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摘選自《哈佛商業評論》同名文章
????故事的主角叫湯姆,是財富500強公司的中層銷售經理。經過10多年打拼,他的日子過得不錯——薪資豐厚,也深受大家喜愛。最近他想申請升職,負責一項全球整合產品線的計劃。他頗有信心自己是理想人選,而且認為這是符合邏輯的發展路徑,一方面能充分發揮他的所長,另一方面也符合他的志向。另外,湯姆的履歷非常漂亮。他從沒犯過愚蠢錯誤,沒做過影響職業發展的選擇,跟頂頭上司也沒有矛盾。結果,另一位經驗不如他的同事獲得了晉升,他震驚了。
問題出在哪兒?
要讓湯姆說,哪兒都沒問題。人人都很滿意他的工作,他的主管對他放心,近期一個360度評估也證實了他的看法。湯姆各方面都達標,有些還超過一般水平。他擅長獲得理想的結果,能解決問題、具有戰略思維,在激勵他人追求卓越等方面也很優秀。“沒必要改造自己,”主管說,“只要繼續努力就行,充分發揮長處。”
但具體要怎樣做?湯姆迷茫了。他應該更具戰略思維,更努力激勵他人,更專心磨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補足弱點很容易。通過學習和練習基本技能,你會看到穩定的、可以量化的結果。但我們經過數十年的研究,收集了全世界成千上萬管理者的案例發現,發揮長處并不那么容易。
在你擅長的領域不斷重復,收獲的結果只是漸進式的。要大幅進步,就得練習一些補充性技能,也就是所謂的非線性發展。運動員最熟悉這種練習,即所謂的交叉訓練。舉個例子,新手賽跑運動員想進步,會先進行各種拉伸訓練,每周跑上幾次,逐漸增加跑步的距離,培養耐力和肌肉記憶力。要想真正提高,馬拉松運動員就要練習補充技能,比如舉重、游泳、自行車、間歇訓練、瑜伽等等。
干擾效應
在交叉訓練中,將兩種活動結合起來就是干擾效應,最后的結果會大于每種活動各自達到的效果。這不是什么深奧的道理。例如減肥時要把控制飲食跟加強鍛煉結合起來,達到的效果比單單節食和只顧鍛煉好得多。
在之前的研究中,我們發現16種不同的領導力素質與良好的商業結果有很強的正相關。而這16種領導力素質中每一種都有10多種相關行為——我們稱之為“素質伙伴”——這些行為一旦與特定素質結合,就會產生優秀的領導力。
一般來說,最重要的素質是“誠實和正直”。領導者要如何加強這些領域的表現?更誠實?(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回答。)但并沒什么用。如果管理者這方面是弱項,我們倒是可以給出很多改進建議:行為要一致,不要說一套做一套,信守承諾等等。但是,如果領導者原本就很正直,該做的很可能都已經做到了。
我們的素質搭配研究也為職業發展提供建議。例如,果斷跟誠實正直搭配起來,領導效能最高。這并非具有因果聯系的搭配:果斷并不意味著某個人誠實,正直也不會導致果斷。但如果一位自律的領導者變得更加果斷,可能就會更有勇氣和決心來表達意見,將自身所長發揮到更廣的領域或是運用更頻繁,從而成為高效的領導者。
按部就班打造優勢
實際上,交叉訓練對領導力提升的作用很明顯,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步驟:(1)明確長處。(2)根據對公司的重要性以及你的興趣點,選擇一項集中突破的長處。(3)選擇一項你希望改善的補充行為。(4)線性推動發展。
首先要明確長處在哪里。方法有很多,不過我們認為在領導效能方面,自我評價(即便能做到非常客觀的話 )的參考意義不如他人評價,因為領導力看的是對他人的影響。所以,我們建議從360度評估入手。
理想情況下,你應該采用符合心理學要求的方式,請直接下屬、同事以及老板匿名填寫問卷,對你的領導能力做出評價。問卷中應該就你的長處和致命缺點(如果有的話)提出定性問題和開放型問題,以及所有這些特質對公司的重要性。所謂的“致命缺點”是指嚴重到會掩蓋你的長處,有可能會影響你職業發展的問題。
解讀評估結果時,人們一般都從最低分開始。但如果不是特別低(排名最差的10%),就沒有必要。(我們發現確實有20%的管理者在360度評估中發現了特別嚴重的問題;如果你是那20%,就得抓緊彌補,可以采用線性方式一步步來。)
領導者到底要怎樣做,才能讓公司離不開你,我們的數據顯示,能做到這一點的領導并不是通才,而是在某些方面特別突出。只要公司真的離不開你,某些不可避免的弱點也能被忽略。從下圖可以看出,最差的三分之一和最強的三分之一領導者之間,差別只在于有沒有1項突出長處。如果同時有2項長處,就能位列最強的四分之一;如果擁有3項,就能躋身最強的五分之一;擁有4項的話就在頂尖十分之一里了。
了解這些之后,再來看看湯姆的360度評估結果,就能明白為何他沒能得到理想中的美差。湯姆沒有大失誤,但也沒什么特別的長處。他的評估結果里沒有一項超過70%的水平,他的綜合領導力連“良好”都達不到,更何談“優秀”了。公司里但凡有人某項素質突出一點,都能比他先獲得晉升機會。但是如果湯姆努力,提升那些表現平平的項目,他的綜合領導效能就很有可能從高出平均升至良好,甚至優秀。當然了,具體要提升哪些長處還得仔細考慮。
選好要進一步加強的長處。從好跟差之間選擇很容易,但要從差不多的素質之間選一項就得深思熟慮,還得有點預測的本事。我們建議成長中的領導者要主要關注公司看重的素質,同時也是自己真正有熱情努力的領域。因為如果你非常想提高某項素質但對公司來說意義不大,那么充其量只是發展愛好;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為了公司需要而勉強自己,那么結果就會讓工作變得很無聊。
一想到要結合個人興趣,很多人就不知道從何入手了。下面的清單可以幫忙理清頭緒。對16項領導力素質中的每一項,他都會自問如下問題:
我想提高這項技能么?
下次需要這項技能時要不要換個方式?
我在使用這項技能時精力十足還是感覺非常疲憊?
我對用到這項技能的工作是不是很期待?
我愿意多花時間提高這項技能么?
如果這項技能提高了,我會不會有成就感?
然后數數答案為“是”的問題有幾個,由此興趣所在就有了相對量化的結果。
選擇補充行為。選擇素質伙伴跟加強長處一樣,都要選擇既是公司需要,自己又有興趣努力的領域。不過適時考慮下弱項也有必要。湯姆跟領導討論的分數情況后,決定加強溝通技巧練習。湯姆在溝通方面得分不是特別高,加強一下對整體狀況的改善會有幫助。
線性發展。通過努力,你可以在30到60天內看到自己的切實改進。如果沒看到,說明你采取的行動沒效果。補充行為通過練習才能逐步提高。湯姆的進步就比較有代表性:15個月之后,他做了另一次360度評估,發現在鼓勵他人方面已經超過82%的參與者。
要兼顧平衡
或許每個人身邊都有人行事過于武斷,醉心鉆研技術,或是太注重追求結果。不少人列舉這些例子說明通過加強長處提高領導效能,反而可能會誤入歧途。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過程中確實要注意平衡。數據顯示,在領導效能方面,擁有4項長處與擁有5項長處的差距不過2個百分點。所以,已經十分優秀的領導者到底要不要繼續加強長處,確實應該三思。
但是,提升領導效能的意思絕對不是把長處當成弱點看待。你認識的人里有人過于正直么?有人溝通技巧高效過頭?太會激勵別人?拓展“素質伙伴”最有效的一點是,你不是在重復做過的事,而是用新方式改進已經表現不錯的方面,進一步優化結果。
加強長處并不是什么新鮮的說法。44年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就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擲地有聲地說:“如果管理者沒有努力加強長處,只盯著自己缺少的技能,這是浪費時間,是將人力資源用在了錯誤的地方。”
我們都相信問題的關鍵不在于信不信,而在于是否執行。管理者要找到切實的途徑加強長處,跟彌補短處一樣重要。我們相信這也正是交叉訓練最大的價值:人們利用所了解的線性技巧提升自我,努力達到非線性的結果。
約翰·增格爾(John H. Zenger)約瑟夫·福克曼(Joseph R. Folkman)
斯考特·埃丁格(Scott K. Edinger ) | 文
約翰·增格爾擔任領導力咨詢公司增格爾·福克曼公司CEO,約瑟夫·福克曼是該公司總裁。斯考特·埃丁格是埃丁格咨詢公司創始人。
夏林 |譯 劉錚箏 |校 鈕鍵軍 |編輯
本文有刪節,原文參見《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16年9月《如何成為公司的關鍵人物》(Making Yourself Indispens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