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周聽了網上課堂章老師的《快樂讀書吧——讀讀童謠和兒歌》,心中有一些感受,一直想記錄下來,無奈二胎媽媽總是有很多瑣事煩擾,這一拖就拖到了今天。
? ? ? 首先,整節課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章老師語言特別活潑、語速也比較慢,很適合低段孩子的課堂教學。整個教學思路非常清晰,教得也扎實,有課本上兒歌、童謠的教學,也補充了課外讀物,內涵和外延把握得很好!
? ? ? 但是,當我聽完后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就好像有一個人熱情地打開了一扇窗,卻只將幾道光透露進來,那狹小的縫眼讓我無法窺探窗里面的精彩。當我瞇起眼要看時,窗已然關閉。
? ? ? 所以,下面我要來說說這堂課的疑惑。
? ? ? 這是一堂讀書課,拓展課,與課文(精讀)課的方法應該有所不同,傳統精讀課文(低段)應該注重讀準字音,背誦,而讀書課對于這兩者的權重應為略低,更多的是感受、拓展和延伸。
? ? ? 因此,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年級的《快樂讀書吧》為何要選擇兒歌和童謠?為何要選擇《搖搖船》、《小刺猬理發》這兩首童謠?它們有何獨特之處讓編者青睞?? 細細讀來,這兩首都是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搖搖船》,當小朋友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外婆抱著他們,也許就是這么哼著的!而且據我所知,這首童謠有很多版本,不同地域與不同的版本,我知道的就有兩個版本,哼起來特別有味道!如果加上方言,就更有趣味了!《小刺猬理發》中的“小刺猬”,不是“刺猬”,而是一個小男孩,至于為什么叫“刺猬”,原來這是一個邋遢的男孩子,在小朋友身邊肯定有這樣的孩子!這些兒歌和童謠,都是緊緊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這就是這兩首詩的生活價值。
? ? ? 既然知曉第一個問題,那么問題二:如何讓語文課與生活緊密相連呢?同時,童謠、兒歌本身的語言特點極具趣味性和節奏感,又如何讓孩子感受呢?
? ? ?再進一步,如果孩子把握了語言特點,不妨大膽一些,留給A層學生:自己試著仿寫兒歌或童謠?要求低一點,一句兩句即可,相信一定會有驚喜!
? ? 此外,童謠和兒歌都是可以吟誦的,如果把吟誦加進去,例如在課堂上依字行腔地唱一唱,是不是更有味道!
? ? 鑒于此,這樣的教學該如何組織,大家可以同課異構,各展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