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反思一》
逆反
逆反是一種心理抗拒反應,是個體在適應環境過程中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如果我們知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適當調整自己,就可以較有效地避免沖突出現。
當孩子過度地接受某種刺激后就會出現逃避反應,哪怕這種刺激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滿足,他們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超過限度,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壓力甚至是傷害,何況大多數時候,父母給予的并不是能帶來滿足刺激,比如:孩子犯錯時的嘮叨,喋喋不休。所以他們就會采取措施來逃避。近來我家侄子說的最多的話就是“真不想回家,春節假期也不想回去!”其實,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他媽媽喋喋不休的批評指責讓孩子不勝其煩。之前的我,也是這個樣子,發現女兒有一點問題,生怕后果嚴重,一遍又一遍地說,結果關系反而緊張不堪。現在,面對兒子的問題,會坦然面對,淡定處理。
? 自我價值和尊嚴對人的生活具有特別的意義。當外在的勸導或影響威脅到人們的自我價值時,人們就會有意無意地進行自我價值保護,對外在的影響起對抗作用。父母站在權威的立場上批評孩子或否定孩子,天天那孩子很別人的孩子比。“你看看你們班誰誰誰”,“你看看隔壁家孩子……”,老是這樣否定,不留情面,孩子由于自我價值保護逆反,就可能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和父母鬧別扭,來顯示自己的尊嚴和力量。有的家長說:“天天提醒,嘴都磨破了,可是,你越說他,他越不學好!”這可能就是家長說的時候沒顧及孩子的尊嚴與價值。所以,有效的說服別人,就必須給別人留面子,維護他們的價值和尊嚴。夫妻也是如此,有事說事,把事和人分開,如果提到人,千萬記得給對方留面子維護人家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