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財務自由”一直是個很熱門的話題,不少人的夢想就是要實現財務自由,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你真的了解它的意義嗎?如果你是一名拿著固定工資的工薪族,你覺得自己能實現財務自由嗎?你為實現這樣的夢想開始行動了嗎?
如果你對財務自由還處在憧憬的階段,那么今天我們要講的這本書,就能帶給你啟發。這是一本讓理財更好服務生活的實踐手冊。作者通過實踐他自創的“財務自由公式”,計劃在30歲前實現“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目標,開啟嶄新的人生旅程。
本書作者也小談是一位90后程序員,畢業后就立下了用工資理財,在30歲之際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潛心鉆研理財知識,并在2019年決定公開自己的財務實操,驗證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并寫下了這本書。
好,接下來我們來說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吧。我將從兩部分為大家講解:第一部分是什么是財務自由?第二部分是工薪族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部分:什么是財務自由?
說到財務自由,有很多種定義和理解。通俗一點的有“菜場自由”“旅行自由”“居住自由”,說的就是在吃、住、行這三個方面,不用考慮價格,挑選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這是一種感性上的理解。
如果只要錢夠花就算財務自由,那么多少錢才算夠花呢?其實財務自由還有一種可量化和理性層面的定義,比如被動收入大于開支,再或者把GDP,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也考慮進去,進行對比。也可能對一些人來說,買得起豪宅、豪車、奢侈品才算財務自由。但這些對于財務自由的理解都局限于“財務”兩個字,還有更重要的“自由”呢?怎樣才算自由呢?
作者比較推崇康德對于自由的解讀: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其實對于工薪族來說,財務自由就是即便辭去當前的工作也不用為生計擔憂,被動收入已經能夠維持當前的生活水平了。
財務自由的意義不是我們要擁有多少財富,而是給我們一個說“不”的自由。我們可以把時間花在我們熱愛的或者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陪伴孩子、建立親密關系、創造自我價值,而對其他干擾因素可以毫不猶豫的拒絕。
如果我們能夠跳出“財務自由是要得到什么的固有思維”,理解它是面對不想要的生活時可以說“不”的自由,那么財務自由就沒有那么遙不可及了,只要通過被動收入維持我們日常的生活就可以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部分:工薪族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在作者看來,每個人都可以在不靠運氣的情況下,通過計劃和努力實現財務自由,那么工薪族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呢?
第一,制訂計劃,做一個可量化的時間表,明確時間節點和目標任務。
計劃最大的價值并不僅僅是執行,而在于幫助我們準確地梳理目標和行動的關系,幫我們檢查自己當前的行動是否匹配,或者是否偏離了已制定的目標,以及量化自己和目標之間的距離。
制訂計劃之前,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或者理由,那就是實現財務自由后我想過上什么樣的生活?再接著思考下面幾個問題:這樣的生活需要多少被動收入?需要積累多少本金?計劃用多長的時間來實現?這幾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但關鍵的是,這是我們的目標計劃里必須考慮的一部分。
第二,提升自己的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
當前的工作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財務自由以后的收入水平,其實投資理財說白了,就是一個將職業價值和人力價值持續變現的過程。
雖然大家來自各行各業,沒有辦法給出具體的措施,但是作者提高收入的方法可以供我們參考,就是找到“零本萬利”的機會,然后反復測試,增加自己的“定價次數”。
“零本萬利”,簡單來說就是贏了能賺大發,輸了卻毫發無損,比如增加“定價次數”就屬于這類。那么“定價次數”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多次嘗試,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最優機會。
比如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要抓住一切時機找到可能給我們面試機會的人去聊、去問、去表現,從而得到更多機會,再從中選擇工資待遇最好的。最差的情況無非是失敗了,但也只是相當于沒問,對我們沒有影響。可是萬一人家答應了呢?因此,“零本萬利”的關鍵是一定要反復嘗試,即使概率小,只要我們試的次數足夠多,總會有成功的時候。通過這個方法找到了待遇更好的工作,就相當于增加了收入。
第三,開始儲蓄,理性消費,控制開支是儲蓄的第一步。
開始儲蓄的時候,我們可能以為自己必須要省吃儉用省錢了,很多人往往就是在這個時候怕降低生活質量而放棄理財。但從作者的經驗來看,儲蓄不但不會降低生活質量,反而會讓我們更加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如,不控制開支的時候,我們會放肆消費,容易買來一些沒用的東西占空間;開始儲蓄后,我們會拿剩余的錢買最需要的東西,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此外,我們還要事無巨細地做好記賬工作,沒有記賬,就很難談理財。你可能覺得記賬很麻煩,只要自己估算一下,就能知道大概的開支水平了。但事實是,估算的數值再翻倍,有可能才是你的實際開銷,所以說,記賬才最精確。
第四,開始投資,培養自己的投資意識,使收益最大化。
鑒于投資意識和水平的提高周期長,見效慢,所以越早開始,越早收獲。從小白進階的最有效途徑就是系統學習,很少有人可以只憑碎片知識,或靠他人點撥就能進階,只有讀書才是最具性價比的系統學習方式。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實踐,也就是要著手開始投資。首先,規劃緊急備用金,緊急備用金的金額一般建議為家庭6個月以上的正常開支,這部分錢可以用作活期儲蓄或購買貨幣基金;其次,規劃必要的保險,準備3年內要用的錢,這部分錢可以用來穩健投資,比如購買一些短期理財產品或債券基金;最后,建立長期投資組合,這部分才是我們真正用來投資的錢,作者建議每月或每周分散購買長期的指數基金,也就是說做長期定投是最靠譜的。
第五,理性決策,我們的生活實際上是“選”出來的。
曾經有人問過查理·芒格:“你覺得一個成功投資者的必備條件是什么?”查理·芒格答:“理性!”在他看來,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理性決策才能讓錢生錢。
小到買手機,大到買房子,不僅要考慮個人愛好,還要考慮性價比和自己的需求。比如每到雙11,很多人便會跟風當剁手黨,想圖便宜結果卻花了不少錢,買了一堆不實用的東西。
投資理財也一樣,有些基金投資者在牛市的高點,看著別人賺到錢了就眼饞,盲目跟風買產品,結果因為買得貴,很難再賺回。而理性的做法是在低點入,高點出,長期持有不折騰,也就是要學會在他人不看好的低谷時期開始布局,等到大家眼紅的時候悄然離場。
好了,講到這里,這本書的內容我們已經了解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來為大家總結一下。
首先,我們講了什么是財務自由。不僅要財務富裕,更要生活自由;其次,我們講了工薪族如何實現財務自由。主要介紹了五個方法,分別是制訂計劃、提升收入、開始儲蓄、學習投資以及理性決策。
財務自由并不難,只要認真對待,相信量變總有天會達到質變,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你想實現財務自由,那就要馬上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