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 07 黃麗凡
今天分享松居直先生《幸福的種子》之四——陪孩子成長的圖畫書
嬰兒的第一本圖畫書
先生在書中說道,很多媽媽觀察到孩子在平均出生十個月起就開始注意圖畫書了。這么小的嬰兒究竟應該給他們看什么樣的書合適呢?先生說:適合嬰兒的啟蒙圖畫書,圖畫必須正確而寫實,不要多余的背景和細總的描繪,也就是“描寫真實事物的圖畫書”。但只把此類書視為“認知圖畫書”又不大正確,因此,我們應該將嬰兒與圖畫書的關系,定位在促進親子關系和加強心溝通等嬰兒成長過程中必需的助力上,或者 是將圖畫書做為加增加嬰兒語言體驗的視覺素材。
圖畫書的目的不是 通過插畫來教導人們,而且插畫本身也沒有特定的意義,它只是讓親子共讀插畫時,通過言語的傳達與回應,加強心靈的交流,并確認親子的感情。這份信賴是促進孩子成長的動力。
那么什么樣的繪本適合做孩子的第一本圖畫書呢?先生在書中描述了《米菲》在一些家庭中的影響。很遺憾,大兒子五年前看的第一本繪本 我已經記不起來了。但是小女兒現在即將一歲,她的第一本繪本嚴格上說,應該是深圳《閱芽計劃》領到的繪本之一 《抱抱》。這本書在女兒八九個月的時候拿回來,這個階段她的興趣還不在“看”書上,而是專注于“吃”書。因為每天都在爸爸媽媽給哥哥講故事的氛圍中體驗著,小女孩對書也產生很大興趣。平日里拿到書就是二話不說放到嘴里先感受一翻“滋味”。《抱抱》這本書一開始也難以幸免。但是一段時間后,她開始會被書頁中布滿整個畫面的寫實動物形象吸引,她會專注的看一會兒,還會學著翻書。這個時候,我會把她抱在懷中,拿著書跟她一起感受書中動物媽媽和動物寶寶抱在一起的幸福畫面。我不知道她能理解什么,但是這個時候她會很安靜。我想,有這樣親密而又溫暖的親子時光傳遞在我和她之間,這就足夠了。
上面我們說寫實類圖畫書適合嬰兒的第一次接觸,那么兩歲孩子又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書呢?先生認為能夠巧妙結合幼兒日常生活體驗的“生活類圖畫書”和“認知類圖畫書”最為合適。書中還說,這類圖畫書的最佳主角往往是熊。因為在擬人化的寫作中,熊是最好處理也最有親切感的動物。
這個觀點我很有共鳴。雖然不能記清兒子的第一本繪本,但是他2歲常讀的書我卻印象深刻。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一套書,應該是《小熊寶寶繪本系列》。兒子非常喜愛這套書,而主角正好就是小熊——一個萌萌的棕色熊寶寶和一群動物朋友們。這套書的主題也是生活認知類。那段時間,我和兒子每天反復閱讀小熊繪本。雖然說圖畫書主要不是為了教會孩子什么,但是兒子的確在這套繪本的陪伴下慢慢成長。他從書中學到:人家叫你名字了,要大聲回答“哎”;知道了和好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分享食物(也是在 那個階段,我幫他建立了出門交換玩具的規則,避免了很多搶玩具的爭端);了解了和伙伴們玩耍要講規則一個一個來;學會了穿小褲子; 跟著書里一個個入睡的小動物一起入睡......等等。雖然說這些習慣和認知不是完全在書中學到,但是有了在書中真切的體驗以后,媽媽再和他溝通就變得非常簡單,因為已經有了參照物。
隨著孩子慢慢成長,在學會一些日常生活技能以后,開始關注心靈的成長。這個時候情感類的圖書能帶給孩子很多內心的共鳴和情感的升華。
我們大人在讀了一本真正的好書后,常會覺得自己與讀書前相比,仿佛判若兩人,有時候甚至覺得好像打開了通向新世界的一扇門,自己有了明顯的成長。孩子也是一樣的。孩子在書本中體會到這樣那樣的感動與滿足時,心靈的廣度與深度也會跟著擴大。這種對未來的期待,是人類成長的一大動力。孩子在“有一天我也要做做看”、“有一天我也要成為某某”的期盼中逐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