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沒有好人和壞人,人只有善念和惡念。
? ? ? 修行是修養仁愛,寬容、謙讓與人為善等能給自他帶來安樂的精神品質,也就是說會關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覺調整自身行為,讓眾生感到安適快樂。
修行有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一是替眾生著想,二是采取轉化內心的實際行動。
被關愛不僅是心理的需求,也是生理的需求,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愛,才能生存,成長健康的生活。任何友善的表示,不管多么微小,哪怕是陌生人,一個真誠的微笑也會觸動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感到欣喜。
同時我們看見另一些生命受苦,我們也會本能的升起惻隱之心。替別人著想,首先需做到自律。
自律的第一步是覺察,留心觀察自己的身體語言意識的活動,觀察負面情緒是怎樣發展起來的,以及它的破壞性,欺騙性。
每個人身上都會顯現很多負面的東西,如果我們能夠保持敏感警醒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去做的事情。即使是像憤怒這樣狂暴的負面情緒,也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需要各種條件才能產生和壯大,如果我們能夠了解這些,就有辦法去克制,削弱化解憤怒的情緒。負面情緒會破壞我們內心的安寧。
自律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不讓自己沉浸在對人對事的無益的想象中,凡事要想開一點,想開一點,就是不強化對事件和情緒的負面認知,不在心里編故事夸大、加重感受。
幸福感源自內心的安寧,所以僅僅克制負面情緒,是不足以建立一個強大平和的內心世界,還需要我們主動去培養正面積極的心態和情感。樂觀知足是現代人很需要去培養的心態。
? ? ? 最近因為工作忙碌的原因減少了對自己身體的覺知能力。多抽出時間和身體產生鏈接,讓每日讀書的內容不僅僅是淺讀,而應該內化成我內在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