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存在就是合理”,方法、行為、事情、人性等等,只要存在的,在一定范圍內都有它的道理,就如同數不清的養生方法一樣,任何存在的養生方法,有齋戒者、有辟谷者、有采氣者、有漱咽者、有離妻者、有斷味者,有禪定者,有不語者,有存想者,有采陰者,有服氣者,有持凈者,有息心者,有絕累者,有開頂者,有縮龜者,有絕跡者,有燒煉者,有定息者,有導引者,有吐納者,有采補者,有布施者,有供養者,有救濟者,有入山者,有識性者,有不動者,有受持者等等,都在某種范圍內有一定的道理,有一些好處。
真正的養生是為了一生而全面改變自我的系統工程,不是其中的某些方面。很多人都在研究辯論哪個好,哪個不好,抓住一種就想達到大道,然而卻極少有人研究天地運轉、自然升降的規律,修煉差年錯月,費日亂時,不懂得什么時段練什么才是最好的,導致迷失了方向,終其一生也無法成功。
現在的網絡如此發達,方法的傳播多種多樣,一種好的方法要想讓人接受,尤其是自古流傳的養生方法,就要挖掘其中的原理,確定適用的條件,才能廣泛的應用于社會,千百年的流傳。
通過這些年讀的養生方面的資料,并結合實踐不斷的反復研究,得出來自己覺得最安全也是最接近“天人合一”的養生之道的路線。到這里終于把主要理論、路徑和方法寫完了。
我寫的方法和網上的大部分方法看起來有些相同,但如果仔細看的話又有很多不同,我之前已經基本研究出一條路線,但總覺得缺一些契合天地變化的東西,直到看到這本《靈寶畢法》之后,發現我研究出來的路線和這本書所寫的路線幾乎相同,但靠著這本書補充了很多天道的東西。只有加上這些內容,才可以真正的做到與自然相結合,可以事半功倍,去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用我所寫的道路去驗證百年以前的丹道書籍,可以得到比較好的驗證。
書中說:法有三成而仙有五等。修煉的方法有三成,即小成、中成、大成。所謂的仙分五個等級,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鬼仙終究是鬼,人仙還是凡人,地仙依賴著地,神仙依賴著神,天仙依賴著天。人仙不出小成法,地仙不出中成法,天仙不出大成法。
鬼仙是不悟大道,不明白天地間的道理,只想速成;人仙是懂一點,但是不能堅持;地仙是懂很多,但是沒有悟透大道;天仙就是地仙繼續修煉,悟透大道;神仙就是天仙加功德圓滿。
在我看來,順應天地陰陽四季的變化,感悟自己身體的變化,更有助于讓身體的鍛煉事半功倍。接下來我總結一下鍛煉過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一)恢復體質鍛煉——呼吸加微笑加八段錦加跑步??
深度順腹式呼吸鍛煉讓我的氣變長,身體變軟,可以更好地做柔性動作,更容易恢復疲勞;身體變好,心容易沉下來,不容易沖動,遇事不慌張,可以更容易靜下心來思考問題。
深度逆腹式呼吸鍛煉讓我的膽氣更足,有勇氣面對一切,力量和速度提高較快。微笑一方面是為了長期舌抵上腭,便于以后幫助堵住上顎漏氣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為了生津,吞下補充過度呼吸損失的水分,滋潤臟腑,讓心情變得平和。八段錦在我看來是活動全身,帶動全身氣血運轉,單練動作不練呼吸的話我感覺效果可能還不如廣播體操,跑步是提高呼吸能力,帶動氣血運轉。這些柔性的運動在我看來都是主要為呼吸服務的。呼吸不光是基礎,還是貫穿始終的重中之重的鍛煉。
(二)改變體質鍛煉——靈寶畢法補充修改版
第一法匹配陰陽重在一個“存”字,就是把外面的氣存到小腹里。要想存的多,一方面就是呼吸能力強,只有呼吸能力越強,氣的運行才會越好,別人吸4秒,你能吸10秒甚至15秒,自然吸進來的氣就多就長;另一方面就要就要吸多呼少氣入丹田,這只能是順腹式呼吸才行,一口氣吸進來的多呼出去得少,比如吸10秒停一會呼2秒,吸的越長,呼的越短,就存的越多,久而久之丹田氣就越來越足。
鍛煉呼吸能力,只要空氣質量好的地方,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不存氣的呼吸鍛煉,就是吸盡呼盡。只是剛開始肺能力不強,每次鍛煉時間不要太長,初期以10-30分鐘為宜,過著傷肺。而要把好氣存在身體里,則最好選早上,經過一夜的沉淀,早上的空氣質量為最好(當然某些晚上開工的化工廠旁邊肯定不行),所以早上練存氣最好,否則存一肚子壞氣就像葫蘆娃中的水娃喝臟水一樣,肚子會不舒服的。
把人體比喻成一個容器,第一法就是讓容器里的蒸氣和水越來越多,這相當于增強人的元氣,有些人唱歌、唱戲很久底氣很足,唱很長時間也不大喘氣;有些人演講講課激情四射,說話鏗鏘有力,能長久也不停歇,有人耐力很好,幾公里跑下來很輕松。如果這一步存氣練好的話,這些都是可以很快鍛煉出來的。
第二法聚散水火重在一個“練”字,就是早晚練降溫和升溫,咽唾液就是降溫,搐外腎就是升溫。第三法交媾龍虎重在一個“收”字,就是到陽的極點(離卦10:30-13:30)的時候要收,少損失出去,便于更好的轉換為陰。第四法燒煉丹藥重在一個“溫”字,就是乾卦(19:30-22:30)小火慢煮。第五法肘后飛金晶重在一個“沖”字,就是艮卦(1:30-4:30)用大火氣快沖。
把上面全部結合起來,其實就是水-升溫-氣-降溫的循環過程,第一步讓水和氣變多,第二步讓升溫和降溫順暢,第三步讓氣最強的時候轉陰更順暢,第四步讓循環慢慢運行。前四步就是在調理五臟六腑,讓中丹田和下丹田之間不斷循環。第五步讓循環加快運行,沖破不通的地方,讓下丹田和上丹田聯系在一起。
從第三步開始練了之后,首先感覺到胃暖暖的,胃口變的更好了,這就是得到第一口真氣了(我認為只有吃的食物能量超過身體消耗能量才會有氣產生,所以能吃才好),接著肝心肺腎都有感覺,有的發熱發涼,有點像氣功書里說的“氣沖病灶”。哪個部位不好哪個部位就反應很明顯。
當然如果五臟六腑都好的話能感覺也許很少,脾沒感覺,開始我覺得可能是脾太小的緣故。所以開始我認為氣是按五臟循環(氣從胃部到脾臟,然后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從脾—肺—腎—肝—心走),可后來研究了很久之后卻發現丹道書上講的主要是四象循環(腎—肝—心—肺),脾在中間,為最主要,與其它四者皆有關聯。到底是四象循環還是五臟循環,不管是中醫界還是丹道界都有爭論,進而影響到看病的方法和原理都有所區別,看了很多說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單獨對養生而言,結合東北南北中五帝(五帝之中中間為黃帝)等種種學說,研究之后感覺用四象更好解釋一些。
腎對應水,心對應氣,肺對應降溫,肝對應升溫。
腎臟是排泄體內廢物的器官,就像下水道沖走垃圾一樣,腎臟不能缺水,缺水就基本快完了。
心臟是熱的頂點,就像太陽一樣不斷釋放能量,永遠不停歇,如果太陽不釋放熱量了,地球也就沒了,心臟不跳了,人也就沒了。
肺臟就相當于冰箱的壓縮機,吸進空氣來降低溫度,夏天溫度高,所以為了降低體內溫度呼吸比較急促,冬天溫度低,所以呼吸比較慢,如果冬天平靜狀態下呼吸多了,尤其是張著嘴吸氣,體內就會感覺到很發涼。
肝臟是解毒器官,我們以前消毒就是把東西在水里加熱,所以肝臟主要就是把經過的各種毒素加熱之后就解毒了(肝病的發展是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別的除了動脈有硬化這個事,器官都沒有硬化這回事,硬了就自然加熱效果差了,就比如燒泥土比燒水更難一樣,這也是我推測肝臟是加熱器官的原因),肝里面可能還有某些解毒的酶,這不是主要的。這樣就構成了一個不斷的循環。
當五臟調理好之后,這個時候氣就會自動往下丹田走了(很多人過早的追求丹道,應先把身體調理好再說)。丹田氣存夠了,就開始沖擊尾閭了,然后通背部三關,再過百會穴到上丹田。不需要意念引導,過的這些位置都會有很明顯發熱或者發涼的感覺。
上面的感悟和網上大部分人說的都差不多,下面的感悟是我自己的情況。
接下來的兩年除了呼吸堅持別的練的都很少,都是做完一個實驗感覺差不多就換一個繼續實驗。舌頭有過3次明顯被吸住的感覺,最長的有一個小時,唾液有過2次變甜的時候,偶爾感覺全身都在跳動,比如百會穴、小腹和手指的第一指節。然后后腦勺經常發熱發涼,頭上部發熱或者發涼,感覺像有一口鍋倒扣在上面一樣。持續2個月后開始好像睡覺越來越少,好幾次半夜2,3醒過來無法再睡,感覺小腹有熱往上走,躺著難受只能坐起來才行,可能是玉液煉形或者金液練形,白天也不困。
這就是我到現在為止所有的過程和感覺。每個人的感覺不一定一樣,自己體悟就好。
古書說人從出生之后先天元氣就開始慢慢減少,等消耗完人就死亡了,而普通的養生最主要就是要養氣,減少氣的消耗,而修道就是增加身體的后天之氣,雖然比不上先天之氣,但是也可以讓氣不隨歲月的增長而減少。所以在我看來更高級別的養生就是一方面增加身體的氣,一方面減少氣的損耗。對個人來說,就相當于省錢和賺錢。
省錢難,賺錢更難。超脫的欲望,過度的胡思亂想等各種行為都會過度的消耗氣,各種剛性運動也損耗氣,但是可以促進身體的鍛煉和氣血的運行,呼吸加微笑加八段錦加跑步以及站樁、打坐等鍛煉方法大都是柔性運動,以練筋骨肌肉和減少雜念為主,重在減少氣的損耗,同時提高身體質量,所以堅持練個十年八年估計才能有好的效果。但這是基礎,不得不練,而要提高效果的就要靠存氣的鍛煉。氣多了,就不會再苛求過多的損耗,就容易做到順其自然。就和不賺錢要想省錢一樣,為了點錢天天斤斤計較,不斷算計,隨著時間的推移,扣得越來越精細,要求越來越多,弄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麻煩,更加不利于發展。
養生初期是要有規矩的,先要調整自己的各種不良習慣,后期自然隨心所欲而且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