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y/整理
文字具有生命力,文章具有情緒化。但是我們的文字,常常顯得蒼白無力。我們習慣性地歸結為閱讀不夠廣泛。
在《暢銷書寫作技巧》中,作者德懷特·V·斯溫認為,我們應該搞懂文字怎么用,以及為什么用。他提出了三件必須做的事情。
1. 如何選擇正確的文字。
2. 如何讓描寫生動。
3. 如何讓意思清晰。
一、如何選擇正確的文字
在實際寫作中,最基本的任務是:
a.選擇5W1H。被觀察者是誰(Who)、在什么時間觀察的(When)、在哪里看到的(Where)、他們在做什么(What)、為什么會注意到他們(Why)、讓讀者如何看待(How)。在這個過程中,故事的視角
b. 安排敘述方式。敘述方式的安排,是從因到果的順敘,還是從果到因的倒敘?是按照時間順敘展開,還是會使用插敘?敘述的順序不同,會導致最后表達的主題不同。有的反轉故事,就是找到一個最適合表現“反轉的順序”來寫的。如果一開始,你就搞清了所有問題,那么整個故事就會索然無味。
c. 描寫。
用最適合文字,寫出最生動的文章。在小說當中,同樣的一個故事,以不同的文筆形成,進行描寫,會給讀者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經常讀網絡小說的朋友,應該非常能夠體會到這其中的差異。
二、讓作品生動
如何讓作品更生動?作者答:使用那些能夠被感性認知的元素來講故事。例如五感。
準確的描述一件事,一個行為。其中最主要的兩類關鍵詞是名詞與動詞。
名詞越特別、具體、明確,畫面就越生動。能用小概念表達,就不用大概念。例如,一群生物在睡覺,沒有比“一群小奶貓在睡覺”更有生動。
但要注意,使用小概念的前提是,這個小概念是眾所周知的。例如,“喜馬拉雅貓”,與我們常見的貓有很大不同。沒有見過的話,就容易引起形象畫面誤解。
寫作,是寫給讀者看的。如果讀者無法理解,寫作的內容就失去了意義。怎樣判斷讀者的理解程度?寫作者只有多熟悉讀者的模式與局限性,去揣度潛在讀者的心理。
一般來說,追求特別,避免一般化;追求明確,避免模糊;追求具體,避免抽象。
動詞,是表示事情正在發生的動詞。無論是在哪種視角,直接描寫靜止狀態的詞都很蒼白無力。動詞的描寫,要顯示出動態的張力,使畫面形成一種動態沖擊。
例如:她坐在沙發上。不如“她從沙發上坐下來”或者“她陷進沙發里”生動。另外,還可以使用被動語態來表示這些動作的活潑型。
還有一種動詞用法,是把過去的動作帶到現在。
代詞的運用,一定要對。我之前讀一部小說,有個場景是兩個女人在對話。但段落中多次用到“她”,這使我很疑惑指代的是誰,讀完后面的內容,才反應過來這個“她”是是誰。
形容詞,修飾名詞,幫助挖掘更確切的意思。
副詞,則是修飾動詞。有的時候,可以通過行動的表現來替代副詞。
三、事關意義
詞語的含義非常豐富,可以是字面意思,也可以暗含其他意義,即弦外之音。所以,不要只注意詞語的本意,還注意人們使用這些詞語時的感受。
除了文字含義,我們還經常會犯這些錯誤:
句子結構單調無變化。
主語和動詞分離。
副詞的位置不當。
詞語和段落不經意的重復。
崇拜正確的語法。
不能立刻表明意思。
……
在正式寫作中,我們盡量避免出現以上的錯誤,使文章讀起來更生動。
以上是關于《暢銷書寫作技巧(Techniques of the skilling writer)》的第二章《你寫下的文字》的讀書筆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