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舒園小札(71—80)
71.超出認(rèn)知邊界的鳥與雀
為什么咖啡是雀巢,而不是鳥巢?為什么體育場是鳥巢,而不是雀巢?為什么麻將是雀牌,而不是鳥牌?為什么罵人是鳥人,而不是雀人?為什么臉上的色素是雀斑,而不是鳥斑?為什么俯瞰是鳥瞰,而不是雀瞰?
我提出這幾個問題,到底該是鳥雀之問,還是雀鳥之問?或許,這就是語言的張力,偶爾的鳥語挑動了某些幽深的雀躍。
72.面線糊
突然的,想著要去一家小吃店吃面線糊。似乎,以前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如今有了別樣的意味。與一種地方小吃的浪漫約會,其實也算是為生活增加儀式感的一種方式。
面線糊顧名思義就是用面線煮成的糊狀食物,最早起源于泉州,以豬大骨熬制好湯底,再加入細(xì)面線、淀粉,佐以海蠣、鮮蝦、豬血或鴨血、鹵大腸、鹵蛋、肉丸、蔥油花、香菜、胡椒粉等多種食材,味道鮮美,清爽可口,是閩南地區(qū)老少皆宜、男女通殺的一道熱門美食。
傳說,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時,來到一個小村莊。那時正值糧食短缺,村民全都窮得揭不開鍋,實在拿不出什么好食物來招待皇帝。喜歡舞文弄墨的乾隆偏偏找到一位窮秀才家里,村里人不禁為窮秀才捏了把汗。還好窮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墻角找到一些往日啃剩的豬骨頭,洗干凈后下鍋熬出一碗湯,又去柜子里掃出一把面線碎和一些地瓜粉,和著就做出了一碗面線糊。乾隆吃后,感覺味道非常鮮美,詢問這“龍須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秀才妻子機靈,巧妙回答,說是祖?zhèn)髅胤?,用上等面線和精制地瓜粉加工而成。乾隆大喜,連連夸贊秀才的巧媳婦。面線糊也因乾隆的賞識而開始盛行。
傳說在民間的流行,往往令人驚訝。正如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所述:任何一個地域,一道美食,都衍生出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和地域文化元素,且背后都無疑演繹出人的故事和群體的智慧。
然而,在當(dāng)代文明中,食物早就超越了維持生存的功能,飲食習(xí)慣和風(fēng)俗都不是彼此孤立的美食元素,通過食物所建立的好感往往在人們內(nèi)心延續(xù)許久。所以說,我們品嘗五味雜陳的美食,不僅是味道,也是文化。
一碗熱騰騰的面線糊,既能由多種食材組合碰撞產(chǎn)生火花而令人驚艷,又能滿足人們對美味最簡單的需求。如果吃面線糊時再搭上一份油條,那簡直就是絕配。當(dāng)油條浸泡入面線糊里吸收了湯汁之后,層次豐富的飽滿口感中略帶著一點韌性,味蕾就被真正喚醒了。食客同時享受著面線糊的軟糯細(xì)滑和油條的香酥清脆,雙重美味,百般風(fēng)情,更顯別具一格的靈性風(fēng)味。
說到底,但凡帶有靈性的美食,必定和這方水土的習(xí)俗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地域是養(yǎng)育味道的溫床,只有在無可復(fù)制的地域,才能成就獨一無二的美食。毫無疑問,美好的食物能讓人開心,能給人帶來幸福溫暖的感覺。而面線糊實實在在即是一碗鄉(xiāng)愁,吃到肚里才是那個熨貼。長長的線段,濃稠的韻味,讓人容易想起家鄉(xiāng)的風(fēng)物。鄉(xiāng)愁,就這樣在舌尖上彌漫和流傳。
73.在春天里安息
簫聲起,仿佛雨聲大過雷鳴
天氣確實有些出格
滿地落紅,令人憐惜
而不眠之夜持續(xù)
想著一個人的生死,如巨大的謎
彼此陌生,彼此沉湎于各自的隱喻
看那無言的深處
春天的花兒,一朵一朵地老去
不說生命無常,蒼穹之下
風(fēng)已把夢吹散
更多的人流落異鄉(xiāng),踏著神跡
漸漸地,遠(yuǎn)離塵世的喧囂
遠(yuǎn)離靈魂里的自己
74.大地母親的蛻變
三月中旬,是名貴藥材“鐵棍山藥”的種植期。中原大地,焦作是出產(chǎn)鐵棍山藥的高天厚土。
焦作古時隸屬懷慶府,因此這里的山藥也稱“懷山藥”,與焦作出產(chǎn)的地黃、牛膝、菊花并稱為四大懷藥。
種植鐵棍山藥極其耗費地力,一塊地,經(jīng)歷了鐵棍山藥的播種、成熟、收獲后的這一年,土地的所有精華就都被擄掠一空。隨后,這塊土地便無法連續(xù)種植山藥了,需要短則三年、長則七年,方能夠慢慢恢復(fù)元氣,迎接新一輪的孕育。
三至七年,這是一個漫長到讓人驚心、震撼的間歇期?;蛟S,這是大地母親與兒女們的約定與承諾。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更像是一種成全。甚至,這其中的秘密所在,有一種樸素的寓言,一種委婉的寄托,更有一種哲學(xué)式的暗示。
土地,永遠(yuǎn)是我們觀照世界的基點。物質(zhì)的表面,原本有一個支撐的硬核。大地上層出不窮的豐饒,經(jīng)過人的消化達到充分的營養(yǎng)汲取,這仿佛是一種原始的本能。問題是,人類對于土地的貪婪,即便再克制,也會逐漸形成一種欲望的習(xí)性。然而,大地母親老了,就像人臉上的皺紋,留下滿滿的時間痕跡,說出來的都是滄桑和哀嘆。
如果我們把土地的前世今生相互重疊,一個宏大世界的幻象就此擺在我們眼前。土地永遠(yuǎn)是人類生命的依托,就像一個故事的開篇。大地母親孕育了萬物,也孕育了人的生命。只是,人類對于土地的掠奪,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鐵棍山藥收獲之后的三至七年,是大地母親的休養(yǎng)期,也是大地母親保留的退路。而我們始終站在這片土地之上。大地母親的蛻變卻是一種義無反顧的走來,一種和我們休戚與共的沉重的呼吸。
我無法用簡潔的文字來描述浮光掠影中的土地輪廓,但我依然眺望著這片深情的土地。在時間和空間的肌理上,面對那些在消失中或在寂滅中的物質(zhì),我是時光的見證者,同時也是歲月在這片土地上的回聲。
75.釋懷
星期一晚上,我做了一個夢
夢很長
回味起來,卻很短
夢里有一些往事
和我身邊的草木一樣
洗過風(fēng)雨,恬靜如花,意態(tài)天然
但已足夠不朽了
足夠讓我,變得更加慈祥
76.不斷的告別
閑下來的時候,有些晚了。
剛弄了一壺咖啡,還沒喝,朋友微信告知:一位久未聯(lián)系的女詩人,去世了。
有一句話說:逃避死亡的兩個途徑只有藝術(shù)和愛。愛情可遇不可求,而藝術(shù)是可以普遍擁有的,雖然達到極致的畢竟太少。
咖啡喝得很不是滋味,好像生命也是。物是人非是生活中沉重的一筆。努力靜下心來細(xì)想,生命對于宇宙,真是渺小至極,甚至連微塵都算不上。每個人都是過客,卻抱著必死的信念。到人世間晃悠一遭,誰都別想活著回去。死亡的事,早晚而已。死亡從來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世界。
由盛而衰的往事,總是以生命最美麗的部分傳遞著歲月的品質(zhì)。或許,有限的生命,自有安排好了的藝術(shù)和愛。藝術(shù)和愛即是教化人們學(xué)會了不斷的告別。所有對人生的認(rèn)知,對生活的積累,都是需要沉淀和消化。記憶太短,遺忘很長。人死了,夜色也漸漸變涼。任何美化都是背叛,所有生存皆為僥幸。唯有人心,既柔軟,又無限大。
77.時間里的承擔(dān)
路過一個修表攤,看到一位修理鐘表的匠人,正專心致志地擺弄著一些細(xì)小瑣碎的零件。那表情,沉靜似水,沉浸在他自己那個復(fù)雜而精密的系統(tǒng)里,不能自拔。偶爾,他會把手頭上正在檢修的鐘表貼在耳邊聆聽一會兒,然后再往鐘表內(nèi)芯擰一下螺絲。如此反復(fù)校正,心無旁騖。仿佛,他是因為聆聽到了召喚,生命之外的某種聲音。
這是一個令人心生敬畏的細(xì)節(jié),他正在用有形的零件來對應(yīng)無形的時間。
鐘表看著不過是一些冰冷而零碎的部件組合而成,實則具有性靈的功能表現(xiàn),同時也貯積著人的靈性溫度和生命情懷。時間的累積只能增加磨損,令它們顯得衰敗和不堪。但修理鐘表的匠人,卻似乎格外留戀它們。匠人是愿意投入很長時間,以精湛技藝和近乎信仰的職業(yè)精神精心修造、維護一件物品的人。每個時代的都會有屬于這個時代的產(chǎn)物,而匠人,則希望回歸本真、回歸初心。
人只是時間的動物,是向死而生的時間的感受者。有時候總感覺時間走得太快,仿佛是一個孤單的孩子,執(zhí)著前行,很多東西都被拋棄在身后。所有遠(yuǎn)走的時間和背影,恰如塵埃一樣,消隱于天地萬物之間。唯獨內(nèi)心牽掛依舊,念想依舊。
我路過修表攤的時候,陽光正好。陽光柔和地照在匠人身上。好像所有的時間和空間都集結(jié)在一起了。時空交錯。色彩古舊而溫馨。匠人依戀著那抹光線勞作著,仿佛如此雙手便牽動了時光,拽回了曾經(jīng)遠(yuǎn)去的年華。那光線,顯然是有份量的,有一種重:時間里的承擔(dān)。
78.郊區(qū)的鳥
美好的夜,安靜而閃爍
滿天繁星,該有的都有了
一顆都不缺
那憑倚小窗的沉醉
非常適合,讓一些事
在悄無聲息中發(fā)生
而郊區(qū)的鳥,此刻恰好飛臨我的窗臺
它撲閃的眼睛,猶如有靈魂的星
試圖理解,眼前的一切
79.春分
從這一天起,太陽直射的位置向北移。這一天是春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四個節(jié)氣,也是農(nóng)耕的重要時節(jié)。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dāng)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驚蟄過,春分臨,風(fēng)和日麗,雨水充潤,乃是一年中的大好時節(jié)。桃花開了。梨花開了。春天像一群奔跑的孩子,解了外衣,肆無忌憚地噴薄著青春活力。
春分時節(jié),踏青賞花最是愜意。李清照在《減字木蘭花》里寫道:“賣花擔(dān)上,買得一枝春欲放。”詞中的畫面躍然紙上,婉約的女詞人買得花一朵,整個春天在她的手心綻放,該是多么美好的一幕。春光明媚的此時此刻,姹紫嫣紅是季節(jié)的饋贈,花香綿綿是無法割舍的溫暖和感動。
每每讀古詩里春天的句子,春色便會在詩文中,一行行清晰起來。春日暖陽下,視野開闊,澄凈明秀,萬物如同用清水洗過一般,色彩都比平常鮮艷真切。草青,樹綠,燕子飛來滿眼春,鵝黃嫩柳在和煦的春風(fēng)中搖曳生姿。柳瀑如簾,搖曳一地明媚春光。呢喃燕子,更是在柳浪如煙中穿梭來去,傳遞著春的消息。鶯飛草長,桃花開得正艷,南國的木棉花也悄然紅了枝頭。春的和聲里,鳥在啾,魚在游,田野一片一片如波光閃動,河水漸漸上漲起來了。春日看花,可以去水邊看花影相映。有些不知名的野花就開在河邊,美得讓人跺腳,恨不能直接就叫她“跺腳花”。
一個人在這天地之間,看春花盛開,水草豐茂,鷗鳥啁啾,螞蟻忙碌,河溝里有蛙蟲鳴唱,這些關(guān)乎自然與靈魂的場景,恰是我想要的東西。在大自然里,坐臥由之,無論如何都那樣美好。
春分,草葉香的寂靜彌漫了整個春天,我呼吸到這樣的空氣,就覺得十分美好。人類總喜歡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俯視萬物。春分過后,晝夜平分江山,天地陰陽均衡。而我在這一天看到的是,陽光輕輕擦過屋頂滑落在水中,河面被分成兩半,一半跳躍著陽光,一半覆蓋著陰影。屬于陰影的那一半,或許正是季節(jié)的秘密所在。人生天地間,忽如遠(yuǎn)行客。春分,得以區(qū)分的只是節(jié)氣,不能區(qū)分的卻是春天留給人們的意味。人這一輩子,其實最引人感念、極其微妙的意味,都是來自于悄無聲息的光陰。
80.春天的水仙
春天,我總能聞到她靜雅的清香
譬如她,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春天,總有春風(fēng)攬住她的細(xì)腰
讓我無限嫉妒,腳步凌亂
春天,總有那么多不可言說的曼妙
像妖嬈的花兒,更像神秘的她
春天,唯有春天,在我不斷老去的途中
聽她笑聲響亮,挑動了我一個季節(jié)的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