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愛的人傷你最深,傷你最深的人才是你最愛的人:她是最愛徐志摩的女人,卻慘遭拋棄

文/南陌花開

你最愛的人,傷你最深;傷你最深的,才是你最愛的人。二者何為正解?也許,愛與傷害,從來都是相伴而生。

多情才子徐志摩,短暫一生,卻與三個性情截然不同的女子有過感情糾葛。在世人眼中,林徽因似一朵潔白無瑕的白蓮,陸小曼是一株妖嬈多姿的海棠,唯獨張幼儀,卻鮮少有人定位。其實,若以花喻之,張幼儀恰似一枝紅梅,迎著寒霜冰雪怒放,愈發絢爛奪目。

1900年,張幼儀出生于蘇州寶山一個封建家庭,從小接受的便是那種封建式的三從四德教育,為人恭謹端莊,樸實無華。她沒有林徽因和陸小曼那樣的好父親,可以讓女兒上洋學校,還能帶女兒出國增長見識。作為一個思想腐朽的封建家長,張父能教給女兒的除了閨訓,還是閨訓。

年輕時候的張幼儀

1912年,年僅十二歲的張幼儀在二哥張君勱和四哥張公權的幫助下,來到“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讀書。該校首任校長楊達權,重視女子教育,張幼儀在此受到了先進教育。

命運有時候就是如此難以捉摸,很多時候一個不經意間的舉動,改變的卻是一個人的一生。

如果張幼儀繼續求學,未必會有后來的悲劇。然而,好景不長,經四哥張公權做媒,張幼儀回到家鄉,奉命與硤石富商徐申如之子徐志摩成婚。

對于這樁婚姻,徐志摩的態度是“媒妁之命,受之父母。”至于張幼儀,一個從小被封建禮儀束縛的女子,除了但憑父兄做主,又能有什么想法呢!

猶記得,徐志摩在婚前看到張幼儀的照片時就嫌惡道:“鄉下土包子!”

張幼儀與徐志摩

尚未成婚,就遭準丈夫如此嫌惡,似乎注定了這場婚姻日后的不幸,也注定了張幼儀這個無辜弱女子前半生的悲劇。

1915年,年僅十五歲的張幼儀與大她三歲的徐志摩成婚。婚后,徐志摩自始至終都沒有正眼看過自己的新婚妻子,待她冷漠至極,就連履行最基本的夫妻義務,亦不過是為了滿足父母抱孫子的愿望罷了。

在這場沒有愛情的婚姻里,徐志摩把自己當成一個受害者,盡情的發泄著心中積蓄已久的不滿。可是,他又何曾想過,那個無數次承受他怒火的弱女子又何嘗不是這場不幸婚姻的受害者?

一個女子,無論她的內心有多么強大,但誰不希望擁有一個知己疼己的丈夫呢?然而,對于所有的一切,張幼儀只是默默承受著,心中的苦痛從來不曾說出口。

隨后,徐志摩繼續求學,愈發的春風得意,而張幼儀卻只能長鎖深閨,侍奉公婆,納底做鞋,想要回母校完成學業的想法亦遭到徐家二老毫不留情地拒絕。

1918年,張幼儀生下長子徐積鍇(阿歡),然而未過多久,徐志摩就毫不留戀地去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留學去了。隨后,因為崇拜羅素,徐志摩放棄攻讀金融,輾轉來到了英國。

1920年,徐志摩收到其兄張君勱的來信,便不勝其煩地將張幼儀接到身邊。漂洋過海,即將與丈夫在異國他鄉團結,張幼儀的心中卻沒有絲毫的欣喜,反而隱隱有些不安。

懷著隱隱的不安,帶著點點的期待,張幼儀在見到徐志摩的那一刻,心情頓時跌落到了谷底。

“我斜倚著尾甲板,不耐煩地等著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東張西望的人群里。就在這時候,我的心涼了一大截。他穿著一件瘦長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圍了條白絲巾。雖然我從沒看過他穿西裝的樣子。可是我曉得那是他。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的,因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多年以后,遲暮之年的張幼儀如是回憶徐志摩當時的態度。

彼時,徐志摩與一代才女林徽因邂逅于浪漫之都倫敦,兩人相互愛慕,正在熱戀。如果可以,相信徐志摩一定愿意從此與佳人牽手在倫敦郊外散步,沉醉在康河的柔波里不愿醒來。

林徽因與徐志摩(《人間四月天》劇照)

然而,張幼儀的到來,就像是一把利刃,狠狠地擊碎了徐志摩幻想出來的美夢,令徐志摩也愈發的憎恨起張幼儀。

就這樣,張幼儀隨著徐志摩在倫敦住了下來。可是,地域并沒有緩解他們夫妻間的緊張,反而加速了這場原本就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的破裂。

心意相通,兩人即使相隔天涯,卻猶近咫尺;心若相離,兩人即使近在咫尺,卻猶隔天涯。毫無疑問,徐志摩和張幼儀正屬于后者。自新婚伊始,徐志摩就從未正眼看過自己的妻子,又怎能指望他與她心意相通呢?

盡管他不愛她,可是他的身體卻屈從了自己的欲望。未過多久,張幼儀便發現自己懷孕了。當她把這個消息告訴徐志摩時,卻不料徐志摩竟逼她墮胎離婚。張幼儀不允,徐志摩就離家出走,將言語不通的妻子獨自一人丟在異國他鄉。

無奈之下,張幼儀只好寫信向在法國求學的二哥張君勱求助。在法國休養了一陣后,張幼儀又隨七弟一起來到德國待產。

1922年2月,張幼儀在醫院生下二兒子彼得。當時,她的身邊沒有一個人,最應該守在此處的丈夫徐志摩不知所蹤。

當張幼儀和七弟回到同住的房子里,徐志摩托人帶來的信亦擺在了桌上。更確切地說,這是一份離婚通知書。

“無愛之婚姻無可忍,自由之償還自由,真生命必自奮斗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斗自求得來!彼此前途無限......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做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此絕痛苦,始兆幸福。”


徐志摩

這封信寫的是精彩絕倫,文采斐然,“改良社會之心”,“造福人類之心”,亦是大義凜然。其實,這一切,不過是徐志摩為自己的自私無情找的借口罷了。此時的徐志摩,因為林徽因已經回國,迫切通過希望與張幼儀離婚好擺脫自己有婦之夫的身份,以便自己更光明正大地去追求佳人。

少女時代的林徽因

看透了徐志摩的自私虛偽,張幼儀毅然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她以沒能在新婚之夜用上的坦然目光,正視這徐志摩說:“你去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太太吧!”

徐志摩歡天喜地香張幼儀道了謝,并提出要去看望剛剛出生的孩子。他在醫院育嬰房的玻璃窗外看得神魂顛倒,卻始終沒有想過,張幼儀一個弱女子,在異國他鄉言語不通,連自己都可能養不活,又要怎么去養活這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

僅僅兩年,年幼的彼得就因腦膜炎而夭折。徐志摩寫下一篇文采斐然,催人淚下的祭子文,隨后瀟灑地轉身追求自己的幸福。而這件事留給張幼儀的卻是一生的遺憾與傷痛!

都說徐志摩風流倜儻,浪漫而又多情,然而,他的無情在民國文人中恐怕也是不遑多讓的吧!同樣是父母之命,魯迅對朱安再怎么冷漠,從未想過亦不曾拋棄過朱安。甚至朱安生病時,魯迅還會為她請醫生,細心照顧。而徐志摩之于張幼儀,簡直已經不能用冷漠來形容了,說是沒有責任感,毫無人性亦不足為過吧。

亦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徐志摩吧!愛到深處可以山盟海誓,執子之手,不離不棄。不愛時可以淡漠如斯,棄之敝屣,不聞不問。然而,徐志摩固然不是魯迅,張幼儀畢竟也不是如菟絲花一般而活著的朱安。

梅花之所以被世人譽為歲寒三友,備受贊譽,不為貌不為芳,只為它獨有的堅貞與傲然!

張幼儀將自己的一生分為“去德國前”和“去德國后”——去德國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國后,變得一無所懼。的確,對于一個從封建深閨走出來的女子來說,還有什么能比被丈夫拋棄、愛子早夭的痛苦更打擊人呢?

不過兩三年,先是淪為棄婦,而后喪子,人生還有什么比這更灰暗的事情呢?縱然前路茫茫,但最恐懼的事都已然經歷過,此心又有何懼!

傷痛讓人清醒,一夜之間,昔日的羞怯少女宛如鳳凰涅槃,驚艷重生。如一只迎寒怒放的紅梅,很快開出自己的精彩。

隨后,張幼儀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從最初的言語不通、茫然無措,到最后完全適應了德國的生活。

1926年夏,張幼儀被八弟張禹九接回上海。此時的張幼儀,全然改頭換面,能說著精準流利的德語,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初出深閨什么都不懂的少婦了。不久,張幼儀就受到東吳大學的聘請,教習德語。

從一個封建深閨走出來的大家閨秀到如今的外文教授,失去了多少,付出了多少,恐怕只有張幼儀自己心里清楚。一路走來,她早已不是徐志摩眼中那個呆板木訥的深閨少婦了,她以自己的勤勞、樸實、堅強、能干贏得了無數人贊賞的目光,其中亦包括前夫徐志摩。

此后,張幼儀又在四哥張公權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銀行副總裁,并擔任了云裳服裝公司的總經理。獨立的張幼儀,自信又不失謙遜,將自己的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同時,亦使自己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此時的徐志摩,由于執意與有夫之婦陸小曼結婚,眾叛親離,連親生父親徐申如都不承認這段婚姻,斷絕了他們的經濟援助。徐志摩為生活所困,不得不到處奔波,而陸小曼依舊十里洋場,揮霍無度,二人爭吵日益頻繁。

陸小曼

原來,費盡心思求得的婚姻,并不是自己以為的天作之合,甚至是一段孽緣,徐志摩開始疑惑了,不知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后來,徐志摩又專程去了一趟康橋。只是,景物依舊,人事卻早已面目全非。

看著熟悉的景物,徐志摩不由得懷念起了那段未果的康橋之戀。在這里,他為了那個才華橫溢,如白蓮一般圣潔的女子與發妻感情破裂并最終選擇了離婚,卻終究得不到她回頭一顧。而如今,林徽因已與梁思成結為伉儷,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前妻張幼儀雖未再嫁,事業卻是有聲有色。就只有他,深陷物質生活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我想此時,站在康橋之上的徐志摩,唯有苦笑一聲,方能表達自己五味雜陳的心情吧。

明珠即使蒙塵,終有一天也會綻放出耀眼的光芒。不知此時的徐志摩看著夜夜笙歌的陸小曼,可曾有過片刻想起自己那溫良恭順的前妻,可曾有過后悔?后悔自己的有眼無珠,遺棄了一顆耀眼的明珠。

1931年,為了趕上林徽因在北平舉行的講座,徐志摩從南方搭乘免費飛機起行。飛機行至濟南時,遇上大霧天氣,于朦朧中與大山相撞,機上人員全部喪生,無一生還。

許多年前,詩人在《再別康橋》中寫道:“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曾經的每一次告別,都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都有歸期。唯有這一次,是生離死別,沒有預兆,沒有告別,后會無期。

消息傳來,無數人為詩人的隕落而深感惋惜悲痛,林徽因聽到消息后當場暈厥,而身為詩人現任妻子的陸小曼竟拒絕領認遺體。反而是張幼儀,這個徐志摩從未善待過的前妻,認領了他的遺體,一手操辦了后事。

徐志摩若天上有靈,看到這一幕,他是該惱怒陸小曼的無情,還是羞愧于張幼儀對自己的有情有義,我們已不得而知了。畢竟,“死后元知萬事空”,人死如燈滅,一切再也不復存在了,再追究下去也不會有任何意義。

此后,張幼儀在商場上縱橫馳騁,生意蒸蒸日上,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女強人。同時,她又替徐志摩贍養年邁的父母,盡了本不屬于自己的責任。她如一枝迎雪怒放的寒梅,在自己的領域開的愈發精彩,相形之下,陸小曼則如一朵錯過了花期的海棠,日漸枯萎。

1953年,張幼儀終于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賞梅人——蘇紀之,一位樸實善良的中醫。在征得兒子阿歡的同意后,張幼儀與蘇紀之在日本舉行了婚禮。自此,張幼儀終于過上了自己一直期待的現世安穩的生活。盡管這一年,她已經年過半百,不再年輕了。

晚年張幼儀

在最美好的年華,張幼儀未能遇到自己的良人,滿腔癡心錯付,被傷得體無完膚,這是她的不幸。然而,她有一顆如寒梅般堅貞頑強的心,在遍體鱗傷后,能夠迅速振作起來,愈活愈精彩,此等毅力,世間鮮有人能及矣。上蒼畢竟是公平的,遲暮之年,她終于遇到了懂得欣賞自己的人,雖然不是在最美好的年華,但所幸還不是太晚,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幸運?

1967年,張幼儀故地重游,攜丈夫蘇紀之來到英國倫敦、沙士頓等地。景物依舊,人事已非,幾十年的風云仿佛變幻了一個世紀的滄桑。早在三十多年前,徐志摩便已作古,一代才女林徽因亦在十幾年前告別人間,陸小曼也在不久前逝世,當年與徐志摩有過感情糾葛的人,這時只剩下一個張幼儀了。張幼儀站在曾經與徐志摩居住的小屋前,輕輕閉上眼睛,往事如影片一般一幕幕涌上心頭,他們還是記憶中的模樣,面容依舊那么鮮活,卻早已離開塵世多年。張幼儀感慨萬千,始終不敢相信自己曾經那么年輕過。

晚年的張幼儀,對愛的定義堪稱經典。有人問她愛不愛徐志摩,她答道:“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么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么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么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那幾個女人里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這樣的回答,多么樸實,卻又多么令人震撼!林徽因愛徐志摩,卻又不肯忍受世俗的眼光和他在一起,讓他黯然離去;陸小曼愛徐志摩,卻絲毫不知體貼丈夫,甚至在她死后與翁瑞午廝混;而張幼儀,這個從未開口對徐志摩說愛的女子,卻為他生兒育女,贍養父母,出全集......凡事親力親為。該她承擔的或不該她承擔的責任,她全部都承擔了。真愛無言,大抵都是如此吧!

1972年,相伴十八年的丈夫蘇紀之去世,張幼儀搬至美國與兒子生活。十六年后,張幼儀于平靜中逝于美國。

至此,這個如梅花的一般堅貞的女子終于逝去,只留一點遺跡任由后人在塵封的書卷中苦苦追尋,追尋那一縷曾經存在于天地間的淡淡芳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66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2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0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1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02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3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1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68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90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88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7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4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9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3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