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
起床時間:5:00
親愛的家人們,今天學習《易效能親子課·時間管理》第21講 — 【工具】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
* 上一章介紹了五個非常簡單卻超級實用
的計時小工具,這些工具主要是培養孩子認識時間,提升感知時間的能力。
* 當孩子們對世界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
把行為、速度和鐘表時間聯系在一起之后,就需要通過記錄來更加精準的了解自己的時間。
* 有許多取得偉大成就的名人都有記錄時
間的習慣。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前蘇聯的昆蟲學家柳比歇夫。他從26歲開始記錄,每天花費的時間,通過統計和分析進行月小結和年總結,以此來改進工作方法和計劃未來的事務,從而提高了他的時間的利用效率。這樣的方法被柳比歇夫一直延用了56年,直到去世。也正是因為這個習慣,幫助他精準感知時間的能力。
? ? ? ? 柳比歇夫一生取得了非常多的偉大的成就,發布了70余部學術著作,以及各種各樣的學術論文。他同時還是一位哲學家、數學家。除了學術上的高產,還有時間去游歷山川。這些都源于他對時間精準管理的能力。
? ? ? ? 看到這些名人、大師們通過記錄時間,得到如此大的收獲,于是,許多人也嘗試記錄自己的一天。卻發現總是記不好。不但沒有起到作用,還讓自己特別有挫敗感。
* 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記錄是非常好的習慣,它也是學會時間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可為什么有時候我們記錄了,卻發現并沒有什么用?
* 其實比記錄本身更重要的是,在記錄之前,先認真思考“為什么要進行時間記錄?”
* 所有我們所學到的工具和方法,如果沒有經過思考,只是一味去執行,會發現當自己碰到問題的時候依然不知道怎么去解決。
* 在親子時間管理訓練中,應用“時間記錄“這個工具前,要先明確“我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是想了解孩子一天的時間安排是否平衡?還是想了解孩子學習效率是否低下?或者說想了解孩子睡眠情況。是想全面關注?還是有特定的目的?這決定了你將采用何種記錄的方式。
*
* 那記錄又有什么好處呢?記錄可以:
* 1.實現具體可計算的數據追蹤;
* 很多家長在線下課課后踐行90天的記錄過程當中。通過記錄和反思發現,以前對孩子很多情況其實并沒有概念,只是一些模糊的感覺。而開始記錄追蹤數據以后,發現孩子遠比自己想象的好。當自己能夠發自內心的欣賞孩子、夸贊孩子,為他小小的進步而喝彩的時候。自己和孩子彼此之間的感覺都會非常棒!這樣的一份美好的感覺和親子關系,因為下一次合作贏得了機會。如果沒有記錄,你對孩子現在的時間管理情況只能停留在感覺層面,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來判斷他的行為表現。很多時候容易出現誤判的情況,讓孩子覺得很委屈。也沒有標準可以參考。許多家長都期待孩子有大的改變,可忽略了大的改變也是從微小的進步積累而來的。如果沒有對這些進步的過程進行鼓勵,可難期待所謂突然之間的成長。
* 2.幫助孩子們看到自己努力成長的痕跡;
* 數據的回饋是最具體有效的。這個數據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和進步的關系。讓他能夠更加明確的計算時間管理的回報。
* 如何讓孩子主動去管理時間?就是讓他嘗到時間管理的甜頭,一個人只有嘗到時間管理帶給自己更多的愉悅、輕松和成就感,發現管理好時間后可以有更多的收獲,才會激勵自己不斷去記錄、總結、反思。在這個循環當中去成長。通過數據的量化就不會錯過任何的進步。否則微小的進步,不管對孩子還是家長來說都沒有什么感覺,容易被忽視。
* 3.讓我們有機會針對具體數據去反思,強化親子時間管理的信心;
* 有了記錄家長們就不會在每天孩子上床的時候覺得“哎呀,一天又這么晃過去!”你可以從明確的數據記錄當中,和孩子回顧一天的時間花費。找到進步的地方,以及鎖定哪些具體需要改變的地方。和孩子討論明天重點要在哪個地方突破?去改進?需要獲得爸爸媽媽怎樣的支持。做到每天針對自己的時間段進行討論和改進,就避免了大小問題一把抓,卻沒有一個有結果所帶來的挫敗感。
* 4.記錄讓我們對于未來事件的預估更加準確,在訓練過程中更加淡定從容。
* 當孩子做了一段時間的記錄之后,就會更加懂得規劃自己的時間。因為透過記錄,他知道了自己要完成一項任務要花多長的時間?身為家長的,我們也會重新評估給孩子布置的任務,不會超量安排。
* 在沒有記錄的時候,我們通常都以為自
己和孩子可以更快地完成這些任務。但實際上真正需要的時間遠比我們想象的多。記錄可以幫助我們做到真正的合理安排。極大的緩解了雙方的焦慮感。最終制定出的時間計劃表,才能夠符合自己孩子的實際狀況。從簡單做起,讓孩子在獲取不斷進步的信心當中,循序漸進的提升效率。
? ? ? 本節小問:“在親子時間管理的路上,您想通過記錄進一步了解孩子哪些方面的情況?”
帶著問題的答案收聽下一集,效果更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