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思維即要懂得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人際溝通的橋梁。拋開單方輸贏概念,采用雙贏模式,處理起事情來雙方都有積極性,實現(xiàn)目標一致、行動一致的效果。雙贏是最好的結果,找到雙贏的平衡點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雙贏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際交往的哲學,是人際交往的六種模式之一:利己利人(雙贏);兩敗俱傷(輸/輸);損人利己(贏/輸);獨善其身(贏);舍己為人(輸/贏);好聚好散(無交易)。雙贏會促使人不斷地在所有的人際關系中尋求雙邊利益,追求有福同享、皆大歡喜的結果,這種結果會讓雙方都樂于接受。只有雙贏才是在相互依賴環(huán)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雙贏可使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及共謀其利。要達到互利的境界,必須具備足夠的勇氣及與人為善的胸襟,尤其與喜歡損人利己者相處更是這樣。培養(yǎng)這方面的修養(yǎng),要有過人的見地、積極主動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的力量作為基礎。
雙贏的品德包括三個基本特征:第一,誠信。這是價值觀,沒有了誠信,雙贏不過是一種無效的表面功夫第二,成熟。成熟就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時,又能體諒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可以理解為換位思考、善解人意,同時要敢做敢為、自信。第三,知足。相信資源充足,人人有份。自己該得到的已經(jīng)得到了就應當知足。真正的成功并不是非輸即贏、你死我活模式下的成功,而是不壓倒旁人,通過成功有效的交往讓所有參與者獲利。要完成這樣的成功,必須以知足心態(tài)為基礎。
雙贏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賬戶。如果情感賬戶儲蓄充足,信用就不再是問題。彼此雙方互相信任,以誠相待、相知相敬、互相尊重、洗耳恭聽,就會消除分歧,抵消消極因素,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理解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合作氛圍。
使用雙贏協(xié)議來說明雙贏的定義和方向,讓縱向交往轉為水平交往,從屬關系轉為合作關系,上級監(jiān)督轉為自我監(jiān)督。在協(xié)議中要明確五個要素:預期結果、指導方針、可用資源、任務考核、獎懲制度。雙贏只能存在于體系健全的組織機構中,如果提倡雙贏,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說一套做一套,結果必定失敗。雙贏必須有相應的體系支撐,包括培訓、規(guī)劃、交流、預算、信息、薪酬等,所有體系都要建立在雙贏原則的基礎上。通常情況下,問題都源于體系,而不是人。
雙贏過程有四個步驟,首先是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真正理解對方的想法、需要和顧慮,有時甚至要比對方理解得更透徹。其次是認清主要的問題和顧慮。第三是確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第四是實現(xiàn)這種結果的各種可能的途徑。雙贏過程同雙贏結果密不可分,只有經(jīng)由雙贏過程才能實現(xiàn)雙贏結果,目的與手段是一致的。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雙方坦誠相見,有助于發(fā)掘和解決問題。如果經(jīng)過努力,雙方仍無法達成共識,不能實現(xiàn)雙贏,就不如好聚好散,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3月2日-3月3日閱讀引導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閱讀第七、八章
1.雙贏思維的五個要領,你覺得哪一個最重要?
雙贏品格、雙贏關系、雙贏協(xié)議、雙贏體系、雙贏過程
2.什么是移情聆聽?移情聆聽是同理心的一種狀態(tài)嗎?
我們在溝通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往往是不了解問題就給建議,不理解別人就下評斷,就像不做診斷就開藥方,用自己的眼鏡去治療別人的眼病。只有先理解別人,知彼解己,才能達成有效溝通,這是人際關系的原則。溝通包括聽說讀寫,我們往往忽略了“聽”,從對方的立場聆聽。不了解別人,單純使用傾聽的技巧,說話的人往往能覺察到你的故意和造作,會有被騙被操縱的感覺。他會質疑你的動機,感到不安全,不信任,對被人影響和操縱感到憤怒,或者畏懼,開啟防御。要達成溝通,需要你具備讓人信任的品德,他能將你作為榜樣,接受你的影響力。如果你能真心理解他的處境和感受,他才會開誠布公,自我暴露,實現(xiàn)心靈的交流。大部分人的聆聽都是主動/回應型聆聽,本質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技巧,把讓別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目的不是理解他人,而是做出回應,表達自己,影響和操縱別人。他們不是在說話,就是在準備說話的路上。他們經(jīng)常試圖用自己的模式過濾別人的生活,以為別人的行為和動機應該和自己一致,以為自己的經(jīng)驗可以指導別人的問題,做出“自傳式回應”,包括價值判斷、追根究底、好為人師和自以為是。這種方法會讓對方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失去對話的興趣。即使他們覺得是在共情對方,也只不過是同情,夾雜了自己對對方境遇的認同和判斷,表達的是自己的感情和回應,本質上還是回應型聆聽。移情聆聽的目的則在于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他的思維模式和感受。移情聆聽要的不止是聆聽語言,還要聽到對方的語調和聲音,觀察他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體會他的感受和情緒,它的本質是心與心的交流。聆聽通常包括五個層次,從充耳不聞、假裝在聽、選擇性接收到聚精會神,很少人會達到最高的層次——移情聆聽。移情聆聽包括四個階段:?一,復述語句,表示接收和保持專心;?二,加入解釋,用自己的話解釋一遍,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三,滲入感覺,體會對方的感受;?四,詮釋對方的想法和感受,既加以解釋,又帶有感情,不僅確認了解,還可以幫助對方了解自己,鼓勵對方繼續(xù)表達。在對方有情緒時尤其要注意移情聆聽,讓他感到自己的感受被接納和被理解,他才會回到理性層面繼續(xù)溝通。一次移情聆聽是一筆巨大的情感投資。因為人都有被理解、肯定、認可和欣賞的心理需求,只有基本需求被滿足,才會考慮其他。移情聆聽等于給對方提供了“心理空氣”,沒有了心理上的存亡之憂,他才會集中精力于雙方的關系和關注的問題。移情聆聽也是在維護關系的產(chǎn)能,保持產(chǎn)出/產(chǎn)能平衡。但移情聆聽也是有風險的。理解對方的思維模式和感受,需要敞開自己,溝通,交流和影響都是雙向的。如果自己的心理比較脆弱,也容易被對方的負面想法和感受影響。所以保持獨立是互賴的基礎,只有以原則為中心,踐行前三個習慣,擁有堅定的內心,才能平和穩(wěn)定地應對關系中的波瀾。先診斷,后開方的原則,在各個行業(yè)中都已被證實,是行事專業(yè)的表現(xiàn)。銷售、律師、產(chǎn)品、設計和教師,都要先了解任務的需求,即需要被解決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達到目標。在人際關系領域,這個原則也不例外,先知彼,才能解己。人與人之間由于生理、心理和成長環(huán)境的差異,他們的感知、理解和思維模式可能存在巨大的差異。就像蝙蝠感知物體用超聲波,狗用嗅覺,而很多鳥類都能感知到四原色。要跳出個人感知的局限,就要踐行知彼解己的習慣,先理解對方,了解對方的需求和顧慮。當人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去扮演善解人意的聽眾和知音,你將收獲他們的感動和信任。移情聆聽是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但這就像好的治療離不開詳實的診斷,只要接受長期投資的理念,就會明白,這才是真正重要而不緊急的第Ⅱ類事務,它會為你未來的情感賬戶帶來巨大的收益。只有先理解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理解。我們也要讓自己被別人了解,才能達到知彼解己,溝通雙方的目的。這也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你首先要信任別人。勇氣和關心的平衡,是心智成熟的人可以做到的。古希臘的一種哲學觀點認為,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這與一般人上來就講以理服人的模式完全相反。在理解別人的問題、思路和顧慮后,根據(jù)對他人的了解調整自己的表達,往往更有能讓人信服。時刻謹記先理解別人,這是我們僅憑自己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認真聆聽他人,把精力放在影響圈而非關注圈,這種由內而外的方式,會擴大自己的影響圈。他們也許會沉默,會防御,但是不要著急,你已經(jīng)表達了自己的理解和尊重。靠近一個人的內心需要耐心和時間。深入地了解他人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你會更加欣賞和尊敬他,也會從中鏡映到自己,達到與對方的靈魂交流,這會是一種神圣的生命體驗。花時間了解對方,無論是客戶、員工、朋友還是伴侶,都會增進雙方的信任。在問題出現(xiàn)時,在評估判斷和表達自己的看法之前,先理解別人,看看對方是怎么想的,這是最有效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便出現(xiàn)嚴重的分歧,雙方的情感賬戶依然有充足的存款來幫助我們應對危機。分歧不再是關系的障礙,如果把解決分歧當作目標:雙贏思維就是負起創(chuàng)造者的責任;知彼解己就是架設溝通的橋梁,完成第一次創(chuàng)造;統(tǒng)合綜效就是第二次創(chuàng)造,讓雙方聯(lián)合起來,協(xié)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