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習效果不好,李開題的時間越來越近,很多事情眼看就要到眼前了,心里開始焦慮。我一定要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處理好。今天聽了嘉洛老師的講座,全英文講授,又開始反思,以前沒有好好學的東西,早晚還要拾起來學的。踏踏實實的一步一步走吧。先整理出這次的筆記吧:
?“ 教學論稿”指的是是(教學論專題討論課講稿)的簡稱。
第一章,教學論逐步科學化歷程的基本線索。
提問,教學論逐步科學化經過了哪些重要的階段,各階段有哪些特點?
第一節,從個別的教學思想,論著到形成獨立的學科。
1、在我國,至少在公元前六世紀的孔子著作里。就已經發表了許多精辟的教學論思想。列如,學而時習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等等。
2、到了戰國末期或秦漢之際,產生了我國教育史上的,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光輝著作(學記)。他已經相當廣泛的說到了教學的作用、目的、內容、原則和方法以及教師等問題,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他已經達到理論自覺性得相當的高度。
3、羅馬的昆體良,撰寫了(雄辯家的教育),一書,被譽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學法論著。
4、17世紀捷克偉大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所寫的,大教學論,舉世公認為教育學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它于1657年首次公開發表,全書共分33章,作者明確宣稱,他要“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他系統地論述了關于改革中世紀舊教育,建立資本主義新教育的主張,提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教學論體系,它的內容遠不限于教學論范圍,但關于教學問題的論述是其主體部分,書中對課程、教科教學、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制的論述,特別是對教學原則的論述,十分詳細、豐富。教學論的真正建立,形成一個獨立的學科,應該說從這里開始,而教學論的建立也就給教學教育學的建立堅定的基礎,這也表明教學論對教學這一客觀對象的研究和認識,已經達到了系統化、概括化的水平了。
第二節 與心理學建立起聯系
教學論在逐步科學化的發展道路上,與心理學建立起聯系。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瑞士教育家佩斯泰洛齊和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在政治思想,傾向和教育目的的理想上各有所不同。前者為資產階級的民主教育家,后者站在維護容克地主政權的保守的立場上。
第三節,“新教育”的出現和兩大派的長期爭論
1、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歐洲出現了一種“新教育”思潮。這種教學論思潮的一個重要特點:認為以前的教學論都是僅僅依據理論的推導,或者偶然的經驗,來確定教師的活動、教材的使用和學校工作的組織,這是不科學的。科學方法應該是通過實驗,研究兒童身心特點,用實驗所得的結果與數據,作為確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的依據。另一個特點認為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教學論傳統,是主知主義的,既只是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是不對的。他們提出,應該以一直活動,為教育的基礎,即“主意主義”或“行動主義”。因此他們主張活動課程。主張兒童主動的,積極地從活動中學習,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合作關系,強調自由的個別化的學習。
2、在新教育之后,開始了兩大派,所謂傳統派,和進步派的長期論爭。用我們通常的說法,就是,兩個三中心的對立:教師中心和兒童中心的對立,系統書本知識中心和個人直接經驗中心的對立,課堂教學中心和活動中心的對立。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教學論的產生和發展
隨著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蘇聯和各社會主義國家學校教學實踐的發展及其經驗總結。逐步形成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教學論。這是教學論發展史上和科學化道路上的根本性的飛躍。
1、馬克思主義教學論的主要特點,就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作為自己的方法論基礎,他把教學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新人的全面發展教育體系,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跟廣大學校的教學實踐保持著息息相通的密切聯系。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教學論正確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2、馬克思主義教學論和歷史上的一切教學論以及當代西方教學論,是什么關系呢?
回答:兩者在原則上是分屬于兩種不同的思想體系的,這一原則界限不容混淆或模糊。馬克思主義教學論是真正科學的,而以往的教學論和當代西方的教學論則不能認為是如此。
教學論經歷了一個逐步科學化的歷史過程。
第二章 當前世界范圍教學論科學化的新探索
提問:教學論今天面臨的新形勢是什么?國外一些學派提出了哪些值得注意的新課題,新論點。
第一節 共同的背景和課題。
1、所謂共同的背景有兩點。首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原子能,電子技術和空間科學為標志,生產和科學技術發生了新的重大革命,引起的所謂知識爆炸的現象。知識量急劇增長,創新過程愈益加快。同時,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勞動性質發生著更深刻的變化,變得更具有智力或科學的性質。社會生活越來越豐富,復雜,可以說日新月異,甚至瞬息萬變。
其次,由于生產和科技發生,新的重大革命,加上多少代以來的長期積累,與教學論有關的許多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
2、20世紀50年代左右,還出現了一種新的橫斷科學: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即通俗地稱為“三論”的學科,他們主張把事物、對象看作一種系統進行整體的研究,研究它的成分,結構和功能的相互聯系,通過信息的傳遞和反饋來實現系統之間的聯系,達到有目的的控制系統的發展,獲得最優化的效果。
第二節 一些教學改革實驗和理論主張
一,贊科夫的“實驗教學論體系”
列.夫.贊科夫,當代蘇聯心理學家教育家。1957年開始在學校低年級,進行教學與兒童發展的實驗,長達20年之久。1975年出版了教學與發展一書,就是這個實驗的總結。
(一)中心思想和主要教學原則。
1、贊科夫教學論的中心思想,就是“以盡可能大的教學效果來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或者說,“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徑去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
2、贊科夫圍繞和貫徹上述中心思想,提出他的新的教學原則。(1)高難度原則:把教學建立在,高水平的難度上,同時注意掌握難度的分寸,只有這種能為緊張的智力工作不斷提供豐富的食物的教學過程,才能促進學生迅猛的發展。(2)高速度原則。只要學生已經掌握了學過的知識,就要向前進,就進而教給他們越來越新的知識,以廣度求深度,至于什么是適宜的速度。應根據是否有利于學生一般發展來決定。(3)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這是針對過去教學過分強調技巧訓練和一味地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提出的。他認為,在小學一開始就可以引入抽象概念。(4)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這個原則是針對過去教學只關心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不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的情況而提出的。(5)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對差生要特別注意發展其智力和個性品質,而這才是提高他們的根本辦法。
(二)對贊科夫教學論思想的評價。
贊科夫的教學論思想,在蘇聯國內和我國都有不同的評價。1、在蘇聯國內,分歧和爭論相當激烈。他們認為,贊科夫把自己的成就跟傳統教學論,跟蘇聯其他研究成果對立起來。1984年1月和4月先后公布了《蘇聯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改革基本方針》的草案和正式文案。其中改革內容之一就是又將初等教育年限由3年改為4年。2、在我國,評價的意見也與蘇聯的兩個方面差不多,但卻突出了一個問題,即贊科夫教學論與蘇聯同行了幾十年的傳統教學論(習慣上稱凱洛夫教學論),我國學者認為應該,應繼承和補充發展,贊科夫教學論。
3、在同一時期,跟贊科夫沿著同一路線的還有,艾里康寧、達維多富夫的“直立加速器計劃”的實驗。他們提出了一個與傳統學科結構相反的學科結構,一般知識先于特殊知識,循著馬克思指出的,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路線進行。對這種實驗的評價,大致有:認為他的理論,乃至它的命名,顯示了想要猛烈加速小學生智力發展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