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喬布斯
對于上面那段話我有2個感受
1、是不是雞湯取決于你信不信,以及做不做,還有做的程度
2、凡事有個度,很多事情不矛盾。例如堅持自己與聽從朋友的建議,看如何平衡
2周前我還在廈門,在美圖公司的桌子上放恣(此處要有圖片)
轉眼間已經在北京的新公司工作2周。從找工作、提離職換公司,僅僅用了3周,然后離開工作接近3年的公司和團隊。有時候回想起來,像是做了一場夢。
回歸我一貫的理性,我寫文章不喜歡單純的表達情緒,更多是分享可能對部分有緣人有啟發的感悟和思考。所以,故事會分成三部分來講。
- 為什么離職?
- 與幾位前輩的交流,關于職場上如何為人處世
- 生活是一場游戲
一、為什么離職?
生活在廈門,公司的團隊處得特別好,工作成長和財富回報上也不錯。這么多值得留下來的地方為什么還想走?去北京意味著換城市、換生活、換圈子,離開周圍熟悉的一切。這么多未知和劇烈變化的選擇為什么還要做?
其實留在廈門的理由有千千萬萬,永遠都說不完。但是有個最最最核心的點,如果廈門有再多的好也滿足不了我,那只能斷舍離。而這個點是“我這一輩子的種種選擇、經歷、折騰,到頭來還不是為了自我實現么。”
其實離職只是個行為和結果,更重要的是這個現象背后的動機。
我的判斷其實很簡單,如果繼續留在這里三年,三年后的那個“我”是不是我想成為的那個人。如果不是,那就走。
好的視頻和直播方向的公司都在北京,所以我選擇北京。幾個offer中,只有一家公司是真正堅持做社交方向,所以我選擇了這家公司。
美圖是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美拍團隊是我加入的第一個團隊,對于這里如果把美拍比喻成一所大學,在這里我有老師、有同學也有需要完成的作業。三年過后,我覺得差不多該走了。所以我畢業了,去其它地方開始新生活。美拍有太多的回憶和羈絆,可是我還是走了。你說,我怎么這么異類呢?
我一直有一個非常堅定的看法,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在不斷探索自我,了解自我的過程。無論是與父母相處、工作、談戀愛、交朋友還有各類興趣愛好。這些事情其實都是觀察自己的過程和機會,在這個不斷循環的過程中。有的人活得很淺,有的人活得很深。有的人失去了自己,有的人找到了自己。
我非常喜歡和一類人打交道,那就是有獨特氣質,獨特味道的人。這類人活在這個人云亦云的世界上,一直有自己堅持的東西,不被輕易影響的東西,對自己和對周圍世界有著相對深度的見解。
人的一生確實太短了,所以我一直在堅持做符合自己天性的事情,不被一些外在的事情所綁架。
對于我來說:
- 父母告訴我生活不容易,社會不容易,讓我去軍校。雖然我不知道以后想干什么,但是我拒絕了,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心理學。
- 大學老師告訴我要拿高成績,乖乖聽話,順利畢業。然后我選擇翹課,到處實習,最終選了自己覺得好玩的互聯網產品經理。
- 大部分人喜歡群體的活動,KTV唱歌、高頻次的集體聚會和活動。然而相比之下,我更喜歡1對1的約人,進行有深度的聊天,找一些有趣的主題一起探討。
為什么“有趣的靈魂”這么少?因為門檻極其高!
- 教育,因為有趣的教育和父母很少,所以有趣的孩子也很少
- 環境,我們生活在一個周圍的大部分是無趣的環境,要做到不被綁架、不被影響,太難太難了。人云亦云,會更輕松,更有安全感,
- 自己,內在動機的強烈驅使,對自己的覺察。愿意主動突破各種束縛,為自己負責,走一條少有人走的不好走的路。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構建的小世界里面。我非常喜歡一種感覺,就是自己的世界被打開的感覺。打開的方式有很多,看書、和人交流、換環境等等。
人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覺醒。
在心理學中的說法叫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對自己思考的思考,對自己任何行為舉止都有所觀察和覺察。
要知道,我們24小時都在面對自己。自己不能永遠為一些相對外在的因素活著,比如一份工作、父母的一些期待、老師朋友的幾句話。多問問自己的內心想要什么?此時此刻的感受是什么?要讓自己越活越有力量。
似乎扯多了,接下來聊聊
二、與幾位前輩的交流,關于職場上如何為人處世
2個字:共贏
1句話:做好工作的同時,要顧及別人的感受,更不要給人添麻煩
90后其實不能太自我,在職場內,我們是處在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這個系統里面有幾個關鍵的部分,你的上級,你的同級,你的下級。所以自己在這個系統內的每個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不同的人。因此,多用點心,別太任性。人性是復雜的,有人的地方也就會有江湖。覺得自己是對的、能力很強、很聰明不代表可以亂來,可以不尊重人,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要學會好好說話。很多事情不矛盾的,既可以完成自己想法,又能夠讓大家都開心。
信任與能力。到了新環境,要踏實做事情,要獲得周圍人的信任。有時候信任比能力重要得多。因為同一家公司年齡差不多的人,能力一般情況下相差不大。這部分就不展開講了,原因你懂的。
三、生活是一場游戲
這里引用前輩的一句話結尾
作為人,最簡單的處世方式是——堅持真實的自我,保持穩定且靈活的人格,珍愛自己的風格,守住自己的精神園地,堅守自己的個性尊嚴,使自己成為一個越來越好的自己。更重要的,在喧囂的塵世中,仍然能夠完全輕松愉快地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生活是一場游戲,不需要太嚴肅。偶爾抽抽煙,玩街舞,打拳擊對于我來說都是在做的事情。我想創建和培養一個屬于自己的角色。
寫文章,和自己,和想象中的讀者聊天,其實是蠻開心的一件事情。
說點題外話,新公司我非常喜歡,因為在這里可以簡單、專注做事情。公司給我的感覺是尊重與自由,這是一個復雜設計最終形成的氛圍。不過最核心的應該是老板是瑞典華裔,以及構建的一些規則,例如上下班不打卡、一日三餐自助、和老板一起吃飯,開會可以和老板battle,甚至懟老板。不過話是這么說,還是不敢去懟的,哈哈哈。
最近估計是進入心理年齡中年危機了,所以對以下問題感興趣:
- 最近對青年人如何保持積極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如何處理人生困惑相關的主題感興趣。
所以打算閱讀傅雷的《人生五大問題》、吳靜吉的《青年的四個大夢》,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