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寫小說故事類題材的讀后感,心里還是有些許的忐忑,不過沒關系,我不在乎寫得好或者壞,我在乎的是自己不斷的進步,以及自己內心越來越多的思考和想要表達的觀點。
那,就按我的心之所向來寫吧。
大冰,一個我所見過涉足職業最多最廣最雜的作家:電視主持、民謠歌手、老背包客、酒吧掌柜、油畫畫師、手鼓藝人、皮匠銀匠、業余詩人、西藏控、資深麗江混混、禪宗弟子。大冰,也是我所見過最會講江湖故事的作家之一。
他就是那種讓你我等諸多凡人羨慕不已的既能朝九晚五又能說走就走浪跡天涯的牛人。(但是請大家注意,貌似這種能說走就走的灑脫人大多都是單身吧?當娘的什么時候也能說走就走啊?!)
大冰在云南麗江開設了一間名為“大冰的小屋”的酒吧;此外,他不僅是在街頭賣過唱的民謠歌手,還是一名背包客,他用腳步丈量過滇藏線、青藏線、川藏線。2012年,大冰皈依三寶,為禪宗臨濟在家弟子。坊間傳言,大冰每年會定期閉關幾個月。主要駐留地是云南、北京、山東。如果你有故事,可以去“大冰的小屋”找他。
2013年,出版個人首本著作《他們最幸福》,2014年出版《乖,摸摸頭》,2015年出版《阿彌陀佛么么噠》;2016年獲得“第十屆作家榜頒獎盛典”年度暢銷作家獎;同年出版《好嗎 好的》。
之前讀過《乖,摸摸頭》,里面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揪心揪肺、牽腸掛肚,那么短的故事卻能帶給人那么大的沖擊力,讓你讀完了仍回味無窮甚至念念不忘。不得不佩服大冰的文筆。但是大冰講故事的方式很特別,像是坐在你對面,手握一杯酒,毫不夸張卻聲行并茂地跟你徐徐道來……(請不認同大冰作品的人等自行繞道兒,我之所以說大冰的文筆不錯,不是拿它來與名家名作相比的,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可比性,我只問我自己能不能寫得出這樣的故事?做不到的就值得我學習!僅此而已。無需深究。)
他寫的是故事,更是一種記載。它記載的不僅是大冰的故事,還有大冰朋友的故事,還有這世上某些不為人知的在路上的故事。
今天想說的是《阿彌陀佛么么噠》這本書里的故事。
《阿彌陀佛么么噠》依然采用講故事的方式,記錄了大冰十余年的江湖游歷,以及他和他朋友們的愛與溫暖的傳奇故事。12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些我們永遠無法去體驗的生活,見識了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的經歷和情感。
這些故事與風花雪月無關,與雞湯小清新無關,有的是無畏的奮斗和孤身的尋找,有的是瘋狂的愛情和極致的浪漫……12個故事,12種善意,如點點星光與燭火,給所有心懷希望的人們以溫暖和光芒。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溫暖和光芒。(懷疑故事真假的人都是在矯情,是執念在作祟。真的如何?假的又如何?)
故事1:《一個孩子的心愿》
光陰如潮,大浪淘沙,未來未知的年月里,這一本書一定會被泯滅。
但我祈愿這些歌能被傳唱。
若有一天末法來臨,人性扭變,風急雨驟天昏地暗。
愿這顆普普通通的種子,能被按圖索驥的人們發現。
愿人們知曉。
這個世界,曾經來過一個普普通通的好孩子。
故事中講述了一個從小無比乖巧懂事、會疼愛體諒照顧父母、成績優異且多才多藝的大男孩兒短暫的人生故事。15歲,就在他正一步步朝著自己的音樂夢想靠近時,厄運降臨,他得了白血病。經過一年多病痛折磨,他雖勇敢堅強地接受各種痛苦的治療、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但仍無法抗拒命運的安排,最終早早離開了這個世界。父母帶著他的“最后心愿”來到“大冰的小屋”。當所有人都以為“把自己寫的歌做成音樂”是他最后的心愿時,U盤里的一封信讓大家震懾不已、甚至感動落淚,原來,他的所謂“最后心愿”也不過是拖住爸爸媽媽生命的一個借口。就是這樣,一個十五六歲青春年華的少年,用他還不夠寬廣的胸懷給了父母最寬廣深遠的獨特的愛。我們記住了這個男孩兒的名字和他的故事。
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回老家見到了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弟,雖與我同年,但他少年喪父,成家立業較早,現在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老大是女兒,13歲,一米七幾的身高,臉盤兒像極了她的爸爸,乖巧懂事;老二是兒子,8歲的小學生,甚是可愛。望著兩個那么大的孩子,我真心替他高興,我知道在他14歲喪父之后他和媽媽吃過的苦受過的罪。可是,就在假期結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厄運再次闖進了他的家庭,那個剛剛見過面的生動活潑的13歲的大女兒在上學路上出了車禍身亡了。又是一個鮮活的年輕的生命啊,就這樣流星般滑落了。我沒有打電話問候,因為我不知道該說什么來安慰他碎了一地的心,在這樣的打擊面前,任何的語言都將是蒼白無力的。
這樣的故事,讓我們在感動之余不禁慨嘆命運的不公,為什么有些人的生命如磐石般堅硬,可以扛過槍林彈雨,可以躲過各種意外,還可以經得住各種疾病的侵襲,穩穩妥妥地活到一百歲,而有些人的生命卻脆弱得不堪一擊,幾歲、十幾歲的生命對他們來說都那般的艱難,活到平均壽命對他們都是奢望,他們的生命只能如流星般短暫。(此題無解)
故事2:《一百萬個祝福》
總有一些朋友,不是人脈關系,不是交換關系,只是朋友而已。
他不會因你的社會屬性高低而疏遠或親密。
你窮你富,你顯達你藉藉,他微笑著平視你。
你膨脹,他警醒你。
你跋扈,他包容你。
你落寞,他遞一根煙給你。
你有難,他默默出手,事了拂衣去,并不圖你。
這樣的朋友,你攢了幾個?或者說,弄丟過幾個?
故事寫了一對好兄弟之間的深厚情感。就是這樣的朋友,在得知朋友是Gay之后,瞬間的詫異和不經意的躲閃卻深深地傷害了朋友的自尊,至此從彼此的視野中消失。當“我”換位思考、反省、自責之后,我從內心底接納了朋友的特殊性,并找回了失去過的那份兄弟情。
一個簡單的故事,談到了一個敏感的話題。對此,我只想說,隨著我們國家的進步、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我們需要更多元的文化以及對各種小眾群體的包容性,那才是我們社會主義大家庭應有的胸懷。也希望相關的法律、制度能盡早完善,給不同的人提供不同選擇的機會。
故事3:《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一門心思地朝九晚五去上班,買了車買了房又如何?
一門心思地辭職退學去流浪,走遍全球又如何?
生活豈是非黑即白那么簡單,如果真牛B的話,別只用一只眼睛看世界,敢不敢去理智地平衡好你的生活?
平衡的生活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講一個二十幾歲的大男孩兒大學畢業當了建筑師,那是父母的愿望,體驗過朝九晚五一眼能望到頭的“常規”生活之后,他勇敢地辭掉了工作,選擇了流浪。他的第一站是新西蘭,一年體驗了九份工作:餐廳后廚、葡萄園工人、櫻桃園農民工、洗衣廠工人、搬運公司員工、酒店服務生、地陪導游…,他也走過了很多地方:奧克蘭、惠林頓、庫克海峽、皮克頓、布倫海姆、布拉夫……。他一邊打工掙錢,一邊旅行。因為是自己的選擇,每一份工作他都很認真,都會受到苛刻雇主的夸贊和褒獎。在他25歲的時候,他在離南極最近的小鎮皇后鎮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一個飽經滄桑的鋼琴師對他說:“人生是一場不斷矯正方向的旅行,有人找到的方向是事業,有人找到的是信仰,有人找到的是愛…我們可以旅行,但不能沒有方向。”
在皇后鎮,他做了一名快樂的街頭藝人。兩年間,他收獲了各種各樣的經歷,有來自陌生人的關愛、溫暖,有異域文化的熏陶和點燃,也深刻感受到了創意的魅力和價值以及努力勞動帶來的尊重。從新西蘭返程時,帶去的積蓄分文未動,另外帶回來了21萬元人民幣。
選擇沒有對錯,重要的是你敢于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個大男孩有過這樣的經歷,相信他的人生會因此而豐富,他的生命會因此而變得更有意義。從這個角度上講,他的選擇是對的,至少好于那種近乎復制粘貼的朝九晚五。
這個男孩兒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他的故事還將繼續。
“只要擁有生活的勇氣和對生活的熱愛,只要你肯為理想努力,就必將得到生活的褒獎。”這是我認為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那些夢想“說走就走的旅行”的青年們,那些還在“拼爹”的孩子們,別只用眼睛盯著他到過的那些炫目的地方,而自動忽略了他對待每一份工作的認真努力。他走過那么多地方至少沒有花父母的一分錢。青春不該只有“享受”,更需要努力和付出,只有用汗水才能換來別人的尊重,也才有可能得到命運的垂青。
真正的尊重,只屬于那些不怕碰壁、不怕跌倒、勇于靠近理想的人。
夢想不等于理想。
光幻想光做夢不行動,叫夢想。
敢于奔跑起來的夢想,才是理想。
書中的故事還有許多,大冰的故事還在繼續,待你去親自品讀。
真實的故事自有萬鈞之力。
希望那些曾經溫暖過我、感動過我的故事,也能溫暖你、感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