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句話總結本書
(1)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專制,也不能太過縱容,而是要有權威性,給孩子可信的支持。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客戶,去引導孩子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2)壓力讓控制力變弱,但不是所有壓力都是有害的,要讓孩子好好利用正向和可承受的壓力,而我們作為家長,要及時識別孩子的壓力,摒除錯誤的教育觀念,不給孩子帶去焦慮,科學安排孩子的日常,確保他們足夠的睡眠,從而減少孩子的有毒壓力。
(3)要讓孩子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明確動機是什么,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結果。
2. 誰應該閱讀本書
育兒路上的父母。
3.讀完這本書,我的生活/行為/思想/觀點發生了哪些改變?
文中一開始提到的家長錯誤的觀念,自己就占了好幾個。經常會陷入焦慮當中,來自升學的壓力,還有家長群里的焦慮等等,總是不自覺的控制甚至壓迫孩子,去做自己認為是好的但是孩子并不愿意做的事。而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但并不能讓他們認識清楚,做這件事的原因目的以及需要怎樣做,更多的是要求他們必須做好,所以孩子總是不情愿又迫不得已。
當家長的終點,不是讓孩子過上你想讓他過的生活,而是你幫孩子過上他想要過的生活。孩子是借由你來到這個世界,但他們并不屬于你,所以家長不要試圖控制孩子。
作為成年人,聽他人的分享課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自己的目標就是做自己,可見在此之前他做了十多年父母老師眼中的好孩子,卻并沒有做自己,這種感覺其實挺可悲,包括自己的感覺也是如此,不能自己做決定,久而久之就會完全失去自我。所以教育孩子自律,并不是聽家長的話,而是要他們聽自己的話,守自己的規矩。
第二點是為人父母不能害怕失敗,失敗只不過是暫時的失敗,而教訓則擁有長遠的價值。對孩子也一樣,不要害怕孩子犯錯,因為只有在不斷試錯中才會成長,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并激發他的內驅力。支持孩子去追求與學業無關的興趣,讓他們明白不必在所有方面都做的比別人好,只需要找到他想專注的東西,并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其中。
4. 3個摘抄
(1)父母最重要的事不是讓孩子取得成功,而是讓孩子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意愿。最好的成長是自我成長,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決斷、為自己負責,充分釋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內驅力,身體力行,體驗成長的困惑與獲得成長的勇氣。家長的終點不是孩子過上了你想讓他過的生活,而是你幫孩子過上他自己想過的生活。
(2) 為了孩子暫時的成績或表現而損害他們長期的驅動力,會得不償失甚至后患無窮。
(3)請盡量記住,好好商量對你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你肯定希望他能學會為自己辯護,并為進入現實世界好好磨練這些技能。如果他永遠沒有與父母達成雙贏的經歷,那么他就會把這種信息內化,當他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因為認為自己沒有發言權,就可能更傾向于耍滑頭,撒謊,作弊,或者徹底放棄抵抗權威。
5.總結+筆記
(1)父母要清楚內驅力和壓力的區別。內驅力是在自我成就的希望下產生的自我策勵的驅動力。但并非壓力就全是壞的,要區分三種壓力,并避免其中的有毒壓力。
1.正向壓力:
比如上臺表演,每個孩子一開始都會有壓力。這種壓力包含了不安,緊張當然也有期待。除非緊張過度,不然這種壓力一般會讓孩子表現得更好。所以正向壓力一般會讓孩子更能發揮自身的潛力。
2.可承受的壓力
比如爸爸媽媽鬧離婚,但是能跟孩子溝通,而且兩個人也不是經常大吵大鬧,對于孩子來說這個也是可以承受的。再比如孩子被霸凌,但是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或是有一個人可以傾訴,孩子也不會因為承受不了壓力而崩潰。這種壓力只是短時間出現在孩子身上,而且旁邊還有成年人支持,那么他不會給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而是會增強他的韌性。
3.有毒壓力
一般是孩子長期經受傷害或承受慢性壓力,而且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找不到宣泄的方法,那即使對于成人來說一粒塵埃一樣的事,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座大山。
我們該怎么避免有毒壓力,而更好的用正向壓力及可承受的壓力呢?
首先,孩子的身邊需要有一個能提供支持的成年人;要讓孩子始終相信,父母是永遠支持他的。
其次,孩子需要時間從壓力中恢復過來;所以父母對孩子要有耐心,不要認為孩子內心受傷,會像他們的身體受傷那么容易愈合。
最后,孩子還需要對自己的生活有一種控制感,所以父母不要完全控制孩子的生活,自己都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壓力來了,又怎么才能應對消除呢。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三個部分來負責調節我們的壓力,控制情緒,分別是前額皮質,杏仁核和海馬體。
前額皮質是我們的執行系統,這部分負責語言,邏輯等能力。如果用前額皮質進行決策,我們就能保持冷靜,理智,但是當壓力過大的時候,前額皮質就會充滿了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前額皮質就掉線了。比如,有的人一生氣,就一句話都說不出;有的人平時成績不錯,但是一考試就考砸。
杏仁核是大腦壓力反應系統,負責處理情緒。杏仁核讓我們覺察到危險時,就會像下丘腦和腦垂體發出信號,然后給喚醒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是個功能強大的激素。,會讓我們瞬間有很強大的壓力反應。
健康的壓力反應通常是壓力荷爾蒙迅速上升,隨后又迅速恢復,如果一旦它不能快速回落,就會出問題。
如果長期持續處于壓力之下,腎上腺素就會不斷的分泌皮質醇,皮質醇會弱化創造和儲存記憶的海馬體細胞,甚至殺死他們,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很多人壓力過大,緊張過頭會腦袋一片空白,像失憶了一樣。
另外海馬體可以幫助終止我們身上的壓力反應,如果它受損,就會產生創傷應激障礙。大腦中分泌的多巴胺,一旦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心流。但是當一個人處于慢性壓力中時候,隨著時間的流逝,多巴胺的水平就會下降,人的動力也就逐漸消失。
其次作者還提到了默認模式網絡,這是一個自我反思及反思他人的系統,對大腦來說很又必要,既可以恢復大腦的活力,還能促使人發揮真正的創造性。保證充足的睡眠,學習冥想,禪定都有助于減少壓力。
(2)避免四種錯誤的教育觀念
大家上學的時候,有沒有家長這樣說過:學習成績差的人,這一輩子都沒出息;當你想要做決定的時候,爸爸媽媽覺得你心智不成熟,他們會幫你做決定。
現在你做了爸爸或媽媽,發現原來父母的育兒觀念已不知不覺的影響你,你會為了孩子的成績焦慮,會不自主的插手孩子的事情,為他們做決定,等等。教育孩子路漫漫其修遠兮,當然會有很多誤區,在這本書中提到4個錯誤的觀念,大家看看你是否有過一樣的觀念。
錯誤觀念1:成功的路只有一條,孩子的心智不夠成熟,所以他們的前途由家長來決定。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你只有考上大學,以后才能出人頭地; 你學那些有什么用呢,將來不好找工作等等,是不是很熟悉?
錯誤觀念2:只有學習好了,才會有好的將來,好的生活。
要么輸要么贏,這種觀念把孩子要么逼的太過急躁,要么破罐子破摔,放棄所有可能嘗試的機會,因為家長給他灌輸的掛念就是,學習不好則是一無是處的失敗者。
錯誤觀念4:害怕孩子遇到風險,過度保護或控制。
我們真的沒法控制孩子,而且我們不應該控制孩子。即使父母能控制孩子,即使他長成了你所期待的樣子,但是他本人的自我控制會被弱化,后面過上了由別人說了算的日子。
要盡可能多和孩子說:“由你來決定”
有沒有覺得現在的你活成了當初你最反感的家長? 有的話那怎么辦,其實不用焦慮,因為看似神一樣的父母,其實也不過是普通人,爸爸媽媽也是頭一次當媽,只要用心學習,教育孩子也不是件難事。
(3)如何成為顧問型的父母
顧問型的父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主控制模式,形成自律習慣。可以避免孩子成為空心人,避免讓孩子總覺得我的生活與我無關,要讓孩子擁有控制感。作為父母不能總認為自己覺得好的就一定適合孩子,對于外界環境各種擔憂害怕孩子不能適應,其實孩子比你想象中能干。如何成為顧問型的父母?書中提到一些方案。
1.家長要放輕松,退一步。
2.學會讓孩子做主的三句話
(1)你是最了解你自己的人
(2)你有自己獨立的判斷
(3)我希望你能將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
3.溫柔的給孩子設立邊界
4.讓家成為孩子非焦慮臨在
一個焦慮的孩子身后,一定有一個焦慮的父母。除了表達你對孩子的愛和感情,管理好自己的壓力也是父母需要學習的一點。養育孩子最首要的一點,是欣賞你的孩子。不斷的在同樣的問題上苛求孩子,往往適得其反,反復嘗試改變他們,而他們會堅決抵制,最后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如果想盡可能保障孩子的安全,最好的辦法就是賦予他們經驗,教他們更強的判斷力。也要提醒孩子們,你沒法總是盯著他們,他們要為自己的安全承擔責任。
ACT解決方案讓父母和孩子雙向擁有平和,A:accept 接受,C "Choose 選擇;T :Take action ,行動,比如我能接受如下想法或事實,即我的孩子表現不佳,我會選擇另一個角度看待這件事,做一個平靜的父母,并采取行動,提供幫助,專注于他的優勢。
我們要記住,生命漫長,你其實并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4)如何訓練大腦
1.列出目標:第一步寫下一個簡單的目標列表;第二步鼓勵孩子寫下他希望產生的結果。第三步是讓孩子考慮實現目標有哪些障礙。
2.注意大腦的信號:讓孩子理解他腦子里發生的事情,他就更能自控。
3.備選思維:成功不只一條路,達到目標也不是只有一種方法。要讓孩子意識到他不止有一個機會去做真正正確的事。
4.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強加于人的想法只會讓他們更固執于自己的想法,不如換個合適的時間溝通。要就事論事。
5.練習重構問題:重新審視我們的想法,并積極重新定向,教孩子傾聽自己的思想,將理性和不理性的想法區分開來。
6.讓孩子多運動:經常運動,即使短時間的運動也足以激活大腦開始投入于某些事情,部分原因在于前額皮質中的多巴胺增多。一定要動起來,才算真正的運動。
6. 擴展閱讀
《讓天賦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