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0企業安全集團
根據華與華三位一體戰略模型,我們給360找到一個社會問題,定位一個社會分工——互聯網安全,則360的企業社會責任是——保護中國互聯網安全。
責任即使命。360的經營使命是——保護中國互聯網安全。
使命決定戰略360的企業戰略呢?德魯克說:“戰略不是研究我們未來要做什么,而是研究我們今天要做什么,才有未來。”
未來是什么?未來就是“永不出局”,另外一個詞叫“基業長青”,如德魯克言:“企業追求的,就是能繼續經營而已。”
那么,我們今天要做什么呢?企業戰略,首先是事業領域,我們列了三個業務:
個人網絡安全
企業網絡安全
國家網絡安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繼續發展下去:
物聯網安全
工業互聯網安全
這里的業務分為兩類,2C的業務,和2B的業務。360是一間2C的公司,之前沒有B2B業務。確定了這一戰略后,360先后收購了在互聯網安全領域領先的網神和網康公司,于2015年成立了360企業安全集團。
由于360有數億用戶,積累了大量的數據,這是傳統的B2B互聯網安全公司無可比擬的,這一轉型,360提出了“數據驅動安全”,“看得見的安全”等一系列新理念,迅速成為世界領先的互聯網安全公司。
在B2B業務中,360實際上成為了一件互聯網安全領域的IBM。如果說IBM是“智慧的地球”,360就是“安全的地球”,為企業、政府、機構提供互聯網安全咨詢、解決方案、硬件、軟件產品和互聯網安全管理。
13、重新定義經營使命——企業對社會重大的任務和責任
什么是經營使命?定義太多了,或者說不明確,使得很多公司的經營使命,變成了《企業文化手冊》里的一個條目,沒有實質性內容。
首先我們要看字典里“使命”的定義,這是基礎,使命的定義就是:重大的任務和責任。
所以,我們重新定義經營使命——企業對社會重大的任務和責任——這就很明確了。
比如,醫生的使命是治病救人,救死扶傷。在飛機上、火車上,有人發病,醫生自然就會站出來。
360的經營使命就是保護互聯網安全,只要有互聯網安全的事,都是360的事,360的責任,360的使命。
中國有互聯網安全問題是誰的責任?360的責任!
陜西省大同縣某某村有一個小伙子的電腦中了病毒,誰的責任?360的責任!
使命感,就是要有那種堯舜的圣人精神,天下還有一個人挨餓,那都是我害的;有一個人掉溝里了,那都是我把他推進去的;有一個人電腦中病毒,那都是360害的。你說他自己沒裝360,那是我怎么沒能讓他裝360呢?還是我的責任。
14、經營使命與基業長青之問
使命必須是永無止境的。
比如醫生的使命是治病救人,不能說天下病人都已經治完了,醫院可以關門了。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提出一個新愿景——消滅所有疾病。理念是投資在疾病預防,而不是治療。那就是中國的古老觀念——上醫治未病。
警察的使命是抓壞人,保護公共安全,也不能說如今天下無賊了,警察局可以關門了。
教室的使命是傳道、授業、解惑,也不能說這使命已經完成,不需要教師了。
360的使命是保護中國互聯網安全,不能說現在已經安全了,沒事了,不需要360了。
安全永遠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必須不斷的獲取。因為使命不絕,所以基業長青。
柯林斯的名著《基業長青》提出一個研究成果,說基業長青的公司,都是有使命的公司,有超越利潤的追求。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序言中的一段話:
我們不是要建立一間基業長青的公司,而是要建立一間對于社會來說,值得基業長青的公司。
就是說,咱們自己想基業長青,那沒有用。關鍵是對于社會來說,我們值不值得基業長青。話事權在社會。
柯林斯又提出了一個問題。我把它成為“基業長青之問”:
假若明天我們不幸消失,社會是否會因此若有所失?
這個問題,就可以問出一個企業的價值:
若干年前,蘇寧的張近東先生曾經說蘇寧比淘寶有價值,因為蘇寧上的稅比淘寶多。用基業長青之問,就可以分別問兩個問題:
假若明天蘇寧不幸消失,社會是否會因此若有所失?
假若明天淘寶不幸消失,社會是否會因此若有所失?
再問一組:
假若明天騰訊不幸消失,社會是否會因此若有所失?
假若明天蘋果不幸消失,社會是否會因此若有所失?
為什么問這一組,因為這段時間正在出現蘋果和微信的打賞之爭。雙方都可以掂量掂量各自在經營使命——企業對社會重大的任務和責任——上的分量如何。
從經營使命,我們可以在回顧一下前面對企業的定義:
企業組織,是一種社會分工機制,為社會承擔責任分工,為社會解決問題,企業因為社會的需要而存在。社會不需要,企業就不能存在,要保持基業長青,就要保持一直被社會需要。
對經營使命的定義:
企業對社會重大的任務和責任。
如果你沒對社會承擔什么重大責任,社會就有你不多,沒你不少,企業就不能基業長青。
找到企業社會責任和經營使命,就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