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作者斯科特.揚是一位加拿大學習達人,課下基本不學習,大學考前學習不過兩小時。他曾經10天拿下線性代數,12個月內自學完成麻省理工學院4年計算機本科共33門課程……
前幾天大三的一個學生下課后跟我聊天說,現在的課程很緊張,而且大部分同學要考研,問我能否降低考試的要求。我仔細思考:如果我降低這門課的要求,對所有的同學是否公平,對用人單位是否公平?他們走到社會上,是否有人會為了滿足他們特殊的要求作出讓步?現在的青年高校教師,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的壓力很大,有誰會為他們作出讓步......。要解決這些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高效,而不是拼時間。拿起這本書,讀完頗有收獲的,使我充分認識到要想高效必須采用整體性的學習策略。
第一部分 整體性學習策略
該書提出了一個“整體性學習”的概念。所謂“整體性學習”就是“在于創造信息的網絡,一個知識與另一個知識相互關聯,那些相互關聯的知識網絡使你真正做到對知識的完全理解,從而輕松地駕馭知識。” “學習就像編織一張大網,你創造的知識之間的聯系越多,你就會記得越牢、理解得越好”
“整體性學習”的三大觀點:結構、模型、高速公路。
結構:結構就好像你思想中的一座城市,在城市中有很多建筑物,建筑物之間有道路相連,有些建筑高大而且重要,與城市中的其他建筑有上百條路相連,而其他一些無關緊要的建筑,則只有少數泥濘的小道與外界相通。
越是四通八達,交通方便、順暢,建筑就越是宏偉、壯麗、簇新,城市也就越是發達。也就是說只有建立了越多的知識之間的聯系,你某一方面的知識結構就越是鞏固、完善,你對該方面的知識也就掌握得越好。
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就是繪制一份優秀的地圖,就是建造一座設計良好的城市。所以建立知識結構時,你的目標就是在各種知識之間建立盡可能多的聯系,聰明的人會很自然地這么做,每學習一個新概念,都會自動地與其他知識相聯系。
模型:假如說結構是整體性學習的門戶,那么模型就是開門的鑰匙,模型是簡化的結構,它是結構的快照,更為簡單和更易儲存。模型對于快速學習新概念至關重要。
模型有很多種形式,但是目標總是同樣的:那就是壓縮信息。通過將一些核心概念聯系在一起,就可以創建一個模型。模型對于你開始構建一個結構或是在當前結構上添加內容非常重要。
模型就像是結構的種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識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將引伸出全部的知識。
成熟結構是構建模型的最好資源。所謂成熟結構,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知識、經驗。包括感知結構:通過我們的感官(圖像、聲音和情感等)而產生的直觀的知識、經驗;關系結構:通過故事、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而產生的知識、經驗;基礎數學結構:自己熟知的基本的數學結構,可以用來簡化所要學習知識中的各種關系。
高速公路:結構里有很多路將建筑連接在一起,擁有數百條城市內部的公路當然很有用,但是光有內部的路并不足以發揮具有整體性大腦的真實力量。因此,你需要增加的是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即結構與結構之間的聯系。
高速公路作為參照物可以連接兩個完全不同的觀念。假如你正在閱讀生物學課本,又與學過的商業發展史課程相比較、相聯系,這就建立了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能激發創造力。“跳出盒子”之外思考最恰當地描述了那些在結構之外思考的人們。高速公路讓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以不曾想過的方式將常人眼里風馬牛不相及的專業聯系在一起思考,這就是創造。利用高速公路可以在專業交叉的領域建立起新的結構。
作者在書中建議:可以用自身最熟悉的知識結構(如日常生活經驗,自己最擅長的學科等)與要學習的知識結構建立聯系(高速公路),引用熟悉的知識結構建立最初的模型(即后文提到的比喻法、內在法等方法)。這樣更有利于快速掌握知識。
心得:作者提出的結構、模型和高速公路是整體性學習的基本架構。通常我們的學習可以做到的是可以構建良好的結構,同時也可以提出恰當的模型,是否能做到正真的高效關鍵點在高速公路的建立。如果把結構看做某一門課程,例如我主講的大一課程《電磁學》作為結構,比喻成一座城市,每一章(如靜電學、恒定磁場、電磁感應、電磁場)類比為一個小區,每一個知識點則是作者所說的模型。而這個城市與《物理光學》《電動力學》《電磁場與電磁波》《光纖通信》這些城市的高速道路我是可以打通的。但是和其他諸如心理學、歷史、地理等學科的高速公路我卻從來沒想過建立高速公路。如果也能建立這類的高速公路,我們的學習該是何等的高效!!!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最后加上測試
? ? ? ? ? ? ? ? ? ? ? ? ?這個順序并不是線性的,可以有跳躍性。
(1)獲取獲取就是信息進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閱讀、課堂上記筆記以及個人的種種經歷都是獲取。獲取階段的目標是獲取的信息要準確,信息量要盡量壓縮。
獲取信息時有三個主要目標: 1)簡化 2)容量 3)速度
簡化表示在獲取的信息中將無用的東西盡量刪除,只有那些對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幫助的例子才需要認真學習。如果你覺得不需要掌握,就大膽地跳過它。
你就應該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只讀一句話當然沒有讀完一頁理解得透徹,知道得越多,理解得就越深。一年讀100本書總是比一年讀兩三本書知道得多。
速度,30分鐘讀完一本書比一小時讀完效率要高。速度看起來與容量和簡化相反,讀得越快,漏掉的信息就越多,信息獲取也越差。 好的閱讀和聽講方法能使獲取階段大為改善,大多數人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心得:獲取階段如果簡單被動的聽課,你的獲取可能就是課本或者老師講到的內容。如果不能自主的主動獲取,在容量和速度方面將會帶來差距。
(2)理解理解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聯系,這是學習的最基本聯系。
整體性學習過程對信息的理解有三個層次,層次越高,對信息的理解越深入。首先是理解階段,其次是拓展階段,最后是應用階段。
在理解階段,只是理解了信息的表面意思。比如你正在學習一個新的數學公式,至少你要知道公式里每個符號代表的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應用公式來解決問題。重復使用公式的次數足夠多,就有可能記住它。死記硬背式的學習僅僅是理解階段的學習。
心得:大家在學習的這個階段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3)拓展拓展階段是整體性學習中最花力氣的地方,這一步將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廣泛的聯系,從而獲得良好的結構。
拓展才是整體性學習的真正開始
一名整體性學習者對前面提到的公式會怎么做?先去獲取,然后理解公式本來的意思,接著開始拓展它。他會問:公式是怎么來的?公式中的每個成分代表的真實含義 是什么?公式中的什么成分可以做些改變?這種改變會導致結果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其他公式與這個公式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拓展有三種主要方式:深度拓展、橫向拓展和縱向拓展。
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內部創造聯系。不是僅僅理解一個結論就結束了,要進一步理解結論之前的試驗,試驗是怎么做的?是誰做的?怎么想起來做的?如此這般之后,結論就建立在與其他相關知識聯系的基礎之上。(深度拓展就是在這門知識的內部建立聯系:搞清楚這個知識點的背景,在知識內部是什么位置,與其他知識點有什么關系)
橫向拓展需要在知識周圍建立聯系,通常意味著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與原知識之間建立聯系。比如將發生在古希臘的一件事與另一件發生在古代中國的事情聯系起來。(橫向拓展就是把這門知識和其他相關的知識相聯系起來)
縱向拓展知識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樣的模式在其他知識中也會見到,你能將一個公式與一個自然事件相聯系嗎?比如水的流動或是駕駛汽車?如果這個發現與一個看起來完全不相關的歷史事件聯系在一起,你能發現什么類似之處嗎?想想看地震的預測與八國聯軍事件有什么相似之處嗎?
縱向拓展有相當的難度,也是最有創造性的學習方式。但是,如果運用得當,其速度要比深度拓展中探究知識的背景快得多。縱向拓展是本書中最重要的內容(希望讀者仔細體會)。比喻法和內在化是進行縱向拓展的最好方法。(縱向拓展就是把知識與其他不相干的(但在某些方面的模式類似),但自己熟悉的經驗、知識(通過比喻法、內在法)聯系起來,以便于記憶、掌握)
心得:我在學習和教學是會用到深度拓展、橫向拓展,極少涉及到縱向拓展。回想自己的學生生涯和學習經歷,大部分的學習在拓展階段幾乎是停滯的。這可能也是導致自己創造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4)糾錯糾錯階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尋找錯誤,這個階段要刪除那些無效的聯系。
學習不可能不犯錯誤。你以為理解正確,實際上是從錯誤的聯系推導而來。比如,用生物進化作為模型來模擬公司的演變,這是個很有用的比喻。不過正因為是比喻,也存在不夠精確的問題。自然選擇經過數千代的復制,錯誤發生率相對較低,而公司經過幾代就可能發生根本性變化,而且不可避免地出現 較高的錯誤發生率。除非你明白比喻的局限,否則就會推理出錯誤的結果。
糾錯可以看作在整體性知識網絡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刪除一些現實中不存在的聯系,這不是一個完美的過程,修剪工作是必要的。 糾錯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包括閱讀那些與你觀點相反的書籍,以及把結論放入現實世界中看看等方法。
理論運用到現實世界中的過程既是練習的過程也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創造新的途徑,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是整體性學習的最后環節,也是最終目的。
(5)應用應用把糾錯帶入最后的水平,通過比較(知識)信息是如何在現實中運行的來進行調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現實世界,那么再多也無用。在這一步中失敗的典型例子就是書呆子,即那些讀書讀得很好但是出了學校大門卻茫然不知所措的家伙。
(6)測試上述階段的每一步都需要測試,測試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學習中的問題所在,幫助你改進學習技術,克服缺點。
無論五個階段中的哪一個都需要進行測試。通過測試要確定你對知識的理解到了什么層次?以下是你需要問自己的一些問題。 ?獲取階段的測試──我以前看過或聽過這個知識嗎? ?理解階段的測試──我 理解知識的含義嗎?(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 ?拓展階段的測試──我知道知識從何而來,與哪些知識有關系嗎? ?糾錯階段的測試──我刪除了那些不恰當 的聯系嗎?我刪除了那些錯誤結論嗎? ?應用階段的測試──我將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嗎?
對五個階段不能迷信、教條,要根據實際情況、根據自身特點來使用,最關鍵的就是要把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
五類信息及其處理技術
學校里的課程和實際生活中能遇到的所有信息類型可以分為:?隨意信息 ?觀點信息 ?過程信息 ?具體信息 ?抽象信息?
隨意信息
隨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實、日期、定義或規則,它們缺少邏輯分類、需要死記硬背。
處理隨意信息的方法 對待這種信息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假如存在某種邏輯關系,那么盡量去發現它,否則記憶和使用信息的工作會更加困難。如果這樣做還是不能令人滿意,可以采取下面三種方法。?聯想法 ?掛鉤法 ?壓縮法
觀點信息
觀點信息是存在爭論的信息。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哪一個更優秀?這就是觀點,觀點信息在論文中很常見,關于這類信息,大家的意見不一致,而當你需要做決定時卻非常重要。
對于觀點信息,最大的難點在于獲取階段。你需要檢查大量的信息以尋找其中的模式,而不是去記憶具體的細節。速讀技巧對于收集信息非常重要。圖表法對于觀點來說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它能幫助你在閱讀以后提取出關鍵思想。
過程信息
過程信息是教導你怎么行動的信息,是講述一系列動作、操作的信息。比如,講述如何游泳的知識,編寫一段電腦程序,建造一所房子以及設計一個模型都依賴于過程信息。學習這類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斷練習、反復去做。不過,建立正確的背景概念對于節約時間也同樣關鍵。
大多數過程信息都依賴于正確的模型,通過練習可以慢慢形成一個結構,如果有正確的模型則可以提高學習速度,以下是一些可以改進模型的技術:?內在化 ?比喻法 ?圖表法 ?模型糾錯。
過程信息的最大難點是需要實際投入大量的時間用于練習。
具體信息
具體信息是那些在實際中可以觀察到、聽到、觸到的信息,比如醫學上的視、觸、叩、聽得到的信息就是具體信息,不過實際上,大多數信息都介于抽象和具體之間。
本書第二部分列出的大多數技巧都可以用于具體信息。內在化有助于將信息與多個感官相聯系,
抽象信息
抽象信息缺少與感官的直接聯系。數學、物理、心理學、計算機和化學主要涉及的是抽象信息。量子物理學和微積分中有大量抽象的信息,不容易馬上想象出圖像來。
抽象信息非常難以理解,但是邏輯性很強。
在處理抽象信息時,你需要將之移到具體的層次。內在化和比喻法對于將復雜知識簡化至關重要,模型糾錯也很重要,因為一開始建立的模型總是存在各種各樣的錯誤。
對抽象信息來說,理解和拓展階段顯得難以忍受。假如你感到理解困難,可以降低接受信息的速度,將前面的信息深入仔細地探究。這種知識的特點是一環接著一環,所以打好基礎至關重要。
在學習抽象信息時,整體性學習優勢明顯。通過將信息轉化為更容易想象成圖像的形式,你可以為知識建立廣泛的聯系。內化和比喻法是兩種主要的辦法。
知識結構也有強弱之分,如有可能,應當盡量使用強結構。(何謂強結構:知識聯系越多就越強,越是熟悉/熟練掌握的經驗/知識,知識與其建立起聯系后結構就能越強)
心得:這五類信息,我就害怕的是隨意信息的記憶。跟著袁老師學習記憶法后,這種狀況有所改善。我的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是抽象信息,這類信息的理解問題不大,拓展階段最困難的就是縱向拓展,主要原因是自己的知識面過窄,除了本專業的知識,對相關的知識要加大吸收的力度。
整體性學習中最關鍵的步驟是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知識只有獲得了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才是真正的知識。只要你用心發現,幾乎所有的知識都有實際價值,如果能發現知識在你生活中的價值,知識就與你產生了緊密的聯系,這可能比第二部分要介紹的所有技術都更加有效。
第二部分 ??整體性學習技術
這部分內容作者提供的方法很多,沒有具體的實例分享,對沒有任何閱讀學習技巧的同學來說可能會望而卻步。類似的學習方法很多,我更喜歡閱讀袁文魁老師的相關書籍,比本書的作者提出的方法更加容易掌握。具體方法參閱本書p71-131.
整體性學習技術的實際運用──費曼技巧
第一步: 首先選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張空白紙,在最上方寫下概念的名稱。
?第二步:設想你是老師,正在試圖教會一名新生這個知識點。 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費盡口舌讓一名毫無這方面知識的學生聽懂,并把你的解釋記錄下來。這一步至關重要,因為在自我解釋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識過程 中,你會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第三步:當你感到疑惑時,返回去吧 。每當你碰到難題感到疑惑時,別急著往下走,學習不是單行道,回過頭來,重新閱讀參考材料、聽講座或找老師解答,直到你覺得搞懂了為止,然后把解釋記到紙上。
?第四步:簡單化和比喻。 如果你的解釋很啰唆或者艱澀,盡量用簡單直白的語言重新表述它,或者找到一個恰當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
費曼學習技巧對于自我測試、考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是一個好方法。
心得:作者在回顧整體性學習技術中指出,整體性學習不是那種你讀一次就能馬上掌握的方法,它是一種包含多種技巧的策略選擇和運用,所有這些技巧都可以改進你的學習方式。全部完成這些挑戰需要兩年,建議大家能夠選一種來挑戰練習一兩個月,至少堅持3周,記錄自己的過程,并且適當的獎勵自己。
學習方法類的書籍,我自己看過袁老師書本,每種方法進行了學習和運用,但是到目前為止還不能熟練的掌握。這本書講的方法比較多,有些方法是自己經常用到的,有些是自己已經知道的但還不擅長的。春節期間開始讀這本書,對作者提供了這樣一個包含記憶術、思維導圖和快速閱讀的全面學習技巧,有些望而卻步。目前手頭上這三方面的書籍都有數本,需要好好研讀。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高效學習才是我們擁有創新能力的捷徑。
第三部分? 整體性學習的進一步提高
高效學習更加重要的方面:
1、能量管理。
良好的能量管理有兩步: (1)增加你的能量儲備。 (2)將你的日程表由線性的改為循環式的
1如何增加能量儲備?
(1) 每周有3~5次運動嗎?最少每天要抽出40分鐘來鍛煉身體,每天運動一 點點,學習效果更明顯。?
(2)每晚有七八個小時的睡眠嗎?玩游戲、喝酒、跳舞、玩通宵,熬夜對學習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睡得好,腦袋才清 醒。?
(3)你吃的是什么?你的食譜是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質的嗎?請放棄它吧,我建議你吃粗纖維和粗加工的食物,這樣的食物可以讓你一天的血糖水平保持 平穩,避免忽高忽低。?
(4)一天之內,你喝幾杯水?你的身體有2/3都是水分,最快讓你喪失能量的辦法就是脫水。?
(5)一天你吃幾餐?理想的飲食應該是少吃多餐,一天吃四五餐,每次吃七分飽,這樣可以保證你一天內的營養 供應持續穩定,睡前吃一點能讓你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
心得:能量儲備方面我可以做到1-4條,第五條如果中間的水果算上的話,也有五餐了。可是看看我們現在大學生,最有可能做到的是第4條吧!親愛的學生們,想高效地學習嗎?好好按照這5條增加能量吧!
循環式日程表
(1)一周休息一天。我總是抽出一周中的一天,什么事也不做,將7天的活放在6天里完成,一開始很難,但是放松一天能防止你筋疲力盡。?
(2)晚上不干活兒。將一天的工作放在早上集中完成,早早完成工作,晚上你就有幾小時的空閑了。?
(3)設定90分鐘。給定自己90分鐘,集中精力 完成某個學習任務,一旦90分鐘結束,停止工作。90分鐘的時間設定能讓你學習時注意力更集中。
心得:目前這幾點我都沒有做到,需要列入我的計劃中。
2、不要“學習”。
意思是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號稱學習,實際上沒什么效率的“學習”上。比如把學習定義為以下行為:(1)閱讀材料。 (2)完成各項作業和在課堂上做筆記。 (3)應用整體性學習方法處理某些難點。 (4)考試前,針對學習材料做一次筆記流。——只有這些具體的、有效率、有成果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學習,而不是僅僅把書打開坐在書桌前的“學習”。
3、絕不拖延時間。
1). 每周周末,列一個清單,包括所有的任務、作業以及你想在下周完成的讀書和學習活動。 除 非在一周內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否則你就有責任完成這個清單,不過也不必超過清單所規定的任務。這樣做就把無限的工作分割成在一周內可以完成的子任務。如 果這一周特別忙碌,你可能會推遲完成任務。如果這一周很清閑,你可能會提前完成任務。 2). 每天晚上,檢查周計劃,列出每日目標清單。 下一步是將每周 的工作分配到每一天,你要確保完成每日的工作清單,但是不必超過它。
4、批處理。能夠一起處理的一起完成,提高注意力閾值,讓一次完成的工作量更大。
批處理的意思就是將那些類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來一次做完。批處理有助于節省時間,因為你可以集中時間和精力。
批處理的技巧:
(1)工作量。批處理最適用于將那些需要時間不長的(小于3小時)零散工作放在一起做。
(2)一次性完成作業。如果一項作業花費的時間不會超過3小時,我就坐在凳子上一鼓作氣完成它。將一個花3小時就可以寫完的文章,分成15次零散時間內完成,肯定會浪費很多時間,每一次都要花時間重新鼓起寫作的激情才能開始正式的寫作。
(3)提髙注意力閾值。注意力閾值就是指集中完成某項工作的最長時間,超過這個時間,注意力就急劇下降。通過不斷接受越來越多的批處理,你可以逐漸提高你的注意力閾值。閾值越高,表示能一次完成的工作量也越大。
5、有組織。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堅持寫日志和列事情清單。
變得有組織的關鍵步驟:
?(1)所有的物品都放在固定的位置。作業、課外作業以及約會日期都記錄在固定的地方。沒有固定地方的結果就是混亂。專門找一個地方放東西,這樣會更容易放得有序。?
(2)隨身攜帶一個記事本。每天隨時記錄,日積月累,必有所獲。?
(3)堅持日歷和做事清單。應用做事清單記錄任務和目標,使用日歷來記錄要做的事和截止日期。
心得:每個人都希望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少,而且學習效果好:可以獲得高分,可以靈活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這些,必須擁有整體性學習理念,能夠運用整體性學習方法。要做一個高效的人,還要做到能夠有效的管理自己:身體能量的儲備、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做事的條理等。更重要的是你對學習本書的熱愛,沒有任何方法、技巧、技術、訣竅能代替動機、興趣和熱情。學習最好的理由就是知識本身吸引你不斷學習、不斷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