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黃歷丁酉年戊申月甲午日,農歷七月十四,到了每年的中元節(明天),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俗稱鬼節,中元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道教說法),七月半(我老家貴州畢節過農歷七月十三),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原是小秋,這個時候大部分農作物成熟,民間按照老傳統要祭祀祖宗,用新米等作為祭品來祭供,向列祖列宗報告說今年的收成。傳說今天(十三,十四或者十五)地府打開大門放出全部鬼魂,讓人們祭祀,當然這是要有后輩子孫去祭祀,沒有子孫后代的就成了孤魂野鬼,在我老家貴州畢節過的農歷十三,這天有“寫符燒包”的傳統習俗,以包砌成塔狀,當然了,經濟好點的手里寬裕點的燒的就多堆的塔就高,就開始用蠟燭點火,泡水飯一碗,里面都是那天吃的好菜好肉。在給自家的祖宗燒包的時候也會在旁邊燒一堆給那些游魂(沒有后輩兒孫)的,邊燒邊念叨:不要搶,你的在這里![呲牙][呲牙][呲牙]拿到了就哪里來哪里去哈。[呲牙][呲牙][呲牙]還不走的我拿刀刀兒來了哦。(也有用鐵鉗燒燙放旁邊嚇唬那些野鬼。)直到那些紙燒完才準回家。
這個節日是本土文化的產物,乾隆《普寧縣志》:“俗謂祖考魂歸,咸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李商隱《中元作》:“降解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有娀(song第一聲)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唐·李郢江《中元夜》:“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又唐·令狐楚:“寂寂焚香在仙觀,知師遙禮玉京山。”又唐·陸龜蒙:“廣云披日君應近,倒影栽花我尚疏。”又明·邊貢:“坐愛清光好,更深不下樓。”又清·王凱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等等的作品留世。
昨晚有一妞[色][色][色](同學,早逝)托夢給哥哥,估計是昨天沒有燒了包,不是我忘記,而是所在的這地方都是過今天(農歷七月十四),今天一早豬婆吩咐去買點香蠟紙燭祀祀岳父大人,我一同去準備好了的,等著收貨,今晚就燒給你們。仙逝的列祖列宗的也有,當然離貴州老家有點遠,現在交通發達,今晚你們來聚聚吧,好吃好喝招待,統一安排你們的,我心中有你們的哈,吃了我的拿了我的就要保佑我哦,!!保佑我的靈魂不要再皮包骨頭了哈。謝謝大家嘍。
[悠閑][悠閑][悠閑]但話又這樣說,人活著的時候做后輩兒孫的要盡孝,能吃的給吃能穿的給穿,不要等到人都不在了再去燒紙泡水飯,這個只有鬼才知道!但作為緬懷仙逝祖宗,傳統文化還是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