,槳起篙落,一點,蕩起的漣漪攪碎了一水的寂靜,轉(zhuǎn)眼又水波不興。

“說烏鎮(zhèn)是烏鎮(zhèn),因為它的底色是墨色的?!?/p>

如果烏鎮(zhèn)的底色里沒有人群的擁擠和喧囂,永遠是一方在畫軸里鎖著的白墻烏瓦,淡泊而安靜的墨色。多好!

《似水年華》的拍攝場景主要就是在東柵。東柵的民居, 屋傍水,水上橋,橋上亭廊妙。推開一扇木格子窗。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也在樓上看你。在這里只要你靜下心來,眼睛如鏡像自動篩除過多的人群,那么這里每一扇木格子窗,每一座石板橋,都是一篇《斷章》。

英小姐和文的邂逅,源于烏鎮(zhèn)那一眼的驚心動魄。從此兩個被困在烏鎮(zhèn)的孤獨靈魂,一個永遠徘徊在廊橋上,一個定格在木格子窗前。

愛情是折磨人的甜蜜夢境?!端扑耆A》賦予了烏鎮(zhèn)如墨的底色里,一層披著金紗的乳白色夢幻,像是陽光暈染了車溪盡頭飄來的輕霧,是白色的,也是金色的。即使有時這個夢,它也是掙扎著的,嗚咽著的。

這披著金色陽光的白霧,不也是我們糾纏在現(xiàn)實和理想里的寫照嗎?這令我想起友人顧康寧的畫《叢林的陽光》。陽光,是給孤獨的人行走在這鋼筋水泥的世界以希望,不致絕望的溫暖。烏鎮(zhèn),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就是叢林的陽光。

東柵的建筑大都傍水而建,重檐翹角端莊秀麗;高高的馬頭墻俊立高聳;烏瓦鱗次櫛比;風雨廊橋曲曲折折,回旋迤邐;窄窄的街衢石板,坑坑洼洼;一片片的粉墻,風雨斑駁。這是塵世的掠影,也是歲月的痕跡。

有人說:烏鎮(zhèn)修舊,如舊。我說:舊,也自然。自然,安然。

烏鎮(zhèn)大橋下,是東柵景區(qū)的外圍。東柵很多的原住民,大多還在這里生活。條形的青石板路兩邊的店鋪,木制兩層小樓,木門和木格子窗被光陰剝蝕,裸露出木頭本來的原色。敞開著。琳瑯滿目。

打鐵鋪里鐵釬,鐵錨,鐵鍬,還有好多我說不上來的工具羅列著;日雜店里高高低低掛著竹簚編的篩、籮、筐,笤帚,還有青花布面竹骨傘和鞋……我看著一張張毫無修飾淳樸的臉,有些恍惚。這是一群游離在現(xiàn)代文明之外,并以此為生的守著舊時光的人。他們是被遺忘的人,也不在意“遺忘”本身這個詞,因為遺忘是他人的事,和他們無關(guān)。他們只在意自己每一個似水的平凡日子。他們的眼睛,攤開的結(jié)了繭的手掌里,分明寫著“匠氣”的單純和執(zhí)著。即使他們的商鋪,鮮有游客滯步,他們依然堅持著自己瀕臨絕境的行業(yè)。這些老作坊,老手藝,他們還能堅持多少年呢?十年?二十年?......這令我想起昭明書院的館長。他的一聲聲散落在繁華塵俗外的嘆息,一次次讓我動容。

這里,更多的是特色手工食品工坊、成衣鋪子、茶館、酒樓、……

當傳統(tǒng)的式微和旅游的繁榮糅合成了一種潮流,這如趨如蟻的人流是否也是烏鎮(zhèn)一種矛盾的悲哀呢?

且讓我濾去這世界最聰明的人類,靜賞這如墨的小鎮(zhèn)吧。

如果說水是烏鎮(zhèn)的血液,橋是烏鎮(zhèn)的骨骼,那么,風雨長廊則是烏鎮(zhèn)的柳眉一彎,最是盈盈風情處。長廊,烏瓦蓋頂,原木為柱,圍著河岸而建,曲折蜿蜒。長廊靠河岸處有欄桿座椅,名曰:美人靠。此名頗有意思,聽來就有一種慵懶風情。在此行走坐臥,不懼風雨。最好是下雨天,倚闌聽雨屋檐下,看風拂柳,水波蕩漾。而詮釋最好的,卻是林夕的歌詞:最好不是下雨天,而是和你一起躲過雨的屋檐。

橋,是烏鎮(zhèn)最大的特色。沒有橋的烏鎮(zhèn),不是烏鎮(zhèn)。我在一座石頭拱橋上遠眺,向東一座又一座拱橋的倩影倒映在河水里,像十五的月,又像是張大的弓。烏鎮(zhèn)共有橋七十多座。而東柵這條小河上就有七座橋。其中最西面的應(yīng)家橋,據(jù)說呂洞賓下凡在此賣過湯圓,文豪茅盾小時候也常在此玩耍。而最東的逢源雙橋在財神灣附近。逢源雙橋是一座廊橋,用花格子柵欄隔成兩行。走這座橋,男左女右,左右都走一遍,曰:左右逢源,甚是喜慶。

逢源雙橋不遠處就是《從前慢》~木心的故居。也是我此行必行之地。

天色向晚。沒有太陽。沒有晚霞。游人也漸少。否則,這是烏鎮(zhèn)一天最美的時刻。此時小河上飄來淡淡的霧氣,映著一盞盞挑亮的燈火,別有一番恍惚迷離的意味。讓人不忍離開。

只是天氣還是悶熱,明天會有雨吧?我倒是盼望。

三、天青色等煙雨

烏鎮(zhèn)的清晨,太陽依舊躲在厚厚的云層里。用鼻子就可以感覺到空氣里氤氳欲滴的水汽。今天的雨,看樣子是必不可少的。這雨看樣子也是眨眼間的事了。

東柵入口處有三條道,一條小河。小河環(huán)抱著綠色蔥蘢的島上樹林,靜默泰然。而小島就像是浮在水面上的一張荷葉,和島上的草木叢林一起冬枯夏榮。島上的松樹,塔似的箭尖,一半站在陽光里,還有一半藏在泥土和漾漾的水波里。最好看的,還是這高高低低的綠,像是被這秋,不同程度的漂過,深深淺淺的,還有一側(cè)隱著黃。靜水深流,暗沉的樹影流光,很有油畫的味道。有風從南方來,河水柔柔地漾著粼粼的翠微。

白色襟衣的艄公,立于船頭,手搖著木擼,由遠漸近而來。不遠處就有一個渡口。渡口旁邊是不怎么寬闊的街,街廊下人流如集。轉(zhuǎn)頭看西面也是。而中央是一米寬的青石板的竹林小徑,一階一階向遠處延伸。

小徑兩旁分立著一尺高的竹柵欄,竹柵欄圍著兩片狹窄秀氣的竹林。“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痹娊?jīng)里的翠竹,就是我眼前的樣子,挺拔雋逸,綠意逼人。風來,曄曄猗猗。

竹林小徑盡頭,通向兩旁小路的匯聚處,黑壓壓的人,讓人望而生畏。

折返,買票坐船。8人拼一船。搖擼的漢子,一進一退間,皆氣定神閑,似乎這天地盡在他一前一后搖動的手掌間和眼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我們聽著慢悠悠的槳聲欸乃,開始領(lǐng)略那晃蕩著烏青色歷史的烏鎮(zhèn)滋味了。

小舟載著我們從島上樹林轉(zhuǎn)過來,迎面而來的一片寬闊水域,正是財神灣。烏鎮(zhèn)的河道一般都很狹窄,十字形,船只不好掉頭,于是鄉(xiāng)人在此處拓寬河道。因臨近財神堂,所以此處命名為財神灣。交通便利,自然這里也成了鄉(xiāng)人們聚集的繁榮之處。逢源雙橋便是在此處,因了寓意的吉祥,所以這里一年四季幾乎都是熙熙攘攘,人來人往。我不愿湊這個熱鬧。

財神灣轉(zhuǎn)過來,便是狹窄的東市河。水汽彌漫在空氣里。天青色的天空似乎更低了些,連著了遠處烏瓦的頂。

雨還是吝嗇的不見影跡,卻又吊著我的胃口。我看見河岸南的長廊里有一兩家賣青花布傘的小店,就這么從我的眼前滑過去了。比我大幾歲的四嫂微信留言,叮囑我記得拍張打傘的照片。原來烏鎮(zhèn),不止是我一個人的情結(jié),是千江有“水”,千江的那個“月”。

河岸北,是東柵的居民生活住所。房子基石是石頭壘的柱子,凌駕于河面上?;旅?,有墨綠的潺潺波光。這些北岸的房子,人稱“水閣”。水閣人家,有的三面臨水有窗,窗子大都關(guān)著,拉著青花的布簾。布簾上伸展開的青花,面對一河之隔密集的人群,綻開一朵朵纏繞而寧靜的花,寧靜得令人不忍上前打擾。還有的人家,面河的大門口,有一層一層梯形的石碼頭。這些水閣人家,推開窗或者直接走到碼頭,用吊桶打水,順帶著和沿途船上的熟人扯上幾句閑話,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

茅盾先生在《大地山河》里寫道:“聽說人家的后門外就是河,站在后門口(郡就是水閩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欺乃,飄然而過,總有點難以構(gòu)成形象的罷了?!?/p>

茅盾先生幼年讀書時的立志書院,便在此處,兩層木樓,雕梁畫棟,一樓粉色墻體,很是顯眼。

烏篷小船搖搖晃晃,不時有大樹從岸上斜伸出來。艄公帶著我們穿過一座又一座石拱橋,有的橋側(cè)可見精美的花紋,祥云,卍字圖案。無名的小草頑強地嵌在石頭縫間,一蓬蓬的青翠。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就是江南的烏鎮(zhèn)了。無處不熨帖我的懷想。除了密集如蟻的人流。

我貪婪地看著兩岸的枕水人家,不禁閉上眼睛,細聽槳聲汩汩,復(fù)汩汩。期待時間可以慢些,再慢些。這一路的行程太匆匆。

船??吭谛『拥哪习?,岸上的風雨長廊里,全是人。去觀前街,得穿過烏蓬長廊,再過石橋。小河上有七座橋,這七座橋,橋街相連,每一座橋都通往觀前街,即老街。

下了橋,就是老街了。我有些被入眼處的老街驚到了。我們幾乎無處立足,只能站在路牙邊等候人少些,再決定何去何從。有一剎那,我以為烏鎮(zhèn)老街是“死”的。兩旁的人家門窗緊閉,狹窄的街衢上流淌的人流,摩肩擦踵,移動的速度很慢,很慢,更像是瞻仰,瞻仰存在世間的最后枕水人家。這里,沒有一點從前慢的生氣煥然和悠閑。更不可能是文和默默恣意奔跑的烏鎮(zhèn)。

濕漉漉的烏鎮(zhèn),閑看歲月的烏鎮(zhèn),留在哪段時光里了呢?

一戶人家,敞開著門。倚著木柵欄向外觀望的老婦人,鶴發(fā)褶皺的臉,一雙眼睛黑白分明,像是棋盤上對弈的黑白子,冷冽幽靜晶亮。她和烏鎮(zhèn)的歷史一樣滄桑。我不由幻想她年少時的模樣?是不是結(jié)著丁香一樣的惆悵?那時的烏鎮(zhèn)又是什么模樣?有人舉起手中的單反,她揮揮手,退回烏影深處。不愿被打擾。

她和她的烏鎮(zhèn)是堅忍的。都不愿被打擾。她默默地忍耐每一天的行人和喧囂。我為我先前的想法,慚愧得無地自容。烏鎮(zhèn)從來不是死的。烏鎮(zhèn)活在以她為空氣,以她為血液的人心里。一天不曾遠離。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木心的詩,點燃了烏鎮(zhèn)的觀光熱??墒廊瞬欢嬓枇舭?,花美忌采摘。胸懷博大的烏鎮(zhèn)人,只得一把又一把鎖,鎖住了自己的日子。游人散盡,她恢復(fù)自己本來鮮活的樣子。

老街很長,很多人家關(guān)門閉戶上著鎖,褪了色的大紅對聯(lián),有些殘破,隨風而動。門邊還掛了一支枯黃的端午菖蒲。每戶人家門口,還有一米高的木柵欄。進屋,需推開木柵欄,才可以敲門喚主人開門。

據(jù)說以前的烏鎮(zhèn)不貼紅紙對聯(lián),而是掛竹對聯(lián)。顧名思義對聯(lián),是竹雕刻的,花紋異常精美。只有過年才拿出來懸掛。竹對聯(lián),我沒見到。有一家手工藝鋪子敞開著,是做兒童玩的竹蜻蜓鋪子。甚是精巧好看。而最能體現(xiàn)烏鎮(zhèn)雕匠技藝精湛的,無遺是烏鎮(zhèn)的建筑了??套值耐弋敚蝗A麗的龍鳳雀替;輕盈活潑的飛檐翹角;雕花板的牛腿柱簡潔的線條流暢,復(fù)雜的華麗雍容;屋脊頂端的望獸威嚴氣派……每一處,每一點,似乎無不是歷史在對我們后人說著話。

泰源染坊,是江南藍花布老作坊基地。青花布,以獨有的藍草配方染色,不會褪色。染坊內(nèi),竹架子上,高高的懸下一匹匹青花布,如瀑如練,仿佛民國起就懸掛在那里。不管花布下的人來人往,戰(zhàn)火紛爭。

三白酒坊,原先不叫“三白酒坊”,而是“公生糟坊”。斑駁退色的匾額下,兩朵木刻云紋還很清晰。三白酒,由白米,白面和白水釀造而成。淺嘗酒坊鋪子的一碗酒釀,我再無法忘記它的甘美。登泰山而小魯。而我嘗三白,則小天下之酒釀了。默默說,早上喝酒醉一天;天喝酒,醉一生。那么我亦愿在此醉一生了。

雨,終于淅淅瀝瀝落了下來,濕了老街的青石板,街上的人潮擁進兩旁開著門的坊間。這人滿為患的烏鎮(zhèn)讓人頭疼。財神灣186號~木心故居,我舉著寫著地址的紙條四處詢問。我的目的變得單純,唯一。

四、木鐸有心

林徽因曾在文中寫道: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里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蛟S,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就像愛上一個人,有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guān)風月,只是愛了。

烏鎮(zhèn),就是這樣一個無關(guān)風月,卻讓我心生眷戀和向往的地方。不僅因為一段《似水年華》的青梅往事,似曾相識,最主要還是因為一位傳奇式人物~木心。

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結(jié)識木心,是從結(jié)識《從前慢》開始,而后感興趣于他的文字及繪畫藝術(shù)。我以為一個人的后天獨特的氣質(zhì)離不開他早年生活過的那方水土。遂生究竟是怎樣的水土孕育了這樣一個語言和行事不拘一格的,陳丹青先生口中的“文藝復(fù)興”式的老頭子。

木心先生在《木心回憶錄》寫道:古說“木鐸有心”,我的名字就是這里。

鐸是一種古代樂器,盛行于中國春秋至漢代。多用于軍旅?!蹲髠鳌は骞哪辍酚涊d:“故《夏書》曰:‘遒人以木鐸徇于路’”。注:“遒人,行令之官也。木鐸,木舌金鈴”。

論語“天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p>

那么木鐸之心,是否是警醒之舌,關(guān)之鍵也?木心先生取此名是警醒世人?還是自己?我不敢妄自揣度。

林語堂說:一個人試圖描述評價一個比自己水準高很多的人,難免露怯。我更怕因自己的淺薄,而褻瀆先生。

漫漫的雨,有增大的趨勢。我們沿著陌生路人的手指,東行。

一個帽子為頂,穗形花為底,中央書“木心故居紀念館”的古銅色門牌,鑲嵌在老舊的木門上。

財神灣186號。 我們終于到了那個“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之處。木心先生晚年應(yīng)烏鎮(zhèn)陳向宏先生之邀,居于重新翻建后的祖屋孫家花園的晚晴小筑。晚晴小筑,是木心被陳丹青“連哄帶騙”歸來后,親自命名的。除了忘年交的師生情誼,陳丹青是真心心疼恩師一個人的晚景。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蹦拘南壬肷部懒麟x,無奈花開海外。歸來時正應(yīng)了那句“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毙南滤煊幸唤z明白,陳丹青先生為什么讓木心先生歸來的原因。

晚晴小筑東,是熙熙攘攘的財神灣,風風火火的逢源雙橋。木心先生深居簡出,偶爾出來散步,時人鄰里亦不知那個自甘冷冷清清的老頭,就是《從前慢》的主人。而我也不知從前慢的鄉(xiāng)情,情歸了何處?我知道它一定在,只是不得緣法而已。

我相信凡事皆是有緣法的。世人知茅盾,而疏知木心先生。門庭若市的巷子西宅,未必就是茅盾先生所愿。巷子東宅的木心故居,卻應(yīng)了木心先生自己的那句“生活的最佳狀態(tài)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這也是他最歡喜的狀態(tài)吧。

登記,入內(nèi)。晚晴小筑,兩進小樓,烏瓦靜默,雀替祥和,軒窗和格子門敞亮,庭院樹木蔥蘢,芭蕉倚墻,桔子樹上,青桔綴枝。

木心先生的生平館里收藏著先生早年的照片和《七俠五義》、《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等。這些書籍是陳丹青辛苦找來的,是早年孫家的仆人給少年木心閱讀過的版本。墻上,是先生的手稿。玻璃柜里是先生用過的眼鏡和打火機等物。

繪畫館。正東,“臥東懷西之堂”是木心先生自己手書的匾額,后來陳丹青找了木匠將它做了出來,懸于頂。室內(nèi)的玻璃柜臺內(nèi)安置著木心先生曾經(jīng)戴過的黑昵禮帽,手稿和部分繪畫作品。

小樓人少,沒有旅游團的喧囂,對比此前處處種種,頗“冷冷清清”的兩進小樓,深得我心。冷冷清清,何妨?你看,只要是進來的,佇立、俯首在木心蠅頭小字作品前的人啊,哪顆不是懷著“風風火火”滾燙的心呢?

“你再不來,我就要下雪了?!鼻纹さ陌г梗q在耳邊。那是獨屬于在黑暗里大雪紛飛的人啊。他在哪個云頭眺望故鄉(xiāng)?

“他愛先秦典籍,只為諸子的文學才華;他以為今日所有偽君子身上仍然活著孔丘;他想對他愛敬的尼采說:從哲學跑出來吧;他激賞拜倫、雪萊、海涅,卻說他們其實不太會作詩;他說托爾斯泰可惜‘頭腦不行’;他講到托翁墳頭不設(shè)十字架,不設(shè)墓碑,忽而語音低弱了,顫聲說:‘偉大!’而談及薩特的葬禮,木心臉色一正,引尼采的話“

唯有戲子,才能喚起群眾巨大的興奮。”——《文學回憶錄》

木心開講時,62歲。難怪他的弟子,那個兩眼精光,耿直憤慨,敢叫板北大清華的陳丹青,深愛他。又或者說真讀過他作品的人,如何不愛他。

我尤為喜愛木心的文學語言,跳脫活潑不拘泥,不迂腐,如“小狗”。木心曾引過契訶夫談莫泊桑的話:大狗叫,小狗也要叫。木心是“小狗”,更是傳統(tǒng)禮教和迂腐體質(zhì)文化中獨樹一幟的“金鳳凰”。不阿諛,不媚俗,不迂腐,如嘯叢林,余音裊裊。

我仰頭,卻見墻上那個戴著黑禮帽,拄著文明棍的“紹興希臘人”,嘴角噙著笑,目光如炬。木心先生說,人們看我的畫,我觀他們的眼睛。這是木心先生的老師林風眠先生對他說過的,后來他又轉(zhuǎn)述于讀者。

想到此處,我的心頭不由一動。如果這世界真有靈魂的話,木心先生的靈魂當散落在他的作品里,并通過他們觀察、審視讀者、還有這個世界。

木心先生的畫作大多不在東柵的木心故居,而在西柵的木心美術(shù)館。木心美術(shù)館由貝聿銘弟子、紐約OLI事務(wù)所岡本博、林兵設(shè)計督造,線條簡潔,樣貌清俊,像一個一個的盒子。美術(shù)館由彎彎曲曲地浮橋連接著,靜靜地懸于烏鎮(zhèn)西柵元寶湖上,像一條游龍。

“風啊、水啊、一頂橋?!边@是木心先生臨終前,譫妄清醒時看了美術(shù)館設(shè)計方案,喃喃自語時的留言。簡短的話語,是說眼前的美術(shù)館,也是彌留之際,詩人木心心中的烏鎮(zhèn)。

木心對美術(shù)館的最初構(gòu)想:一個盒子加一個盒子,在盒子里面聽莫扎特。陳丹青先生接受木心的委托擔任美術(shù)館的館長,包括美術(shù)館的籌劃建立。建成后的美術(shù)館,如木心先生所愿,幽暗的燈光里,莫扎特的聲音徐徐、輕輕。剛剛好。

木心先生這一生離不開繪畫、音樂和文學,無論他在何時何地。林風眠、尼采是木心這輩子繞不開的兩個人,木心繪畫和文學作品里會看出他們的師承和印記。所以美術(shù)館里也陳列著這兩位大師的手稿。

繪畫展廳是木心晚年的作品。彩墨人物肖像,水墨風景,極盡抽象。我不是畫家,也不懂畫,但對于畫,有一種本能的直觀感受。他的畫風對于每一位觀者來說是強烈的,沖擊性的,卻也是耐咀嚼的。最喜愛木心先生的《秋》,入目即懂。日暮山林,云霧飄渺,燈火人家,潭影秋樹,三分蕭索,七分曠達?!端械膶m殿》,黛青色的底色漣漪,水分兩半,露出中央的亭臺樓閣,這是否是先生心里的世界?!渡嚼锶思摇?、《燈塔》、《塔影》和《黑山》,起初只是朦朦朧朧的意會,待看了畫名后恍然大悟。先生更多的作品,無題,不能參詳一二。

繪畫不同于文字,它不能用語言來準確表達。文字,在真正的藝術(shù)面前是蒼白的。繪畫和音樂一樣,來源于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是否打開或者關(guān)閉這個世界,由作者來定。他讓你懂,你就懂了。他不讓你懂,你便不能懂。如若你還是不懂,那么是你不懂作者。你放手就是,不必強求。

木心先生稱自己為“紹興希臘人”。這個“紹興希臘人”尚老莊,哈代,紀德,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塞尚,莫扎特,崇人性,然而三度囹圄,半生坎坷,終生未婚。

喬伊斯說:“流亡,就是我的美學?!蹦拘恼f自己不如喬伊斯闊氣,只敢說:“美學,是我的流亡?!痹谖膶W和藝術(shù)的殿堂里,木心先生是一個孤獨流亡的貴族。無論身在希臘,還是積水的防空洞監(jiān)獄。

“他們要我滅亡。我不!”這是有頑強人格的木心。

“白天我是囚徒,晚上我是王子?!蹦拘脑谑掷L黑白鍵盤上彈莫扎特,巴赫~要不是遭受迫害,斷三指,木心先生不僅是文學家和畫家,還會是音樂家。

“我還沒有像我在音樂里所表達的那樣愛你”——我突然想起了這句話。現(xiàn)在我在這個牢房里,完全沒有辦法找到瓦格納的原文,雖然我相信這和他原來的詞句差不多。音樂是通過自身的消失構(gòu)成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因此,在其最深處和本質(zhì)上,音樂和“死亡”是最接近的。我在四十歲之前沒有過寫回憶錄的計劃,盡管盧梭最后的一部作品《孤獨漫步者的幻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屠格涅夫的《文學回憶錄》是那么單薄的一個小冊子,開始我感到不一定非讀不可,沒想到它如此引人入勝。至于我自己,我仍然遵循福樓拜的忠告:“呈現(xiàn)藝術(shù),退隱藝術(shù)家。” ——《獄中筆記》

這是有崇高信仰的木心。耶穌、繪畫、音樂和文學是他堅強著活下來的理由。獄中他用被他藏起來的寫坦白書的紙和筆,寫下了六十五萬字的《獄中筆記》,手稿里沒有苦難,有的是和瓦格納、盧梭、尼采、孟德斯鳩、塞尚、福樓拜……這些世界文學巨匠的對話。這些是武力不能毀滅的象牙塔,是他活下去的支柱。這些手稿,被他縫進棉褲內(nèi),方得以保存下來。

我看著眼前玻璃柜前,小山似的手稿,密密麻麻的小字,比蠅頭還小。努力辯識。很多文字仍無法辯識,就是連后來木心先生自己都無法辯識。如果紙張是土地的話,灑一把草籽,那也是寸草不生的,因為木心先生的字就是草籽,早已占據(jù)了每一毫米可利用的空間。我的毛孔一次次張開又關(guān)閉,再抬頭,眼眶已濕潤。

當你選擇以藝術(shù)度過一生時,你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樣生活了”,福樓拜如是說。更是木心先生的一生寫照。

美術(shù)館內(nèi)還有一角圖書館,階梯式的樓梯,一壁圖書。手持一卷坐于梯前,累了看看前方的枯山水,莫不感時光靜好。

沿著文學館,轉(zhuǎn)了不知幾個彎,卻是一方靜室,幾層臺階上數(shù)張蒲團。前方是元寶湖,水色清翠,蘆葦靜立,楊柳繞湖。烏鎮(zhèn)大劇院隔著這一脈水,遙遙相對。

2016年12月21日木心先生五周年之際,《木心音樂首演之夜》在大劇院舉行。

陳丹青說:“我確信,音樂確乎具有神效:當木心樂曲終于被奏響的一瞬,他復(fù)活了?!?/p>

我相信當音樂聲起時,也是木鐸之心鳴鳳之時。

很遺憾,這場首演,我未能去觀看。但也成了我一次次夢回烏鎮(zhèn)、思念的理由。

又到了春來江花似火,江水如藍的三月??粗巴饷髅牡拇汗猓謶浧鹆四?。

烏鎮(zhèn)風景舊曾諳。風啊、水啊、一頂橋……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7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71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40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9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60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95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9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23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643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9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42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50評論 5 3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1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3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2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5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7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