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47起床
千教萬教,還是要以提高學生語文(言語)能力為核心。
一則,語文基本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教學不可有偏廢,要營養均衡,全面發展;二則,凡是能促進學生言語能力提高的教學內容構建,我們就采用,內容要多元化,與學生的世界(也含精神世界)密切相聯;三則教學方式多樣化,經典文學片段誦讀,現實話題討論(辯論),專題化研讀,定點式寫作。
二、繼續讀薛法根《為言語智能而教》(39-193)(完成)
國際通行的三種閱讀評價“國際學生評價項目、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項目、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價”,將閱讀能力要素界定為“獲取信息(包括字面信息和隱含信息)、解釋文本、反思與評價(包括形式和內容)”三項。
這本書沒有什么我想要的,翻翻而已。
三、繼續讀考夫曼《窮查理寶典》(51-
晚年的最佳保護鎧甲是一段在他之前被悉心度過的生活,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識、光榮的功績和高尚的舉止的生活;過著這種生活的人從青年時代就致力于提升自己,而且將會在晚年收獲它們產生的最幸福的果實;這不僅是因為有益的知識、光榮的功績和高尚的舉止將會陪伴他終生,甚至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會因為見證了正直的人生的良心和對過往美好功績的回憶將會給靈魂帶來無上的安慰。(西塞羅《論老年》)
四、開讀王榮生《閱讀教學教什么》(1-33)
綜合心理學的研究,閱讀理解的過程大致可以描述為:
字詞辨識,句子處理,讀者把握語篇的字面訊息。
讀者根據語篇的字面訊息,推論字里行間沒有明言的隱含訊息。
連貫篇章和建立語篇結構,使語篇銜接并連貫成為一個可理解的整體。
讀者把所理解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對照與結合,擴展和豐富對世界的認識,進而對語篇進行評價。
閱讀過程中的“理解”實際上,包含著“解碼”和 “解釋”這兩個互為關聯的領域。
第一層“解碼”,即認字識詞,建立符號和語義的鏈接。
第二層“解釋”。從 “解釋”的角度,大致可以將 “理解”分為三種狀態。一是表層編碼,二是篇章格局,三是情境模型。
章熊說: “通過視線的掃描,篩選關鍵性語言信息,結合讀者頭腦中儲存的思想材料,引起連鎖性思考,這就是閱讀過程。”閱讀,概括起來,其核心就是抓住關鍵語句。但哪些是關鍵語句呢?要靠我們頭腦去定位。因此, “如何閱讀”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如何找到語句和文本的關鍵處,另一方面是對這些關鍵處如何進行深度的加工。
文學鑒賞:
對應于文學作品的不同類型,我嘗試概括一下文學鑒賞的要點:
第一,以文學的姿態來閱讀詩歌、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
狀態一:浸潤式感知。
1.接納作者虛構的世界,并浸潤其中,享受閱讀的過程和樂趣,這是文學鑒賞的基本樣式。
2.感知由文字、聲音喚起的形象和情感,而不僅僅是了解內容,這是文學鑒賞的主要標志。
3.充分地體驗和分享文學作品所傳遞的人生經驗和語文經驗,在具象化的感知中, “看到”作者對社會和生活的“觀念”,并與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生活意義相關聯,這是文學鑒賞的較高境界。
狀態二:借助文學解讀的工具或行家的指點,擴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
1.文學研究已經發展出文本解讀的一系列工具,包括文學的觀念、文學要素、文學解讀理論、文學鑒賞的規則和策略等。學習并運用這些文學解讀的工具,擴展、加深對產品的理解和感受,這是語文課程中“文學鑒賞”學習的主要內容。
2.借助行家的指點,實際上是借助行家的眼睛看到自己原本看不到的地方、看不出的意思和意味。
第二,現當代散文的文學鑒賞,要體味精準的言語表達,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經驗。
散文鑒賞的核心,是體味和分享。散文最難讀的地方,或者說,好散文之所以是好散文的地方,就是作者的感受和經驗超越了我們常人。閱讀散文,就應該讀出作者這份獨特的經驗。
散文的文學鑒賞,包括形式方面精準的言語,還包括作者精準的言語所表達出的細膩的人生經驗。我們體會優秀散文的精準語言,最后要落實在對作者感悟到的人生經驗的領會和分享上。
第三,文言文的文學鑒賞,要理解古人情懷,賞析古文章法,感受文言美感。
我們現在讀文言文已經不僅僅是讀一個作品,而是讀一個作品所代表的語言以及民族精神。學習文言文,是體認他們所言之志、所載之道。而文言文的特點,首先體現在文言上。所以,學習文言文,先有一個理解文言的階段,然后再在理解文言的基礎上見上。
古代散文作品的文學性,主要體現在語言的錘煉和章法的考究這兩個方面。
閱讀文言文,其實是學習文言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礎上,通過賞析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理解古人的情懷——在其所言志、所載道間貫穿的對文言美感的感受。
第四,評鑒好文章的言語表達功力及效果。
實用文章閱讀:
第一種,快速閱讀,也就是跳讀。閱讀目的是獲取信息,了解字面意思。
第二種,理解性閱讀,閱讀的目的就是理解作者說了什么。
第三種,操作性閱讀。不僅是知道作者說了什么,還要把作者所說的與自己的實踐相關聯。比如說明書之類。
第四種,批判性閱讀。用理性的標準來評估你的閱讀材料。第一個是理性的標準,第二個是閱讀的目的是評估。閱讀的對象包括兩種,一種是議論性的文章,一種是媒體文章。
第五種,研究性閱讀。抱著解決問題的目的采用的一種閱讀方式。
閱讀教學的路徑就是建立學生與這一篇課文的鏈接點或鏈接通道。閱讀教學的基本路徑有以下三條。
第一,喚起、補充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出現落差,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的生活經驗與理解課文所需要的生活經驗之間有落差。因為人是生活在特定的時空里的,你不理解他的時空,就沒有辦法去理解他的故事。備課就是要把學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找出來,教學時就是要講這些地方。閱讀教學的路徑之一是補充、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這是第一句話。第二句話是,語文教師要把看起來是生活經驗的問題轉換為閱讀方法的問題,即通過搜查文本內相關信息對生疏信息作出推斷。
第二條路徑,指導學生學習新的閱讀方法。
回憶性散文有兩個我,一個是當時的我,一個是寫作時候的我。
第三條路徑,組織學生交流和分享語文經驗。這主要是指詩歌類文本。
五、繼續讀英國羅伯·特科爾維爾《大家速》(71-106)
真愛是面對面坐著,全然沒有玩手機的欲望。(阿蘭·德波頓)
無論從何種以上來說,操控這個新世界法則,是欲望的加速。
根據專家的計算,在四歲前每多看一個小時的電視,都會增加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注意力變化過快)的患病風險。
看電視過多,會導致自我價值感和自尊心的降低,以及幸福感水平的下降……玩電腦、看電視、打電子游戲時間較長的孩子往往情緒消極、焦慮以及抑郁水平更高。對于長時間使用屏幕的人(每天超過4小時),這種影響尤其惡劣。
六、繼續讀考夫曼《窮查理寶典》(63-106)
我們的經驗往往會驗證一個長久以來的觀念:只要做好準備,在人生中抓住幾個機會,迅速地采取適當的行動,去做簡單而合乎邏輯的事情,這輩子的財富就會得到極大的增長。
上面提到的這種機會很少,他們通常會落在不斷地尋找和等待、充滿求知欲望而又熱衷于對各種不同的可能性作出分析的人頭上。
這樣的機會來臨之后,如果獲勝的幾率極高,那么動用過去的謹慎和耐心得來的資源,重重地壓下賭注就可以了。(查理·芒格)
雖然主要是靠自學,本杰明·富蘭克林在新聞、出版、印刷、慈善、公共服務、科學、外交和發明等不同領域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富蘭克林的成功主要歸功于他的性格——尤其是他勤奮工作的勁頭,還有他永不滿足的求知欲望和從容不迫的行為方式。除此之外,他頭腦聰明,樂于接受新事物,所以每當選擇新的鉆研領域,他很快就能融會貫通。查理芒格將富蘭克林視為最大的偶像并不奇怪,因為芒格主要也是靠自學成材,而且擁有許多富蘭克林的獨特品格。就像富蘭克林那樣,查理本人也是一個未雨綢繆、富有耐心、律己嚴厲和不偏不倚的超級大師。他充分利用這些特性,在個人生活和生意場上——尤其是在投資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查理一般會先注意應該避免什么,也就是說,先弄清楚應該別做什么事情,然后才會考慮接下來要采取的行動。 “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么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里啦。”這是查理很喜歡的一句妙語。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生意場上,查理避開了“棋盤”上那些無益的部分,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有利可圖的區域,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收益。查理努力將各種復雜的情況簡化為一些最基本、最客觀的因素。然而,在追求理性和簡單的時候,查理也小心翼翼地避免他所說的 “物理學妒忌”,就是人類那種將非常復雜的系統簡化為幾道牛頓式普遍公式的傾向。他堅定地擁護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告誡: “科學理論應該盡可能簡單,但不能過于簡單。”查理自己也說過: “我最反對的是過于自信、過于有把握地認為你清楚你的某次行動是利大于弊的。你要應付的,是高度復雜的系統,在題中,任何事物都跟其他一切事物相互影響。”
能力會讓你達到巔峰,但只有品德才能讓你留在那里。
陰謀詭計是蠢貨的伎倆,他們缺乏足夠的智慧去以誠待人。
以下是查理·芒格在2004年西科年會上的講話:
我們認為,有些事情就算你能做,而且做了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者不會造成損失,你也不應該去做。你應該有一條底線。你心里應該有個指南針。所以有很多事情你不會去做,即使它們完全是合法的。這就是我們試圖做到的經營方式。
我覺得我們不應該由此而得到太多的贊譽,因為我們很早就知道,這種經營方式能讓我們賺更多的錢。而由于我們對此十分了解,我不確定,我們是否有資格被視為道德高尚的人。
當然,要了解自己的動機是很難的。但我愿意相信,就算這種經營方式并沒有給我們帶來許多經濟上的好處,我們也會這樣做好。而且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有機會證明這一點。但更多的時候,我們由于固守道德而賺到更多的錢。在我看來,本杰明·富蘭克林是對的。他并沒有說,誠實是最好的道德品質,他說誠實是最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