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因為各種懶惰的原因,一直沒有好好花時間去讀魯迅的文章,對他的了解也僅停留在不甚了解的程度。只知道他雖文筆犀利但生活中實際很隨和,他設計的書籍封面也都很有素雅質樸的美感。要了解他的所思所想、他在生活中的樣子,除了通過他的文字之外,還可以通過他身邊親友的回憶。
《回憶魯迅先生(增訂版)》是幾位親友回憶魯迅的文集,主要收錄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其他關于魯迅的數(shù)篇書信和文章,以及許壽裳、許廣平對魯迅日常生活的回憶內容。這些親友對魯迅的回憶很零碎,可能會帶有個人的情感因素,但也確實展現(xiàn)了外人所不了解的、魯迅在生活日常中的一面。
比較而言,許壽裳的回憶更正式、完整一些,簡略敘述了魯迅生平,包括魯迅幾個人生階段的求學和生活經歷、工作情況、主要成就,以及對重點作品的解讀等;而蕭紅和許廣平的回憶,則顯得更加生活化、私人化、情緒化,不僅回憶內容較零散,字里行間也帶著更多的個人感情色彩。他們的回憶拼湊在一起,大概讓人了解了魯迅其人,尤其是生活中的魯迅的樣子。
魯迅的勤奮是自不必說的。白日里事務繁雜、經常有一波接一波的客人上門拜訪,晚上又經常要挑燈工作到天將明,而他“坐在椅子上翻一翻書就是休息了”。許多繁重的工作,編輯、審稿、寫文章等,就都是這樣在夜晚趕著完成的。
魯迅待客熱情大方,而自己日常生活其實節(jié)儉。自己日常只吸一種便宜些的煙,常常是三碗簡單的菜,客人來了便會拿出好煙招待,也會端出至少四五大碗的魚肉好菜,總歸是要讓客人各方面都舒適盡興些。
魯迅也很有一些個人的小習慣。他從不游公園,覺得公園大同小異,并高度概括出公園大抵都是左右兩條路、路邊有樹、樹下有長椅、遠處再點綴個水池……這倒確實符合“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犀利目光。
許多細微的小生活習慣也很平常。他也不愛戴圍巾、手套;總把書包裹得整整齊齊,連捆書的繩子都剪得整整齊齊;工作時不開窗戶因為怕風吹亂文稿,但這樣陽光曬過來會熱得滿身流汗,卻還堅持工作也不愿挪動位置。這樣看起來,魯迅又很像一個有那么點小執(zhí)拗、又有點強迫癥的綜合體。
以上這些倒很平常,都很容易理解。讓人出乎意料的是,總是文字犀利以圖棒喝點醒國人的魯迅,在與友人和青年后輩交往的過程中,卻沒少吃虧、受冤枉。并且,往往是魯迅花費大量精力、錢財去極力遷就,盡量滿足這些人的不合理要求,全力幫助之后,最終反倒落盡一身埋怨。
這樣幾次三番的經歷,但凡換做一個脾氣不是全然軟弱的人,也早就懂得拒絕、甚至敢于據(jù)理力爭保護自己了。但魯迅也不過是無奈笑笑就過去了,總能保持“不因一人做了賊就疑心一切人”的平和友善心態(tài)。這表面呆氣的背后,其實是他豁達包容的胸襟。他自己也說,“在唯利是圖的社會里,多幾個呆子是好的。”
或許是因為,他把自己的一腔憤怒、孤勇,都指向了黑暗時代的頑固癥結,以身為劍想要劃開一線光明;又把真誠、溫和、耐心和禮讓,都留給了這個時代中正在覺醒和尚未覺醒的人,以求讓他們能在艱難時代過得更好一點。對事犀利,對人溫和,這是民族魂魯迅先生的冷靜與熱烈交織的性格。
2022.07.25霧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