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個朋友交了買房定金,又后悔了,來問我怎么辦?
01
一位是深圳的朋友,給我發微信,說,前兩天,糊里糊涂地上車了橫崗卓越彌敦道附近的三房,總價365萬,交了10萬定金。
回家后,再查閱資料,覺得橫崗中心小學教學質量一般,一方面擔心學區的問題,一方面又擔心被套,所以猶豫是及時止損,還是隨遇而安?
另一位是北京的夫妻倆,在六里橋附近住。
周末,趁媳婦回老家,老公跟著中介看房,結果,在中介的忽悠下就交了1萬定金。
以前周邊有菜市場,我們買個白菜,都要貨比三家,砍砍價,如今,互聯網發達了,網上購物,恨不得貨比十家,為了一件衣服,做半天功課。
可是,當我們買房的時候,往往頭腦一熱就交了定金。
02
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都是全世界公認的投資大師,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他們都會花很長的時間在學習和思考上。
查理說,對于提出并完善投資決策來說,勤奮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以股票投資為例,查理有一個檢查清單:
目前的價格和成交量是多少?交易行情如何?經營年報何時披露?是否存在其他敏感因素?是否存在隨時退出投資的策略?用來買股票的錢現在或將來有更好的用途嗎?手頭上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嗎?或者必須借貸?這筆資金的機會成本是多少?等等......
當然,我們不是投資大師,做不到這么深度的準備和思考,可是,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盡量做一個列表,收集盡可能多的信息,至少可以讓我們買到更合適,性價比更高的房子。
比如,哪怕不買房,我平時也會關注房價,是周圍小區房子的真實成交價,不是電視新聞上的統計房價,也不是專家預測的房價,我喜歡哪個小區,就關注哪個小區的房價。
二手房市場,一房一價。
我買房之前,會收集目標小區最近幾個月的所有成交價格,小區和房子具體方位,樓層,裝修,還會打聽房東情況,賣房原因等。
如果發現成交價特別高,或者特別低,也會找負責房子的中介咨詢原因。
準備以上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喜歡的小區和房子一個估值,當中介告訴我房子的位置,樓層,裝修等情況,我會自己給房子一個估值,然后根據房東的情況,我可以大概估計可以砍多少錢。
在沒有合適的房子之前,我就一直看房,當出現自己喜歡的房源時,我就第一時間約房東見面,談價格。
至于談判結果,很多不可控因素,那就只能交給運氣和緣分了。
至少,這樣買的房子,無論漲跌,我都不會后悔。
03
其實,無論是深圳,還是北京,只要是剛需,任何時候買房都合適,差別在于,追高買,還是下跌買。
買房,跟買股票一樣,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沒有人可以保證買在最低位,那么,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盡早,就成了最佳選擇。在房價平穩或下跌的時候買,至少不會追在最高位,而且還可以有更多的談價空間。
對于不可控因素,我們只能接受,可以對于可以控制的因素,如果因為準備不足或倉促決策,事后就很容易出現后悔心理。
盡人事,聽天命,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