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版“
”媽媽,有人說‘托爾斯泰高興得像個傻子’。”
“啊?你在哪兒看到的?”我驚詫地問女兒,
“就是在這本《普希金 托爾斯泰》里。”女兒朝我揮了揮手中的書。
“在哪兒,快找給我看看。”
……
“媽媽,你這都變了幾次了?到底你是誰的粉絲兒?”
在我讀完《安娜 卡列尼娜》后,女兒對我迅速升級為“托粉兒”這事很關注。
“我的偶像不斷更新中。在不同的閱讀階段,幾位偶像為我提供不同的精神食量,互相不沖突。”
女兒坐在沙發自己的“讀書專座”,嘴里叼著酸奶吸管,認真地聽著。
“新偶像托爾斯泰,暫不說他在精神上的偉大,單說他寫作手法那真叫出神入化,同樣的場景經他寥寥幾筆,就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讀的過程中,不經意間就有驚喜,大彩蛋,我覺得他是真正的天才作家。”
在我停歇的空兒,女兒終于插進了話兒,
“媽媽,你知道托爾斯泰小綠棒的故事嗎?”
“不知道,講來聽聽。”
“就是托爾斯泰小時候……”
女兒終于切換到自己的分享頻道上,講起托爾斯泰小時候的故事。
近些天,我不時提到托爾斯泰小說、作家軼事,這股抑制不住的“托翁熱”悄悄地影響著女兒。
上周圖書館借來的《普希金托爾斯泰》和《名人傳》,成了女兒的“新寵”,她要更多的了解托爾斯泰,才能擁有隨時參與討論的素材。
二年級的小學生,讀懂名家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拉進與偉大作家們的距離。有了女兒的督促與陪伴,我讀書的動力更足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