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聶老師一開講,屏幕上的主題就吸引了我,雙魚座的我第一個感受就是:好浪漫的名字呀!當語文遇上心理學,會擦出怎樣絢爛的火花呢?
? ? ? ? ? 驚喜一:不一樣的主講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1、美麗邂逅。2、兩情相悅。3、心手相牽。 我想我們這群充滿幻想的語文老師,迫不及待得想聽聽語文如何和心理學心手相牽的。? ?
? ? ? ? 驚喜二:不一樣的切入方式。
? ? ? ? 聶老師以“我”切入主題。指導我們覺察自己進門后的身體以及情緒的感受,當時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疲憊,最近一直沒有休息,工作加帶孩子,許多人都說我氣色不好,我想是和自己當下的身體狀況是由關系的吧!如何表達出自己此刻的感受和想法呢?文字是否一下顯得蒼白了,未站起來說些什么,讓我意識到語文就是一種表達,是每個人所需要的,如果一個人不具備這樣的說話,那么在心理學上叫自閉癥。那我們如何學會表達呢?
? ? ? ? 驚喜三:不一樣的視角。
? ? ? ? ? 1、前一天晚上我還在奇怪,為什么要我們帶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者自己說教的語文書。聶老師讓我們三人一組,閱讀并討論一篇文章。老師們閱讀的文章各不相同,我們小組選的是汪曾祺的《花園》,文章描述了作者年幼時期在花園里生活的趣事,也體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珍惜和向往。許多不同的文章,卻讓我們一起讀到了一個共同點:缺失。所以所有的文字表達和心理學最大的關系就是缺失。? ?
? ? ? ? ? 2、通過文章的閱讀談到了學生如何懂得作者所表達的意思,需要什么樣的能力?首先學生應該具備的是最基本的讀、寫、識字的能力,然后是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最后當然還有共情能力、理解力、概括分析理解能力、想象力、思辨力、推測力、記憶力、運用力等。這十幾種能力劃分為兩層,即基本能力(識記、理解、分析、概括)和進階能力(想象、運用、推理、思辨)。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要注意權衡學生的左右腦,讓學生的能力均衡發展。
? ? ? ? ? 3、接下來,我們玩了一個大風吹的游戲。我想這部僅僅是一個單純的休閑游戲,在游戲中我們不正意識到了缺失的動力嗎?大家為什么在聽到指令后會去迅速尋找位置,就是因為少了一個位置,如果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就會缺少這份安全感和存在感。所以缺失是我們行動的動力。
? ? ? ? ? 4、下午的學習內容談及了文字與心理學的內容。印象最深的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聶老師以手機是客體,人是主體引入。引起了我的思考,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到底是怎樣的主客體關系呢?
? ? ? ? 教學過程中的主客體關系,必須注意兩點:其一,在教學過程中,誰是主體、誰是客體只是相對的。這主要取決于具體過程與環節中所充當角色和其主動性與積極性發揮的程度,取決于有無明確目的和動機如何。其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與學控制的主體,這又是絕對的。即教師是傳授知識和組織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加工教學信息的主體。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主客體關系又是統一的。在這兩個前提下,也就要求我們對教學過程主客體關系的認識必須以整個教學活動作為研究的出發點,從活動之中去認識主客體關系的統一性和動態性。所謂統一性,是指因教與學是統一的,教師與學生既可以是主體也可以是客體;所謂動態性,是指主客體關系總是來自某一過程或某一環節,過程或環節不同,這種主客體關系又將互相轉化。事實上,這種統一性與動態性又是一致的。
? ? ? ?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之間的共同活動,但教師和學生各自又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活動,教師的主要活動是教,是傳授知識;學生的主要活動是學。教和學又是相互依存的,沒有教就沒有學,沒有學也就無所謂教,教和學是同一活動的兩個側面,因此教學過程也就是一種由教與學構成的雙邊性的特殊認識過程。
? ? ? ? 遺憾的是由于老家臨時有急事,所以兩天的培訓錯過了一天。一天下來滿滿的筆記,梳理起來還是有些困難,有些東西還是思考不足,理解不足。補看了第二天的課堂實錄,滿滿的羨慕和驚喜。感謝培訓中,讓我這個普通的語文老師和心理學有了如此美好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