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是何意?(13d)
原文摘編: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雕龍刻鳳的習俗歷久不衰。
明朝李東陽《懷麓堂集》對九龍子說法:
老大赑屃(bixi),也稱龜趺,形似烏龜,能負重,長年馱負石碑,據說觸摸它可來福運。
老二鴟尾,也叫螭吻,鴟吻,平生好吞,雕像置放房屋、宮殿房脊上。
老三蒲牢,喜鳴叫,聲大如鐘,雕像是盤踞在大鐘上的獸鈕。
老四狴犴(bi,an),又叫憲章,相貌像老虎,十分威武,被刻在監獄門上。
老五饕餮,相貌似狼,貪食,常被刻在鐘鼎彝器上。
老六蚣蝮,能吞江吐雨,就是排水獸。
老七睚眥,形貌似豺,生性殘暴,喜好腥殺,常被刻在刀柄劍鞘上。
老八狻猊(suan.ni),喜歡蹲坐,佛座上的獅子是其遺像。佛祖釋迦牟尼稱其為“無畏的獅子”。
老九椒圖,形似螺蚌,面貌兇惡,就是門上銜鐵環的神獸。
龍之九子,各具神態、秉性不同,但都形象威武、各具神通,在民間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詩讀*龍生九子
龍生九子迥不同
龜蛇狼鳥各具形
秉性司職殊相異
威武雄奇皆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