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約書亞·亞伯拉罕·諾頓(1818年2月4日- 1880年1月8日)自封為“美國諾頓一世皇帝”。他后來又加上了“墨西哥保護者”的頭銜。他并沒有因為他的大膽主張而受到迫害,他的家鄉加州舊金山市的市民們都頌揚他,并在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中紀念他。
早期的生活
喬舒亞·諾頓(Joshua Norton)的父母是英國猶太人。1820年,作為政府殖民計劃的一部分,他們第一次離開英國來到南非。他們屬于后來被稱為“1820定居者”的群體。關于諾頓的生日尚有爭議,但1818年2月4日是根據船舶記錄和舊金山慶祝他生日的最佳日期。
諾頓在1849年加利福尼亞淘金熱期間移民到美國。他進入了舊金山的房地產市場,到1852年,他被認為是這座城市富有、受人尊敬的市民之一。
生意上的失敗
1852年12月,為應對一場饑荒,中國禁止向其他國家出口大米。這導致舊金山的大米價格飛漲。聽說有一艘船載著20萬磅的貨物從秘魯返回加利福尼亞。關于大米,喬舒亞·諾頓試圖壟斷大米市場。就在他買下整批大米后不久,幾艘滿載大米的秘魯船只抵達,大米價格暴跌。經過四年的訴訟,加州最高法院最終裁定諾頓敗訴。1858年他申請破產。
美國的皇帝
約書亞·諾頓在宣布破產后消失了一年左右。當他重返公眾視野時,許多人認為他不僅失去了財富,還失去了精神。1859年9月17日,他向舊金山市各地的報紙分發信件,宣布自己為美國的諾頓一世皇帝。《舊金山公報》(San Francisco Bulletin)縱容了他的說法,刊印了一份聲明:
“強制的要求和欲望的絕大多數公民的美國,我,約書亞諾頓,前,的阿爾戈阿灣好望角,現在過去9年和過去10個月的美國F。卡爾。這些美國宣布,宣告自己的皇帝;,從而我賦予的權力,在此訂單和直接的不同狀態的代表聯盟組裝在音樂大廳里,這個城市,第一天2月下,當場讓等改變現行法律的聯盟可能改善的邪惡國家勞動,從而導致信心的存在,在國內外,在我們的穩定和完整。”
諾頓皇帝多次下令解散美國國會、國家和廢除兩個主要政黨,但都被聯邦政府和領導美國軍隊的將軍們忽視了。然而,他受到了舊金山市民的歡迎。他大部分時間都穿著藍軍裝走在舊金山的大街上,這是舊金山普雷西迪奧的美國陸軍軍官給他的。他還戴著一頂飾有孔雀羽毛的帽子。他檢查了道路、人行道和其他公共財產的狀況。在很多情況下,他就廣泛的哲學話題發表演講。據報道,兩只名叫Bummer和Lazarus的狗陪伴他在這座城市巡演,它們也成了名人。1861年法國入侵墨西哥后,諾頓皇帝在他的頭銜中增加了“墨西哥保護者”一詞。
1867年,一名警察逮捕了約書亞·諾頓,要他接受精神障礙治療。當地居民和報紙表達了極端的憤慨。舊金山警察局長帕特里克·克勞利(Patrick Crowley)下令釋放諾頓,并向警方正式道歉。皇帝赦免了逮捕他的警察。
盡管仍然一貧如洗,但諾頓經常免費在城里最好的餐館吃飯。戲劇和音樂會開幕時都為他預留座位。他發行自己的貨幣來償還債務,這些紙幣在舊金山被接受為當地貨幣。皇帝穿著帝王服裝的照片賣給游客,諾頓皇帝玩偶也被制造出來。反過來,他也表達了自己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宣布使用“舊金山”一詞來指代這座城市是嚴重的輕罪,可處以25美元的罰款。
官吏扮演皇帝的角色
1859年10月12日:美國國會正式廢除。
1859年12月2日:宣布弗吉尼亞州州長亨利·懷斯應該離職,因為廢奴主義者約翰·布朗和肯塔基州的約翰·c·布萊金里奇接替他就職。
1860年7月16日:美利堅合眾國解體。
1869年8月12日,由于黨派沖突,民主黨和共和黨解散并被廢除。
1872年3月23日:下令盡快建造一座從奧克蘭點到山羊島再到舊金山的吊橋。
1872年9月21日:下令進行一項調查,以確定連接奧克蘭和舊金山的最佳方式是橋梁還是隧道。
當然,約書亞·諾頓并沒有交出任何實際的權力來執行這些法令,所以沒有任何法令被執行。
死亡和葬禮
1880年1月8日,喬舒亞·諾頓(Joshua Norton)暈倒在加利福尼亞街和杜邦街的拐角處。后者現在被命名為格蘭特大道。他是在去加州科學院聽講座的路上。警方立即派馬車將他送往市醫院。然而,馬車還沒到,他就死了。
對諾頓死后公寓房間的搜查證實他生活貧困。他倒下時身上大約有5美元,在他的房間里發現了價值約2.50美元的金幣。在他的私人物品中,有一堆手杖,許多帽子和帽子,以及寫給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信件。
第一個葬禮的安排是把皇帝諾頓一世葬在一個窮人的棺材里。然而,太平洋俱樂部,一個舊金山的商人協會,決定購買一個紅木棺材適合高貴的紳士。1880年1月10日,舊金山23萬居民中有3萬多人參加了葬禮。游行隊伍本身有兩英里長。諾頓被葬在共濟會公墓。1934年,他的棺材和該市所有其他墳墓一起被轉移到加利福尼亞州科爾馬的伍德勞恩公墓。大約有6萬人參加了這個新的拘留中心。全城降半旗致哀,新墓碑上刻著“美國皇帝和墨西哥保護者諾頓一世”。
遺產
盡管許多諾頓皇帝的宣言被認為是毫無意義的胡言穢語,但他關于連接奧克蘭和舊金山的橋梁和地鐵建設的言論現在看來是有先見之明的。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于1936年11月12日竣工。1969年,Transbay地鐵建成,以承載灣區快速運輸的地鐵服務,連接城市。它于1974年開放。一項名為“皇帝之橋運動”的活動正在進行中,目的是讓喬舒亞·諾頓的名字附在海灣大橋上。該組織還致力于研究和記錄諾頓的生活,以幫助保存他的記憶。
文學中的諾頓皇帝
約書亞·諾頓在廣泛的大眾文學作品中不朽。他啟發了馬克·吐溫的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國王”的角色。在諾頓皇帝統治時期,馬克吐溫住在舊金山。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于1892年出版的小說《破壞者》(The Wrecker)中就有諾頓皇帝的角色。這本書是與史蒂文森的繼子勞埃德·奧斯本合作寫的。這是一個解開太平洋中途島沉船之謎的故事。
諾頓被認為是1914年瑞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塞爾瑪·拉格洛夫(Selma Lagerlof)的小說《葡萄牙皇帝》(the Emperor of portugala)的主要靈感來源。它講述了一個男人掉進了一個夢幻世界,他的女兒成為了一個虛構國家的皇后,而他是皇帝的故事。
當代的認可
近年來,對諾頓皇帝的記憶一直在流行文化中流傳。他曾是亨利·莫利康內和約翰·s·鮑曼以及杰羅姆·羅森和詹姆斯·舍維爾歌劇的主題。美國作曲家吉諾·羅air也創作了歌劇《我,諾頓》,自2003年起在北美和歐洲演出。金·奧漢納森(Kim Ohanneson)和馬蒂·阿克塞爾羅德(Marty Axelrod)創作了《諾頓皇帝:一部新的音樂劇》(Emperor Norton: A New Musical), 2005年在舊金山上演了三個月。
經典西部片《富礦帶》(Bonanza)中的一集講述了1966年諾頓皇帝(Emperor Norton)的大部分故事。這一集主要講述了試圖將約書亞·諾頓送進精神病院的故事。馬克·吐溫出庭為諾頓作證。《死亡谷日》和《斷箭》中也有皇帝諾頓的身影。
約書亞·諾頓甚至出現在電子游戲中。根據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小說改編的“神經漫游者”(neuroromancer)游戲中有一個角色是諾頓皇帝(Emperor Norton)。在流行的歷史游戲《文明VI》中,諾頓扮演了美國文明的候任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