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
很開心,這周的學習,回歸到學習本身了。
? ? 學貴專:說來慚愧,在學習的路上,我是一個貪心的人,什么都想學,有時候會在一個月給自己安排三四個訓練營,在不同道路上探索,覺得哪個選擇都是對的,都是對自己有用的。結果把自己的時間都消耗了,最終像一個被瘋狂抽打的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啊轉,不是在奔赴打卡的路上,就是在為了打卡而去打卡的路上,沒有時間思考,也沒有時間內化。
? ? 學貴精:得以學習陽明心學,也是發現自己在術的層面不斷向前摸索,似乎找不到所謂的根基。希望通過陽明心學的學習,從道的本身進行深入挖掘,從武裝心靈開始,武裝自己的思想。
? ? 良知之心永遠在路上,希望自己能夠沉浸在學習本身,就像鑿井一樣,覺察于當下,運用到穿透的力量,堅持往復。
二讀
如果心不在道上,我們還覺得自己在某一件事上挺專一、用功的,可能很有可能沉溺于里面。對于一件事深入研究,如果不在道上,可能在那件事上沉溺偏執。
? 這個點,讓我對號入座起來。在學習上,我就做到了沉溺。沉溺學習,沉溺與高勢能的人的接觸。沉溺于線上生活。這勢必會帶來實際生活的困擾。重則眾叛親離。事態發展到如此,又勢必涉及到選擇的問題。選擇對自己有利對家人有利對共贏有利的一方。然而,問題又出現了,沒有絕對的共贏,只有相對的犧牲。犧牲個人的時間,犧牲個人的愛好,犧牲個人的價值感,去平衡到對方的需求。
? ? 早上,溝通力的小徒弟來找我,她困惑極了,說當下沒有目標,很喪的感覺。我給她講這兩個月以來自己的故事。我告訴她。你很富有。你擁有時間的支配權。雖然眼下看沒有創業的資本,但時間是最富有的資本。你不用照顧到家里的吃喝拉撒,你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一天24小時,盡在你掌控,只要自己做好規劃就可以。她問的A問題,我給了B,B能解決很多問題,所以她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 ? ? 然而,我的需求還在一個層面上得不到滿足。這就是學習陽明心學的原因。道的層面,還是需要突破的。
三讀
感悟:自從踏上學習這條道路,就好像一直處于欲念之中。向不同的人請教,希望能夠得到快速提升。最開始的一個月,每天深度浸泡在學習營中,與不同的人接觸,連平時最愛看的書也割舍了,那一段時間雖然忙碌,內心還是不開心。為什么?沒有時間閱讀,總覺得思想不更新,總覺得少了向上成長的態度。
? ? 后來那學習的欲念更加足,勁頭也空前高漲,學習起來廢寢忘食,顧不上給孩子做熱氣騰騰的飯,竟然還感覺做飯是浪費時間的事兒。最開始孩子看媽媽那么愛學習,一直維護著我。后來,他去奶奶家吃到可口的飯菜,告訴奶奶:還是在奶奶家好,媽媽就知道學習,我們總吃外賣,我還是覺得在家做的飯菜好吃。這是他爸爸轉述給我的。
? ? 我開始反思:學習到底要學什么?學習到底有沒有止境?昨天,當孩子回來,我沒有像以前一樣沉迷于聽課,而是陪伴他,陪著他看白天學過的課程,問他課后題。當他條理清晰地回復我一二三條是什么的時候,我夸獎他邏輯清晰。以后回答問題,就可以用結構思考力的方式,先提出一個總的觀點,再分條來說。譬如:我認為它們不一樣的地方有3處,第1處是……第2處是……第3處是……兒子接過話頭,第4處……。這讓我頓悟:原來學習再多也比不上致用。學的本事,在教育引導他的過程中,都能夠很好地用到。與其自己起飛,莫不如引領著孩子,做他人生道路上的陪跑者、教練、引領者。
? ? 學習是無止境的,與其求快,不如慢下來,日悟一道,把學習的內容消化吃透,慢就是快。道有道的道道,第17天陽明心學的學習,凈化了私心雜念,專注于道的修煉。
四讀
感悟:不知不覺,學習踐行陽明心學,經歷了18個日夜交替。這一路走來,還沒覺察就已經發生變化了,還沒來得及深入思考,在責善過程中的閱讀,那些精妙的觀點就已經長在思想上了。
? ? 回想昨天那個利己大于利他的人,笑一笑,卻不嘲笑。看一看當下這個以幫助他人以利他為愿的自己,精神上想要分離出另一個溫暖的自己,走向現在的自己的面前,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擁抱本身即力量。凝望未來,告訴自己:你只要堅持,我就能描摹出未來的你的樣子。
? ? 昨晚十點多鐘了,助教天團美慧大大艾特我說“181曉靜 鵝打卡已補全,還能加上不?”我回復她:試試看。
? ? 轉身回到設計組,發送了如下的文字:剛剛五組負責數據統計的美慧大大告訴我“181曉靜? 鵝打卡已補全,不知還能加上優秀作業獎不”?我告訴她,“去設計組試試”。我知道,一句話,又得麻煩熬夜的設計官們了。然而這句話不說,另一個白天無暇功課,晚上惡補的學員的初心和期待就被無情地視而不見了。君子成人之美,感恩遇見,感謝你們。五組追加:優秀作業獎:181~曉靜。
? ? ? 對方很快給我個小心心,做出了海報。這一刻,利他是人與人之間愛的流淌。為什么要帶著冷漠的殼,給人以冰呢?我希望把自己打開,溫暖地愛護我的人,溫暖地珍惜每一段關系,這珍惜也包括陽明心學里同修的你們。
五讀
感悟:為了更好地學習陽明心學,領悟圣賢文化精髓的那部分,我報了《知行力》共讀營。宣傳文案最吸引我地方:從成事角度悟陽明心學,心上學、事上磨,掌握陽明心學的成事邏輯,在實處用功。
? ? 其實光知道圣賢文化有多好,是遠遠不夠的。當我沉心靜氣讀著書里的內容,讀到“心學簡化了對良知的理解,把人的求利動機或需求都看作良知,取消了“善”就是“好”的普遍認知”時,我才真正意義上感悟到心學大放異彩的這部分。它的光彩,有一部分在于符合良知的道德是具有主觀性的,而我們一直要修煉的就是主觀意義上的道德。最開始,心學在我眼里是高深莫測的,讀著讀著,我明白了,掌握了心學,復雜的外部世界一下子變得很清晰,做事情如何做決斷,也都能夠了然于胸。凡事從心出發,做利于人心的思考與判斷,并踐行它們。也難怪陽明心學會對稻盛和夫有那么大的影響力。
? ? 學習道路上,先知而后行,行重于知,知行也是互發的。如果不在事上磨練,學到的理論就是干癟的,就沒有了活潑靈動的跡象。這一刻,我內心對陽明心學又多了一層敬畏。也不再為了交功課而胡亂拼湊字數。所寫所悟所踐行的,都應該是知識和實際生活碰撞出來的產物。