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地區的周邊環境
? ? ? ? ? ? 一,神農架地區?
神農架地區,地處湖北西北部,1970年被國務院批準建制,唯一一個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劃。
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0467公頃,東片,以老君山為中心,10467公頃,西片以大小神農架為中心,面積6萬公傾,覆蓋率達98%。
金猴嶺海拔3019.4m,面積約五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m左右,最高處為華中屋脊的六大支柱山峰以及10萬畝原始森林。
神農架地區,地處武當山,長江三峽組成的旅游帶上,東部與湖北襄陽市保康縣接壤,西部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北倚十堰市房山,竹山縣,遠眺武當山風景區。
神農架,位于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山體高聳,氣候溫涼,降水豐沛,最高峰,神農山頂海拔3106.2米,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季節相差3~4天。
山腳盛夏山頂春,山戀艷秋山頂冰 ,赤橙黃綠看不夠,春夏秋冬最難分,這就是神農架氣候真實寫照。
北緯30度,這是地球上,一條神奇的緯度,這條緯度穿越了中國湖北 ,在這里締造了一個仙境的神農架 ,它是國寶金絲猴的樂園,大熊貓的故地,也是中國第四季冰川時代的諾亞方舟,每年冬天的天然滑雪場。
從8億年~10億年間,爆發了席卷全球的格林維爾造山事件,這個事件使全球多個刺激大陸聚合在一起,形成了統一的羅迪尼亞超級大陸。
中生代是神農架地區,構造定型的主要時期,在距今8億年左右,地球經歷了全球的冰河時期,被厚厚的冰雪覆蓋。
神農架地質群,形成于距今19億~ 10億年的中元古代,地層沉積厚度四千余米,巖石以白云巖為主,其中富含疊層石,蜂窩石,經絡石,瑪瑙石,雞血梅花石。
經過了19億年的地質變遷,晚前寒武紀地層,第四紀冰川遺跡,典型的斷穹構造,神農架,有國際意義的地質遺跡7處,國家級地質遺跡45處,地質遺跡的典型性,生物資源的多樣性,文化元素的包容性。
神農架地區群山連綿不斷,山勢延伸東西走向,長江和漢水的分水嶺 ,發達的水系,香型河,沿渡河,屬于漢江水系的南河,堵河,四大水系。
神農架的神農頂,大九湖,觀景臺,天上人間多景,怎比神農好風光。
大九湖,號稱湖北的呼倫貝爾,華中屋脊,中國最美的濕地公園,亞洲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地,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稱其為:一輩子不得不去的地方之一。
? 二,天坑獨特的地理景觀
世界洞穴奇觀,巖溶漏斗地貌,全世界有80個天坑,50多個在中國。
豐富的高山溶洞資源,燕子洞,山寶洞,天生橋等。
地下暗河,更多的數也數不清,香溪河,神龍溪!
排名世界天壇第五名的重慶,三峽成因的活化石 ,小寨天坑,它的縱深660,可以容納臺灣101大廈 ,還多160米。
發現了罕見的云豹,1285種不同品種類的植物。
生物景觀,神秘的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箭竹林,杜鵑林,藤本植物,古樹名木,名貴中藥,白化動物。
天坑獨特成為地質探險將神秘寶地,癡迷,驚嘆!
天坑,一種可溶性巖石分布,陡峭的巖壁和巨量的容積,壯美喀斯特景觀 ,
根據《天坑釋義》中,天坑,具有巨大的容器陡峭而圈閉的巖壁,深陷的井狀,或筒狀的輪廓,非凡的空間與形態特征。
從地下通向地面,大于100米至幾百米以上,一種特大型喀斯特地形 ,湖北恩施,在大甕天坑西南3公里 ,又找到多個天坑。
在湖北發現的天坑數量,達到了60多個,集中分布在恩施,宜昌,襄陽等地。
湖北恩施,藏匿于宣恩鑼圈地質公園的羅圈巖天坑,這是一個深達290多米的喀斯特天坑,地下水與可溶性巖石長期溶蝕形成,從中生代三疊紀起,至今約有2億~2.5億年。
天坑可分為兩大類,塌陷型天坑,溶洞洞頂不斷地塌陷,以及天坑形成后,陡壁不斷的后退。
侵蝕型天坑,地表水向碳酸鹽巖集中流入,經由落水洞,豎井逐步溶蝕,侵蝕且崩塌發展而成。
? ? 天坑一種較年輕的地形
湖北天坑集中分布在鄂西地區,特別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區,最為密集。
這里亞熱帶疾風氣候,充沛的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濕熱的氣候,為巖溶地貌發育,溶蝕提供非常有利的條件。(本文轉自《中國國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