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說<<春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昌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做一個小小的個人解析,以示我對其的喜愛。
這首詩,我們讀起來,便能感覺到它的一個妙處,是什么?一氣呵成。對不對?
? ? ? ? ? ? 區區二十個字,非常精致的、詳細的、完整的、集中的描繪了一個場景,一位少婦,于春夢中被黃鶯吵醒,繼而氣惱的事情?;铎`活現,仿佛作者親歷此情此景一般。這四句詩異常緊湊,緊湊到了,若少一句,便不解其意之地。而且在一氣呵成的描述中,運用了層層遞進之寫法,后一句是前一句的解釋,前一句問,后一句答。
大家想一下,春來鳥鳴,本身就是讓人欣喜之事,況且黃鶯聲,輕靈、婉轉,歷來為人所喜愛,為什么到這里就遭到了詩中少婦的埋怨呢?為什么要打黃鶯呢?因為黃鶯在樹上叫了,叫了又怎樣呢?攪了少婦的美夢了,那么是怎樣的美夢讓少婦如此生氣呢?是和丈夫團圓的夢。仿佛九連環,一環套著一環,都解開了,其意才完整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由此我們便明白了為什么聲音悅耳的黃鶯之聲,遭到了少婦的埋怨。我們將此情此景移植己身,會不會也是同樣的感受呢?答案不言而喻。
這首小詩,說到這,應該結束了,但是我們讀來,卻還有一個疑問在心中,那就是為什么少婦不夢天不夢地,偏偏夢遼西?這個疑問在詩外,答案自然也在詩外。
? ? ? ? ? ? 遼西是當時唐時邊地,常年軍隊駐守,很顯然,少婦的丈夫服兵役,被派往邊地駐守,從而,我們可以感覺到,少婦在埋怨黃鶯的時候,隱隱的透露著對這種兵役制的不滿。因為正是這種兵役制的實施,才使得她與丈夫兩地分離,不能享團圓之美。這個意思是隱藏在詩外的,是需要我們思考的,也是我們需要讀到詩里去的。
? ? ? ? ? ? 而且通過這思考,我們還可以發現,本詩是采用的是倒敘手法,這樣的寫法,使得我們讀到此詩,更加的想要知道為什么?怎么回事?如果直述,太平常了,太直白了,太平淡了,將缺少極大的吸引力。尋常之事,以不尋常之法,道出了尋常之情,卻顯得更加深摯,感人,讓我等動容。
詩詞的精妙之處,就是在于以最簡潔的話語,以情帶景,以景帶情,于對一人,一事,一物,一時,一地的精細觀察,從而道出天性所賦予人類的情感。
? ? ? ? ? ? 這種觀察雖然由古人來述,卻可以直達我們的內心,這樣一來,我們的情感與古人相通,與詩中人、景、物相通,我們會替古人擔憂,會替古人生愁,同時也會使我們的感情流露,穿過空間與時間的間隔,觸摸到古人真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