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Dolly老師的用心和專業征服
2023年2月25日,Dolly老師第一場線上分享,周六中午一小時的時間,感覺收獲滿滿,時間過得太快,期待明天中午早點到來。
能夠聽到行業領先大咖分享,DISC社群這福利實在是忍不住大大點贊。
此刻回想起來都是Dolly老師為這免費的學習給出了超級用心的準備。從課前測試系統小鵝通轉到騰訊會議,線上多機位演繹內容,同時呈現了豐富多元的教學工具,做到講解內容和示范流程高度貼合,印象深刻。
助教Alice老師配合教學流程完成的open/check-in/check-out,以及分組活動,讓參與者真切體驗到了Dolly老師的課程干貨實踐效果。比如check-in環節的自畫像,check-out環節的關鍵詞分享。
這兩年口罩關系,我也必須從原本熟練于線下授課轉到線上,剛開始覺得好困難,認為好多傳統線下教學互動無法開展了,看不到學員的現場反應,感覺像在唱獨角戲。今天Dolly老師的呈現完全沒有受到線上的局限,終于體會到引導與培訓的結合可以如此生動。
二、開場可以很高效也很有趣
今天聽Dolly老師講“破冰”和“暖場”的區別,前者可以不與課程主題相關,后者要在規定時間、有特定主題,而且與課程主題密切相關完成導入。
開場時間常為:(破冰/暖場+open+check-in)
通常3小時課程用12分鐘,1天課程用20分鐘。
1.open
這個環節Dolly老師介紹了自己從1998年接觸引導技術,到2006年去了乙方公司,看到引導可以沒有太多PPT卻有很多產出,開始了學習、翻譯、分享引導技術的過程。
注意:此部分對應的是開場關系5鏈接中的要素1與講師鏈接。
今天全程道具都是足足的、滿滿的示范,各種顏色款式的空白手舉牌(四葉草、五角星、愛心、云朵)貼上彩色標簽紙的關鍵詞,讓每個環節都變得有趣又醒目。
2.check-in
助教Alice帶領我們完成個人部分并進行分組。
“自畫像”,強調不是美術課,而是突出個人特征。個人信息書寫包括三個要素,稱呼、身份、一件事(同學們不知道的事)。
Alice老師先給我們看了她的自畫像(卷發)和她的關鍵詞(Alice,引導師,校隊)。然后幫我們分組。
注意:此部分對應的是開場關系5鏈接中的要素3自己-4同學。
口罩之前有一次線下的新員工培訓,當時人數比較少,不到10個人,而且我們的培訓時間比較充足,我也用了給A4紙讓他們自畫像的方法,而且除了畫自己之外,還讓他們畫一個理想的房子。從這個自畫像的環節當中,我們已經可以了解到大家的性格特征,比如說有些人會把整張A4紙畫滿,而有些人只是把圖像縮在一個角落里,而且通過他們表達自己理想的房子的時候,那個興奮的狀態,感覺這個破冰是有效的。特別是我觀察之后發現,很多自稱社恐的人,當他有一個特定的主題表達的時候,也可以能夠發揮自如。
有些以前用過的方法,現在明白了背后的原理。還有非常多沒有用過的方法,下次可以實踐起來,比如視覺化的工具。以前自己線上課還是比較依賴PPT,缺少其他輔助教學工具,如果長時間講授容易失去學員注意力。之前顧慮自己不會畫海報和寫漂亮的字,這部分要突破和練習。
這次線上課的分組也很喜歡,規則是:每組5個人,4分鐘。實際教學會延長,此處為了教學體驗有壓縮時間。利用騰訊會議的分組功能,時間到了,各小組成員自動離開小組回到班上。
小組內特別要感謝主動擔當協助大家的朱麗亞Julia·長沙·F60(她是F71班主任),課后交流果然是高I,熱情地歡迎進組的小伙伴;還有她的高C風格,也通過遠程指導,幫我的頭像畫面從開始看不到全臉只有下巴,到能夠有更完整的人物呈現。這種分組交流的感覺非常好,很親近。
三、開場關系5鏈接
在開場時讓學員與講師、教材、自己、同學和環境這五個要素發生聯系。
同時開場就讓學員有自己的一部分輸出表達,又跟同學有組內交流。分組環節無論線上線下都很必須,也很有效果。
1.Faclitator? 講師
開場5鏈接里面,首先包含的是與講師進行鏈接。當學員走進教室時,引導者/引導師通過眼神交流、打招呼,或者引導到助教臺(副引導師)領取姓名貼等活動開始與學員鏈接。
2.Material? 教材
線下培訓時,Dolly老師會特別引導學員開場跟教材鏈接,桌上事先擺放好的便于記錄筆記的環裝手冊。教材跟學員的交互并不是開始上課才開始的,而是坐到座位的第一個動作,會看老師提供的素材有哪些信息。
在學員進到教室時,每個人隨機選三種不同顏色的標簽紙,讓他們翻看教材,把彩色標簽紙紙貼在他們最感興趣的頁碼上,之后同組交流,統計出最感興趣的部分。通過這個環節,了解課程展開重點。
這一點也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讓每個人都帶著他們印象最深刻的關注點,帶著期待集中在課堂上,對抓注意力非常有幫助。
3.Ower? 自己
通過“自畫像”完成一部分學員自己的輸出。
4.Participant 同學
通過分組,或者在小組內分享的方式與其他同學鏈接。引導技術里面,分組是改變學習環境的一種方式,線上和線下都可以操作。
5.Space 空間
對教學環境的布置Dolly老師也花了好多心思。空間包括物理空間、心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線上課)。
引導課程開始的check-in環境經常是圍成半圈或者一圈,只有椅子,沒有桌子。希望對應心理空間,可以得到不同的滿足。這樣不止是看到同組學員。
虛擬空間,例如看到畫面聽到聲音的,在聊天框輸入1,這也是一部分。
Dolly老師還通過以前培訓現場的案例圖片,詳細講解了物理環境的準備要求。比如當酒店墻壁不給貼引導布和海報時,如何機動靈活的布置保持培訓效果。
01.學員強輸出,講師弱輸入
02.期望不一樣的視覺沖擊、動態發生。
03.培訓負責人地位提升
培訓引導第一個視覺沖擊,提問討論的句式/題目,用海報的方式貼在墻壁四周圍,同學們起來走到海報前面,在動覺上面已經做了改變。取代了大量PPT的使用,同時利用物理空間,可以走動。
案例2里面的提問是:你認為在培訓中加入引導技術,最難的是什么?
這種起立+討論,符合成人九大學習風格里面的:動覺+人際關系。
沒有海報架時,把KT版做成A型結構,可以雙面使用,而且故意選擇粗糲的材質,更有自然感。
空間夠大時,可以用綠黃藍等每組不同顏色便利貼,每組共創10個關鍵詞。每個小組的議題用不同顏色區分,例如第1組議題,其他小組用綠色寫完貼在指定區域。
場地布置,還可以把關鍵流程、關鍵知識等布置在環境里,讓大家隨時看到,比如放在地面或者貼在墻壁。還可以把提問做成海報貼在墻上,讓大家站立走動,利用動能提升參與度。
這一小時收獲實在太多,回放鏈接出來至少要再聽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