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從2015年7月份開始跑步以來,有很多人問過我為何開始跑步,在很多人眼里,跑步是一項特別單調枯燥的運動。本文我將就我為什么跑步以及結合我跑馬拉松的體驗談一下跑步于我到底意味著什么。
我為何開始跑步
我想我是忽然愛上跑步的,似乎沒有任何緣由。當我開始跑步的時候,我沒有想過我跑步的初衷是什么,我只是單純的喜歡那種奔跑的感覺,那種大汗淋漓的暢快感。愛上跑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卷入到了全民跑步的浪潮之中。那種跑步的沖動,似乎源于生命的一種本能。
我發現自己時常有這樣的時刻:有時走在路上,忽然就想跑起來,甩開肩膀,邁開步子,然后大地就在我的腳下,風景就在我的眼前,感覺整個人生都美妙起來。尤其是在一個陌生的城市,當天色微微亮,大部分的人還在熟睡中的時候,我爬起來,興奮地踩在異鄉的路上。石橋,柏油路,青石板,水泥地,土路等等,不管什么路,只要我的雙腳踏在上面,我就想跑起來。我認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更好地與這座城市交流。我尤其喜歡青石板路,歷經歲月的洗禮,地面被磨得發亮,幾乎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再加上道路兩旁古色古香的建筑,一種歷史的滄桑與文化的厚重交織開來,我全身心的沉浸其中,回到過去,也看到未來。我吸氣,吐氣,甩臂,跨步,渾身充滿了力量,我喜歡自己看起來是健康的,陽光的,年輕的,有活力的。我還喜歡在公路上跑步,那種不太寬的路,路兩邊都是高高大大的樹,綠色一簇一簇的覆蓋著整個路面。我置身其中,安靜的只能聽到鳥叫和自己的腳步聲,那種自由的奔跑和綠色的海洋讓我陶醉。跑著跑著,東方漸白,整座城市慢慢的蘇醒過來,熟睡的人們也開始了一天的忙綠。街道變得熱鬧起來,而我此時已經大汗淋漓,也該找個地方休息一下了。
我和長跑的結緣,則來自于2015年7月份的某一天,時值北京炎熱酷暑時節,我忽然心血來潮,買了一雙跑鞋和一身跑步短袖短褲。離我住處不遠的地方,有一條小河,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岸邊散步。有一天下了班,我來到小河邊,開始了我第一次的長跑,用時62分鐘完成了十公里。跑完之后,我渾身濕透,氣喘吁吁,心跳的厲害,累的幾乎要癱倒在地上。但就是這一次十公里跑,拉開了我長跑的序幕。從此以后,隔三差五的,我都要去小河邊跑上一下。起初的一些日子,身體還是會時常不舒服,比如肌肉酸痛,膝蓋疼痛,腳底起泡等,可我并沒有放棄,身體的不適感也在日復一日的跑步中慢慢消除了。
后來我去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跑了一次。奧森的跑步環境真是太好了,南園北園各五公里的塑膠跑道,跑完一圈就是十公里。夏季的奧森綠色滿園,空氣清新,清涼舒適,花香撲鼻,果然是跑步愛好者的天堂。
當然,這里的跑步氣氛更加的濃烈,男女老少,各路跑團,身著各種鮮艷的跑步服裝,盡情的在這里揮灑汗水。從此以后,奧森成了我固定的跑步場所。
提到跑步,不得不提一下村上春樹。初識村上君,是通過他那本熱銷的《挪威的森林》,當時并沒有覺得這本書有多好,那種略帶哀傷,憂郁的所謂百分百愛情小說,并非我欣賞的類型。直到后來,讀了他的《且聽風吟》、《海邊的卡夫卡》、《國境以南太陽以西》、《碎片,令人懷念的1980年代》等作品,我開始對這位29歲開始寫作,33歲開始跑步,熱愛爵士樂的日本作家產生了興趣,尤其是讀完他那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后,村上成了我的精神偶像。
跑步是我日常生活的支柱。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樂。積極地選擇磨難,就是將人生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村上春樹
村上是一位偉大的跑者,他的跑步哲學豐富而深刻。讀他的文字,讓我時常產生一種共鳴感。這更加堅定了我要跑下去的信念。我跑步,并非刻意去模仿村上。我總是認為,只有你自己認定的事情,你才能堅持下去。
我想任何一個跑步跑久的人,都會想到要去參加一次馬拉松。跑馬拉松讓我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
馬拉松之旅
鳥巢半程
2015年11月8日,北京鳥巢半程馬拉松開賽。初次和一群人一起跑,還是有些莫名的興奮,至今我都記得當參賽選手沖進鳥巢體育場時的歡呼聲,那樣的振奮人心,那樣的振聾發聵。賽后領到沉甸甸的獎牌,心中有種說不出的喜悅。鳥巢半程,也開始了我征戰馬拉松的歷程。
南京高淳半馬
2015年11月15日,前往南京高淳區參加半馬。南京高淳那場半馬,給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南京高淳區位于南京市南端,被譽為南京的后花園和南大門,是世界慢城聯盟授予的中國首個"國際慢城"。這里的生活節奏較慢,處處彌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高淳首屆馬拉松的主題也是“曼跑慢城”,要打造號稱史上最浪漫馬拉松。
馬拉松的前一天,我和一位老友一起逛了高淳老街,那些古色古香的房子、街道、巷子令我欣喜不已,尤其是很多土著還保留著原有的一些生活方式。我忽然就想到了木心的那句詩: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第二日早早起來,趕往起跑點。
我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忽然有一種找到同類的感覺。我們來自四面八方,我們都是一群喜歡跑步的人。
當跑向雄偉壯觀的固城湖大橋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歡呼,我一下子就被氣氛感染了,頃刻間心胸也變得寬闊起來。跑過固城湖大橋,來到了迎湖桃源水杉大道,一股蔭涼清爽的感覺撲面而來。接著進入濕地公園,那種在曠野中奔跑的感覺令我心曠神怡。最后我跑出了個人半馬的最好成績,用時1小時38分鐘。
廈門國際馬拉松
2016年1月2日,廈門國際馬拉松開賽。廈門馬拉松是中國幾大金牌賽事之一,享有很高的美譽度。廈門馬拉松賽道號稱中國最美馬拉松賽道。環島路確實很美,路面干凈整潔,路的兩旁都是高高大大的棕櫚樹,這里有沙灘,大海,陽光。在這樣一種環境下跑步,真是一種享受。
廈馬是我的首個全馬。在三十公里之后,身體突然感覺不適,出于珍愛生命的本能,我立即放緩了速度,甚至開始走路。
最后十公里,讓我體會到一種別樣的痛苦。那種痛苦,要不是在馬拉松的賽道上,是很難體會到的。十公里的路程,我忽然覺得那么的漫長。有人陸陸續續從我身邊跑過去,也有人開始放棄比賽。越往前走,走路的人越多。我嘗試著走一段跑一段,在距離終點5KM處,我還想著要是最后五公里保持配速為7分鐘,我尚能在四個半小時內完賽,這個也是預期的目標。但是,現實很殘酷,我已經無法保持這樣的配速,整個身體幾乎處于透支的邊緣。
我看著路邊的路程指示牌。39KM, 40KM, 41KM,42KM,終于看到希望了。當我離終點幾百米處的時候,我開始跑起來,沖過終點后,整個人有種要廢掉的感覺。稍作休息,便拿著完賽卡去領獎牌。雖然最后十公里是那樣的痛苦,但是拿到沉甸甸的獎牌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是值得的,這枚小小的獎牌承載著我在廈門馬拉松的一切。
后來我得知,廈馬全程參賽人數大約有3萬人,最終完賽的只有1萬7千人。全程馬拉松,真的不是隨便跑跑就能跑下來的。還好,我堅持了下來,用時4小時47分18秒。
在最后的十公里路上,我的思緒紛繁,我只記得我告訴自己,再也不要跑全馬了,那種痛苦,我不想再去嘗試。我甚至一度對跑步產生了厭倦的情緒。
鄭開國際馬拉松
2016年3月27日,第10屆鄭開國際馬拉松開賽。鄭開馬拉松是中國第一個由網友倡議發起的馬拉松,是中國第一個雙城馬拉松。回到中原參賽,我還是很開心的。
在鄭開賽道上,我又見到了猴哥,見到了赤腳跑步的人,見到了中國老兵……忽然間有些莫名的感動。
過了三十公里,馬拉松才算是真正的開始,這時人的體力已經消耗的很大,真正考驗意志力的時候到了。
鄭開大道筆直寬敞,路兩邊除了一些桃花一些柳樹,實在沒什么風景,難免有幾分枯燥乏味。路兩旁的觀眾并不是很多,偶爾在一些區域會有一些人圍觀,但氣氛并不像在市區那般熱烈。但我記得孩子們的笑臉,他們伸出小手,嘴里喊著加油。我伸出手去,一一和他們擊掌。35KM, 36KM, 37KM ,38KM……我看著指示牌的數字在變,離終點也越來越近。我的體力幾乎要透支了,我的腳步開始變得沉重。我低頭看著自己號碼簿上的“年輕,永不言棄”,心里暗暗給自己鼓勁,一定不要停下來。就在沖過終點的一剎那,有點被自己感動到。耗時3小時55分鐘,我用自己的雙腳丈量了42.195KM的距離,從鄭州跑到了開封。
大連國際馬拉松
2016年5月22日,第29屆大連國際馬拉松開賽。
一場馬拉松,愛上一座城,是我參加大連馬拉松的感悟。可就是在這樣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我初次嘗到了運動受傷的痛苦。
大連馬拉松的賽道有很多坡,尤其是過了22KM,接連兩個長坡,讓我的右膝蓋受到了傷害,疼痛難忍。30KM以后,掉速嚴重,根本跑不起來。只要一抬腿,右膝蓋就疼的針扎似的。我走幾步,跑幾步。就這樣,拖著受傷的右腿,一公里一公里的向終點靠近。此時,很多之前被我甩在身后的跑友陸續趕了上來。我一邊絕望著,一邊堅持著,告訴自己不要放棄。當我的雙腳踏上終點計時毯的時候,真是百感交集。無論如何,我還是完成了比賽,用時4小時28分。
蘭州國際馬拉松
2016年6月11日,第6屆蘭州國際馬拉松開賽。
蘭州馬拉松是中國唯一沿黃河而跑的馬拉松,是中國海拔最高的馬拉松賽事。蘭馬舉辦歷史雖然不長,但享有很好的口碑,也是國內幾大金牌賽事之一。據說蘭州市民是國內最熱情的馬拉松觀眾,我在蘭馬的賽道上,算是體會到了。
一座愛恨分明的城,一條奔流不息的河,一場蕩氣回腸的馬。蘭馬確實是我迄今為止所參加的馬拉松體驗最好的賽事。
6月11日的早晨,看到由五萬人匯成的橙色的海洋,一種向上的力量從心底迸發出來,我激動著,歡欣著,沸騰著。也許是右腿傷勢并未全好的原因,在跑到七八公里的時候,右腿膝蓋就隱隱作痛。我擔心自己跑不下來,于是把速度放緩了,想著能完賽就行。
跑馬拉松沒有訣竅,唯一記住的就是不要停下來,一旦你停下來,就很難再繼續跑起來。不怕慢,就怕站,這是個真理。我不記得有多少次,我身體里有一個聲音說:太累了,停下來吧。還有一個聲音說:什么也別想,只要一步一步的向前邁開步子就行了。就這樣掙扎著,較量著,我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我知道一旦停下來,真的就很難再跑起來。
最后,以4小時33分鐘的時間跑完蘭馬。成績雖然沒有預期的好,但好在順利安全完賽了。
我對馬拉松的認識
關于馬拉松,尤其是全馬,并非是人人都可以參加的,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素質,沒有平日跑量的累積,沒有科學的訓練方法……是很難順利完賽的,途中可能會出現各種情況,包括運動受傷。
我之前一直覺得,只要能邁開雙腳,我就能一直跑下去。我曾在奧森專門練過爬坡。石階,高地都跑過,還練過變速跑。每當別人說運動受傷的時候,我都不以為意,我覺得我不會受傷。可就在大馬的長坡上,我迎來了第一次的運動受傷,右膝蓋外側疼痛。后來上網查了一下,專業術語應該叫做ITBS。
看似簡單的跑步,其實包含了豐富的跑步知識。尤其是馬拉松,科學的訓練極其重要,盲目的去跑早晚都會出問題的。所以,在平時,一方面要加強身體上的訓練,一方面還要學習跑步知識。科學奔跑,遠離傷病。通過參加馬拉松,我也認識到了我們要學會對任何事物產生敬畏之情,我也明白了為何越是知識淵博的人越是謙遜。
于我而言,跑馬拉松并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也不是可以拿來炫耀的。跑馬拉松是一個人的事情,是自我的修行與朝圣。真正有意義的并非是獲得了多少枚獎牌,參加過多少場馬拉松,而是在一次次跑馬拉松的過程中,那種自我成長的儀式感。我們不斷地突破自己,挑戰自己,通過這些,獲得一份小小的成就感。
在奔跑的過程中,我不和別人比,甚至也不和自己比。享受奔跑的感覺,享受賽道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我從來沒有覺得馬拉松是一場比賽。除了奔跑,還有很多美麗的風景值得留意:熱心的大媽,帥氣的警察,孩子伸出的小手,姑娘露出的笑臉,攝影師的手勢,志愿者的鼓勵,咸咸的汗水,自由的呼吸,耳畔拂過的風,腳底跑過的街…….都是美麗的風景線。除了這些看得見的風景,還有看不見的風景。比如我們的思緒,我們的內心。在漫長的42.195KM的路途上,腦海中會浮現怎樣的畫面,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我見過一些跑馬拉松很厲害的人,他們可以稱得上馬拉松瘋子,參加過上百場比賽,除了常規的國際馬拉松,還參加山地馬拉松,越野馬拉松,超級馬拉松等。我不知道跑過這么多的路以后,會是怎樣的一段心路歷程。他們的熱情來自哪里?他們跑步的初衷又是什么?甭管贊成也好,質疑也罷。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們身上的一種叫做毅力也好、恒心也好、意志力也好的東西,是超乎常人的。我覺得幾乎每個參加過馬拉松的人,都經歷過特別痛苦的過程。而這種痛苦,若不是出于一種特別的熱愛,是沒有人愿意再度嘗試的。
有趣的人
在參加馬拉松的過程中,我也陸陸續續的認識了一些跑友。我還發現一個現象:喜歡跑步的人很少有抽煙的。和這樣一群有趣的人相識,我也收獲了很多。
因廈馬結緣的來自福州的貓哥,我記得我們一起跑在廈馬環島路上的光景,記得我們一起夜逛中山路小吃街的快樂,記得我們一起游曾厝垵、在海邊喝酒的時光。
在鄭開馬拉松上認識的來自西安的曹大哥,我們一起聊了很久,關于跑步,關于生活,關于這個時代。
在北京60周年國際長跑節上認識的東北漢子龍小賈,我們相約一起刷二環,后來我們還一起參加了大連馬拉松。通過龍小賈又認識了小坨、凌云。比賽前夕,我們一起去大連東港看音樂噴泉。
在大馬上認識的來自沈陽的浩森大哥,是個資深的馬拉松愛好者,他跟我分享了關于跑步的一些心得,我們還相約在2016年的北馬上再見。
在蘭馬上認識的來自鄭州的陳哥,佟哥,我們一起擼串,喝酒侃大山,一起冒雨參觀博物館,一起夜游中山橋,在黃河里坐快艇,在法雨寺燒香祈福。
還有很多彼此交流過但并未留下聯系方式的跑友。我們在踐行著“天下跑友是一家”的理念。
我很感謝這些人曾在我的生命里出現過,他們帶給我很多快樂的時光。我知道有些人可能還會再見,有些人可能今生只有一面之緣。但無論如何,我都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感謝上天讓我們遇見。
我始終相信,沒有人無緣無故的出現,也沒有人無緣無故的消失。
惜緣但不攀緣,緣來緣去,一切隨緣。山高水長,有緣再見。
馬拉松猝死
提到馬拉松,不得不說一下馬拉松猝死。最近幾年,隨著國內馬拉松的熱度升溫,時有發生馬拉松猝死事件。我想說的是任何人都不要和自己的身體作對,我們跑步并不是給別人看的,當身體出現不適的時候,一定要慢下來甚至停下來,有條件的應該立即就醫,千萬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逞一時之強,毀掉自己的生命,這又是何苦呢?每一個跑者背后都有一個甚至數個家庭。在2015年的深圳國際馬拉松上,一名33歲的跑友倒在半程終點處,后經搶救無效死亡。這位跑友有一名6歲的女兒,而老婆馬上就到預產期了。當我看到母女兩個在醫院搶救室外等待時的照片的時候,差點淚崩,一個跑友逝去,一個幸福的家庭從此破裂!
這里引用一位跑友的話:“馬拉松的快意在于自己與自己比,在于享受這個過程,在于心靈的收獲,在于結交的人。”
所以,任何一位跑馬拉松甚至跑步的人,都要尊重自己的身體狀況,永遠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結語
二十七歲,我愛上跑步。
我曾經說過,我要去一百座城市跑步,可是后來,我意識到一個純粹的數字是沒有意義的,喜歡跑步,那是出于一種純粹的愛,而不是為了追求成績和獎牌,是要享受那種在路上的過程。我這一生,有可能會去超過一百座城市跑步,也有可能沒有去這么多地方,但這都無關緊要,只要我一直在跑步的路上,我就是在履行著我的跑步夢想。
迄今為止,我都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個跑團。大部分時間我都是一個人跑,一個人參加馬拉松。有人說,跑步的人是孤獨的。但我認為,正是這種所謂的孤獨,讓我們離喧囂遠一些,離夢想近一點;正是這種孤獨,讓我們可以追隨自己的內心,看清前面的路。
跑步以來,我跑過春寒料峭,跑過炎炎夏日,跑過秋風蕭瑟,跑過天寒地凍;跑過大街小巷,跑過泥濘小道,跑過蒙蒙細雨,跑過白雪皚皚;跑過喧囂的人群,跑過幽暗的路燈,跑過野花的芳香,跑過鳥兒的歡歌;曾迎著朝陽,曾沐著夕照,曾穿過黑夜,曾朝著遠方……
當我跑步時,我會想些什么?有時會想起往事,想到自己未竟的理想,腦海中也會浮出父母日益蒼老的身影,也會想到十年后的自己會是怎樣一種光景。
跑步,讓我跑進一個更廣闊的天地,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借用伍綺詩在《無聲告白》中的一句話,那就是“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也許這就是跑步于我最大的意義所在。
只要我還能邁開雙腳,我就會一直跑下去。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堅持,所以熱愛。
這是我第一次在簡書發文章,分享了一下我跑步的經歷以及感悟,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